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三年GDP飆升近200億!陽新縣靠什么突圍?

發布時間:2025-07-12  閱讀數:11187

三年GDP飆升近200億!陽新縣靠什么突圍?

美麗富饒的富川大地
“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36億元……”
2月15日來自陽新縣統計局的一組數據顯示
2024年
陽新縣GDP536億元,增長7.3%
而在2021年
陽新縣GDP335.75億元(含兩鎮地區)
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
2023年,全縣GDP494億元
增長17%,增速全省第一
到2024年,這一數字已躍升至536億元
以7.3%的增速位列全省前茅
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位列第48
這一跨越式發展的背后
是陽新縣以“工業強縣”為核心
鏈式發展為路徑
城鄉融合為支撐的
強縣工程戰略的成功實踐
圖片
“十四五”以來
陽新縣以“鏈式思維”重構產業生態
通過縱向延伸產業鏈
橫向融合多要素
區域協同聯動等策略
成功將地方特色產業轉化為經濟增長引擎
并深度融入區域經濟大循環
圖片
▲富池遠大醫藥工業園
通過強鏈補鏈
該縣聚焦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主導產業
引入遠大醫藥等武漢都市圈龍頭企業
形成“研發-生產-物流”一體化鏈條
圖片
▲遠大醫藥百億項目建設工地
圖片
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作為武漢都市圈生物醫藥龍頭企業,于2023年在富池鎮投資5億元,建設遠大生科新建大健康營養品項目。項目建成后,預計2027年可實現年產值約4.5億元,2030年可實現年產值約1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00個。
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達產后可年產6000多噸營養品膳食補充劑。該補充劑具有較好的溶水性和吸水性,能耐200℃以上的高溫,具有減肥、抗疲勞等多種生理功效。
圖片
▲湖北遠大生命科學技術責任有限公司科研人員展示新產品
圖片
麻城石材產業鏈的“金石鏈”模式(整合開采、加工、貿易全鏈條)在陽新縣“上演”。陽新縣擁有全球產能最大的機制砂生產線,年產能超1億余噸,在長江流域為最大供應商。如今,該縣通過引入智能化生產設備,實現從礦石開采到成品運輸的全流程自動化,生產成本降低12%,能耗下降5.3%。
2024年
陽新縣原材料產業集群
入選湖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產值貢獻率占縣域工業總產值的30%
時至今日,該縣已形成
新材料、生命健康、品牌鞋業
三大主導產業集群
持續提升對勞動力的集聚能力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
↓↓↓
圖片
圖片
陽新縣以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為抓手
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作為全省“雙集中”試點縣之一
近年來,該縣大力推進
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
城東新區與城北工業園形成“產城融合帶”
吸引10余萬人口集聚
相關數據顯示
從2014年到2023年
陽新縣城常住人口增長了13.5萬人
城鎮化率達到47.2%
2014年城鎮化率為34.1%
2024年則達到了50.2%
提升了16個百分點
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形成了“縣域短板突圍、城鄉協同振興”
的典型樣本
圖片
▲天空之城
圖片
隨著人口的集聚,陽新縣消費市場持續活躍。“荊楚購”等活動精彩紛呈,2024年,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全市第一。
仙島湖省級旅游度假區創建通過驗收,天空之城入選省文旅高質量發展創新案例。“鄉情韻陽新”獲評全國鄉村旅游精品路線。2024年“五一”期間,陽新各旅游景點人氣爆棚,共接待游客約60.33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約4.31億元,接待游客人次及旅游收入創假日旅游歷史新高。
武陽高速通車基本實現“鎮區15分鐘上高速”。近年來,陽新縣新建智慧停車場9個、充電樁200余個,借助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改造興國鎮老城區片區,城鄉供水一體化覆蓋白沙、陶港等鎮區。
圖片
▲武陽高速
圖片
在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實踐上,該縣以發展“五個一”特色農業(一壺油、一片茶、一只屯鳥、一條魚、一籃果)為指引,推動陽新柑桔、網湖鳙魚進入盒馬鮮生。“富川紅”“陽新芽茶”榮獲中國武漢茶業博覽會金獎,陽新屯鳥全產業鏈初步形成,獲評全國品牌興農典型案例。
另外,農村寄遞物流實現327個行政村全覆蓋。從仙島湖畔到鄂贛邊陲,和美鄉村建設在富川大地遍地開花。
在產業升級上,陽新縣實現了從“單一農業”到“三產融合”。以陽新屯鳥產業鏈延伸為例,該縣以陽新屯鳥、網湖鳙魚等地理標志產品為核心,構建“種養—加工—文旅”全鏈條。
“屯鳥”產業通過保種選育、規模化養殖和精深加工,開發罐裝湯品、鹵制品等30余個產品。隨著縣、企、校合作加深,陽新屯鳥產業正逐步走向規模化、品牌化,年加工產值可達2.2億元,覆蓋50余家養殖基地,帶動就業3000余人。
圖片
▲陽新屯鳥養殖基地
圖片
在工業集群化發展上,陽新經濟開發區聚焦生物醫藥、綠色建材等產業,吸引返鄉企業家與武漢都市圈龍頭企業入駐。
位于陽新城東的教育城,占地700余畝,總投資14億元,新增1萬余個學位,進一步完善了教育公共服務。通過“富川英才”計劃,該縣引進高學歷人才100余人。
“陽新鞋匠”是全省知名勞務品牌。近些年,陽新縣吸引近近4萬名“陽新鞋匠”返鄉創業、就業,帶動制鞋產業形成“五位一體”體系,獲評“中部鞋都”、湖北省特色小鎮等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陽新縣擁有制鞋相關企業680余家,年產各類鞋產品達4500萬件。2024年,陽新縣鞋產業總產值達35.13億元,實現稅收4500余萬元。
圖片
▲眾源鞋業生產車間
圖片
以科技創新破解資源約束
培育新質生產力
近些年,陽新縣通過創新驅動
逐步擺脫了“要素依賴”發展老路。
圖片
▲陽新經濟開發區返鄉創業園
平臺建設多點開花
2023年8月,陽新縣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研究院在率洲管理區掛牌成立,標志著該縣在提升農業基礎科研能力、健全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方面有了新的“智囊團”。
