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能在家門口拿工資了,還不耽誤照顧孫子。”在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共富工坊”編織八角筐的王大娘笑道,“自己閑不住,就利用空閑時間到這里編織工藝品。”
圖為村民在東壩頭鎮張莊村參加共富工坊手工藤編培訓。王瑩瑩 攝
在蘭考縣東壩頭鎮,當地通過一個個鄉村“共富工坊”,讓“指尖技藝”轉化成為“指尖經濟”,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近日,走進東壩頭鎮東壩頭村艾薇兒服裝“共富工坊”里,在千余平方米空間內,工人們忙于趕制出口的訂單。
該工坊負責人介紹,村民月收入可達3000元以上,真正實現“送娃即上工,顧家增收兩不誤”。
東壩頭村艾薇兒服裝“共富工坊”只是壩頭鎮“共富工坊”的縮影。該鎮推行“一村一品一工坊”模式,通過政府主導、企業帶動、民眾參與的三方協作機制,盤活空心院、校舍、廠房等空閑資源,采用“孵化基地+支部聯建+群眾增收+集體經濟+積分賦能”的“共富工坊”模式,做到村村有站點,戶戶有人干,變“農閑”為“農忙”。
“我們通過這種模式,把就業崗位送到民眾家門口,助力村集體增收。”東壩頭鎮黨委書記程遠飛介紹,目前全鎮已建成15個“共富工坊”,涵蓋服裝加工、手工藤編、石膏娃娃、冰箱貼、木質玩具制造、食用菌種植等領域,帶動2000余名村民就業。
圖為村民拿著積分券到愛心超市兌換物品。王瑩瑩 攝
在東壩頭鎮愛心公益超市,貨架上整齊擺放著調料、糧油、香皂、毛巾、花露水等各類生活用品,不時有居民持積分券前來兌換。
“家里沒有大米了,正好用做工獎勵的積分兌換大米。”栗場村趙國富說。
東壩頭鎮愛心公益超市負責人董艶輝介紹:“積分賦能的價值遠超物質激勵本身,不僅通過正向引導提升了工坊的生產效率,更在潛移默化中培育了‘勤勞致富、互助共進’的鄉風民風。”
該鎮在工坊集群基礎上,積極探索“共富工坊+積分賦能”模式。依托愛心公益超市,對積極參與工坊工作的民眾發放積分,有效提升了民眾參與積極性。
“積分與獎勵直接掛鉤,使民眾心態從‘要我干’到‘我要干’。”東壩頭鎮紀委書記張靜介紹,截至目前,全鎮已累計發放積分2萬余分,兌換物資800余份,積分制正成為鄉村治理的有效抓手。
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