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半年,中國童裝市場在消費復蘇與行業競爭的雙重背景下,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格局。頭部運動品牌憑借多品牌協同與渠道優勢逆勢增長,而傳統休閑服飾品牌則普遍面臨利潤縮水與轉型陣痛。以下從財報數據切入,解讀各品牌的市場表現與行業趨勢。
運動品牌童裝線:增長引擎的“黃金賽道”
安踏兒童以絕對優勢領跑市場,成為集團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安踏集團2025年上半年營收385.4億元,同比增長14.3%,凈利潤70.3億元,同比增長14.5%。
分品牌看,安踏主品牌收入同比增長5.4%至169.5億元;FILA斐樂品牌收入同比增長8.6%至141.8億元;由迪桑特、可隆、MAIA ACTIVE等品牌組成的所有其他品牌收入同比大漲61.1%至74.1億元。盡管未單獨披露兒童板塊數據,但財報明確將“安踏兒童板塊的強勢崛起”列為集團增長的關鍵因素,其主品牌5.4%的增速與兒童線的雙位數增長形成鮮明對比。這一表現印證了運動品牌“童裝成人裝技術下放”策略的成功——專業運動科技的親子系列開發,既降低了研發邊際成本,又強化了家庭消費場景的黏性。

特步2025年上半年營收68.38億元,同比增長7.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1.5%至9.14億元。
特步兒童同樣表現亮眼,專業運動板塊收入同比增長32.5%至7.85億元,占總營收比例提升至11.5%。其增長邏輯在于“跑步生態”的垂直滲透:通過綁定27場馬拉松賽事資源(如廈門馬拉松),將成人跑鞋的專業口碑延伸至兒童領域,形成“父母跑者-兒童裝備”的消費閉環。值得注意的是,特步服裝產品收入同比增長9.5%,增速高于鞋類的6.3%,反映出童裝品類對服飾產品線的拉動效應。則憑借性價比策略實現穩健增長,集團總收益57.05億元中童裝貢獻占比約18%-20%(按歷史數據估算),毛利同比增長11.4%至23.66億元。其成功在于三四線城市渠道下沉與“兒童運動俱樂部”等場景化營銷,彌補了設計創新力的不足。
361°2025年上半年實現總收益人民幣57.0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其中,361°兒童品牌貢獻收益12.6億元,同比增長11%,占集團總營業額的22.1%。
361°兒童持續研發適用于兒童及青少年的專屬產品科技體系,推出了FLASH科技、足弓自適應系統科技、攻速科技等創新科技,提升了產品實力。同時361°兒童通過多元化的品牌活動吸引了更多熱愛運動的兒童及青少年群體,為終端零售注入了增長動能。目前361°兒童業務已發展成為集團穩健的增長動力之一。

李寧2025年上半年營收上升3.3%至148.17億元人民幣,毛利率下降0.4個百分點至50%。在業務分部方面,鞋類收入為82.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服裝收入為51.9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4%;器材及配件收入為13.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7%。雖李寧童裝未單獨披露,但集團整體毛利率穩定在50%,凈利潤17.4億元(凈利率11.7%)。其童裝通過“單品牌多品類”戰略,將中國元素設計語言滲透至兒童線,既避免多品牌管理的資源分散,又強化了文化認同溢價。這種“輕資產運營”模式可能成為運動品牌拓展童裝的新范式。
傳統童裝品牌:利潤滑坡背后的轉型困局
森馬集團2025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約61.49億元,同比增長3.26%。其中兒童服飾業務表現突出,營收43.13億元,同比增長5.79%,占總收入的70.15%;但凈利潤同比暴跌41.17%至3.25億元。海外擴張成為雙刃劍——新加坡等市場開店導致運營成本激增136.23%,但毛利率未能同步提升。這種“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暴露出傳統童裝品牌國際化進程中供應鏈本地化能力的缺失。
太平鳥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8.98億元,較同期下降7.86%;歸母凈利潤7771.16萬元,下降54.61%,扣非凈利潤1370.90萬元,下降78.91%。男裝、女裝為營收主力,收入分別為11.80億元、10.60億元。今年上半年,產品營收全線下降。主品牌中,女裝跌幅最大,較同期下降10.45%,男裝與少女裝跌幅均在7%以上。
太平鳥mini peace的困境更具代表性。盡管童裝營收降幅最小(-3.73%),但集團整體凈利潤下滑54.61%,二季度甚至虧損4600萬元。其核心矛盾在于“重門店輕產品”——單店投資超2000萬元的旗艦店策略(如寧波天一店月銷500萬元)推高銷售費用,但產品研發投入僅占營收的0.8%,導致設計同質化難以突破。

嘉曼服飾(水孩兒)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9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05萬元,同比下降30.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4362萬元,同比下降27.8%。其中,童裝業務表現穩健,實現營業收入約為3.8億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75.95%,營業成本約為1.4億元,毛利率為62.07%,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截至6月30日,童裝存貨余額達5.7億元,較期初增長12.91%,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0.47億元,增長17.53%。嘉曼服飾雖營收微增3.5%,但經營現金流由正轉負至-2193萬元,被迫調整募投資金用途維持運營。
安奈兒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2.63億元,同比減少23.4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2870萬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14元。公司在2025年半年度報告中提到,經營業務整體表現受到消費市場疲軟的影響。盡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所回暖,但服裝消費需求仍顯疲弱,尤其是在童裝市場。公司深耕童裝行業29年,專注于兒童及其家人的休閑服飾,通過自主設計與采購、外包生產以及多渠道銷售模式,提升產品競爭力。但和水孩兒同樣困境揭示了一個行業真相:在電商流量紅利消退后,缺乏品牌差異化的中小童裝商正面臨“庫存-折扣-現金流”的死亡循環。
市場趨勢:從規模競賽到價值重構
2025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揭示出三大趨勢:其一,運動品牌童裝正在吃掉傳統品牌的市場份額,其核心優勢在于“技術品牌化”(如安踏的吸濕速干科技)和“場景社群化”(如特步的馬拉松生態);其二,渠道策略從“廣撒網”轉向“精耕細作”,太平鳥關閉194家低效門店與特步專業運動店擴張形成鮮明對比;其三,現金流管理能力成為分水嶺,安踏70億凈利潤與嘉曼服飾現金流告急的差距,實則是供應鏈數字化程度的代際差異。
未來,童裝市場的決勝關鍵將在于“家庭消費生態”的構建——誰能將產品功能、情感價值與用戶體驗深度綁定,誰就能在下一個財報季交出更亮眼的成績單。而對于仍在轉型中的傳統品牌,或許需要重新思考:當消費者為孩子的第一雙專業跑鞋支付溢價時,他們購買的不僅是商品,更是一種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承諾。(注:素材與數據來源:本文數據及內容來自企業公告及行業公開報道,如需完整財報細節可查閱原始公告,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請務商業用途。)
素材來源 | 華衣網
來源:中國童裝新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