該研究院將以湖北師范大學為技術支撐,以創新為驅動,以服務農業為宗旨,致力于推進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和農業發展現代化,推動陽新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陽新縣已實現鎮區科技特派員全覆蓋。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科技成果轉化率提升20%。
綠色轉型穩步推進
陽新縣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建筑垃圾處置中心投用,空氣優良率居黃石首位;2023年,陽新經濟開發區濱江工業園通過省級綠色復核,萬元GDP能耗下降明顯。
重大項目亮點頻出
2023年8月8日,遠大醫藥(陽新)投資100億元的制劑項目落地陽新經濟開發區,帶動生物醫藥產業向高端化延伸。
圖片
▲群山環抱的洋港鎮生態優良
圖片
不久前,省經信廳公布2024年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名單,落戶陽新經濟開發區的湖北騰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榮獲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稱號,標志著我們在提升企業軟實力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這有助于我們吸引優秀人才、拓展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湖北騰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明華說,數字化轉型是公司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目前,公司已成功實現了8個數字化應用場景,涵蓋了產品研發、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等多個環節。
圖片
陽新境內大廣高速與杭瑞高速互通
圖片
2024年
陽新縣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家
創新型中小企業23家
工業設計中心數量居全省前列
與此同時
遠大生科、恒馳電子、高能鵬富等16家企業
分別入選省制造業單項冠軍
省先進級智能工廠
國家級綠色工廠
省級創新型縣通過驗收
圖片
近年來
陽新縣將工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通過兩輪“工業倍增計劃”
實現產業能級躍遷
2023年
陽新縣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483億元
同比增長102%
首次實現產值翻番
圖片
弘盛銅業
圖片
生物醫藥、綠色建材、智能制造等主導產業貢獻顯著,其中遠大醫藥富池工業園、弘盛銅業等重大項目投產,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長52.1%。這是陽新縣首次實現首輪工業倍增。
2024年,陽新開啟“工業二次倍增”工程,聚焦新材料、綠色建材、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產業,重點推動產業鏈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
2024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該縣以新型工業化為指引,緊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創新服務模式,推動項目建設,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筑牢基礎。
圖片
▲陽新開發區
錨定“百強縣”的陽新路徑
在省市各級政府部門支持下
2024年,陽新縣提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
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深入推進強縣工程
以推動城市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為抓手
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推進四化同步發展
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加快奮進全國縣域經濟百強
↓↓↓
圖片
工業提質,啟動“第二個倍增計劃”,推動工業含金量(高技術占比)、含新量(數字化)、含綠量(低碳化)同步提升;
城鄉融合,加快高鐵片區建設,打造國家新型城鎮化示范縣;
開放協同,深化與武漢都市圈產業協作,力爭2025年進出口額突破200億元,鞏固中部開放門戶地位。
可喜的是,2024年,陽新縣全年工業總產值達到560億元,全省工業賽馬制領跑區位居前列。
“陽新將堅定不移把新型工業化作為主攻方向,持續實施工業千億強縣行動,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爭創強縣工程考核先進縣。在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上奮發有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在流域綜合治理和綠色發展上持續發力,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陽新縣委主要負責人說,以縣域為突破口,通過“產業升級激活內生動力、城鄉融合暢通要素循環、政策創新破除制度壁壘”,陽新縣積極探索“以城帶鄉、以工補農、全域振興”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從“曾經落后”到“強勢突圍”
春日的陽光灑進城市、灑向村落
富川大地,未來可期
圖片
▲陽新七峰山
記者手記
從“農業大縣”到“工業強縣”,從“追趕者”到“領跑者”,從曾經的國貧縣到2019年成功脫貧“摘帽”,陽新縣用短短五年時間書寫了縣域經濟逆襲的典范。其核心經驗在于:以鏈式思維做強產業、以城鄉融合夯實基礎、以創新驅動突破瓶頸。
該縣以鏈式思維重構產業生態,通過“補鏈強鏈延鏈”實現三產融合、城鄉協同和區域聯動,縱向深耕,從種源到加工的全鏈條把控,提升附加值;橫向融合,農業與文旅、科技、數字經濟的多維嫁接;區域開放,借力都市圈資源,嵌入更大經濟循環。 
這一模式不僅推動GDP五年增長84%(從2019的290億到2024年的536億),更成為中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樣本。

這一“強縣密碼”不僅為湖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樣本,更成為中部崛起戰略支點的重要支撐。


來源:黃石日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