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打破了傳統服裝生產在我心中的印象”
“天門實踐為紡織服裝產業轉型提供了寶貴樣本”
……
近期,由中宣部組織的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湖北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天門。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近60名中央及省級主流媒體記者深入天門,用鏡頭和筆觸記錄天門紡織服裝產業的創新實踐與顯著成效。記者們一路走一路看,邊聽邊記,紛紛表達了對天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之路的驚訝與贊賞。
央媒為何聚焦天門?
在傳統印象中,服裝電商集聚地多為沿海地區,而如今,內陸城市天門異軍突起,每3戶就有1戶從事服裝行業,創造了獨特的“天門現象”。
媒體為何如此關注天門?答案藏在數字背后:2021年,天門服裝電商交易額僅70億元,到了2024年,這個數字就已經達到513億元,年均增速92%。今年上半年,天門服裝電商產業網絡交易額已突破30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
近年來,天門以服裝電商為突破口,通過“歸雁工程”“鏈式招商”,形成“織造—面輔料—成衣加工—電商營銷—跨境物流”全鏈條體系。“服二代”張揚、王博、熊飛翔等返鄉創業者,借助天門市的政策紅利,將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并帶動本地面輔料采購、物流協同發展。
天門市起點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費文表示,因為當地政府對產業的引導和支持,能明顯地感覺到“做同樣的事,在天門,事半功倍。”正是這種“從零散經營到百億產業”的跨越,成為媒體關注的核心。
“產城人”融合的活力蛻變
紡織服裝產業不僅帶來經濟增長,更重塑了城市生態。因為產業興旺,天門的常住人口如今連續兩年實現凈增長。去年2024年,天門出生人口同比增加17%,八年來首次“由降轉增”。越來越多回鄉的年輕人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新活力。據統計,近3年,天門累計回流人口8.4萬,直接帶動16萬人本地就業。
依托服裝電商的熱潮,天門還涌現出了一批新型就業群體,90后寶媽沈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在參加千廣傳媒組織的電商直播培訓班后,成為一名職業主播。“剛開始上播時,每天GMV只有幾千元,現在平均每天達到10-20萬,高峰期可以達到60萬。”沈婷說,“每天上播4、5個小時,播完就可以回家陪孩子,收入也很可觀,真正做到了工作家庭兩不誤。”
如今的天門,北湖夜市人流如織,產業園燈火通明,“家門口就業”成為現實。這些活躍在鏡頭前的寶媽們,用自己拼搏的汗水融入產業發展浪潮,不僅提升了家庭收益,也實現了個人價值。正像中國改革報記者所述:“一條產業鏈養活千萬家、帶火一座城。”
乘風出海,駛向千億級
產業的繁榮也為天門插上了全球化的翅膀。如今,每天有超過300萬件服裝通過各大電商平臺“飛往”世界各個角落,讓這座內陸城市成功對接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市場。據了解,天門現已形成多節點海外倉矩陣:東盟海外倉、美國洛杉磯倉、日本海外倉、馬來西亞倉均已投入運營;越南等地海外倉正加快建設。今后還將依托“天門衣尚”供應鏈信息化平臺,實現服裝設計、倉儲物流、資金結算等數據實時共享,為中小服裝企業提供“一站式出海”服務,推動“天門衣尚”進一步輻射全球,提升天門服裝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從“外出務工”到“返鄉創業”,從“零散經營”到“百億產業”,天門正以品牌為帆、產業為槳、服務為舵,借數字化電商引擎的東風,激活傳統產業,賦能縣域經濟,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駛向千億級新高地。
來源:中國紡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