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服裝業太難了
真的是你看到的這些,是理由的理由?
但是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
網紅、電商、微商、直播、抖音真的截流了?
硬成本就占了75%以上,剩下的毛利為25%左右,是15元)
您是不是還在實行線上線下不同價格、不同體驗、各自獨立體系呢?
到今天愛依服的出現,開遍大江南北的購物中心和步行街以2.2-2.5倍率銷售,直接從線下顛覆了線下實體店
我一不小心就成了淘寶/天貓的TOP 2%用戶,90%的服裝(全家人的服裝,有女裝、男裝、童裝)會在淘寶/天貓購買我最喜歡巴魯特(線上倍率5-8倍,在線上2年時間里我找不到好的其他更低價格適合我的替代品牌)、Lily、女巫和騎士、veromoda、云思木想、恩格貝絨、bananababy、回本,網紅店yibox、森林與孩子等等。網上買東西,我也有一個通過買各家東西體驗質量后形成自己的常購店鋪的過程,也經歷了比較多的因為質量、尺碼、穿上不好看的退換貨過程,我老婆被退貨搞得很煩差點全面放棄線上購物的。而是我一直堅持讓她多用網購,反正可以退貨,總比開車去市區購物中心看那么幾家適合的店鋪來的效率高、花錢少吧(也調查過一些女性,也是如此心態,更傾向于線下購買),而我主要是看重價格便宜(這是馬云的成功,也是拼多多的成功之處)。
最近逛街,有蘿崗萬達、有龍洞步行街(家附近的學生和年輕人愛逛的一條街),愛依服、推褲、UR、KM、NOME、OXN、PUMA等都是99、109、119、139、189、219、289的價格,質量挺不錯、款式很好,基本上倍率在2.2-3倍之間了;而在以前,天河摩登百貨(中低端百貨)的一條T恤/襯衫要300以上、一條牛仔褲都要700以上、一件夾克要1500以上(這是廣州價格,如果到南京中央商場這些內地遠離服裝源頭的市場價格更貴,一件威客多品牌長袖襯衫1180,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經濟不發達區域、人流也不怎么樣的購物中心衣服售價更貴),倍率在5-10倍了。我很驚喜,緊接著我立馬就想到,我應該多從線下購買,大幅減少線上購買,我也不用忘穿秋水地去等到雙11、雙12一年2次的購物節了,因為線上購買的體驗沒有線下好(不知道馬云看到是不是要哭了)
傳統紙面媒體被互聯網顛覆了、電視被OTT顛覆了、實體店被電商顛覆了、明星被草根顛覆了...未來傳統汽車也會被飛行汽車顛覆、傳統基站通信也會被衛星通信顛覆,太多的東西被外來者顛覆。
Clayton Christensen的顛覆性創新理論旨在描述新技術(革命性變革)對公司存在的影響。1997年,Clayton Christensen 在《創新者的困境:當新技術使大公司破產》(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一書中, 首次提出了“顛覆性技術(Disruptive Technologies)”一詞。他說,反復的事實讓我們看到,那些由于新的消費供給范式的出現而“亡”的公司企業,本應該對顛覆性技術有所預見,但卻無動于衷,直至為時已晚。只專注于他們認為該做的事情,如服務于最有利可圖的顧客,聚焦邊際利潤最誘人的產品項目,那些大公司的領導者一直在走一條持續創新的道路,而恰是這一經營路線,為顛覆性新技術埋葬他們敞開了大門。這一悲劇之所以發生,是因為現有公司資源配置流程的設計總是以可持續創新、實現利潤最大化為導向的,這一設計思想最為關注的是現有顧客以及被證明了的市場面。然而,一旦顛覆性創新出現(它是市場上現有產品更為便宜、更為方便的替代品,它直接鎖定低端消費者或者產生全然一新的消費群體),現有企業便立馬癱瘓。為此,他們采取的應對措施往往是轉向高端市場,而不是積極防御這些新技術、固守低端市場,然而,顛覆性創新不斷發展進步,一步步蠶食傳統企業的市場份額,最終取代傳統產品的統治地位。
做生意,不用講究是線上還是線上,在新零售時代,這些只是做生意的工具,抖音玩起來、直播玩起來、淘寶玩起來、微商玩起來,實體店玩起來,線上店走到線下、線下店走到線上最終融合一體,做到各個渠道融合貫通,價格一致、體驗一致、互相導流。
做生意,最終還是靠產品,線下/線下/營銷/新零售只是工具,線上也有線上的缺點(大量低劣或庫存貨、貨不對板、色差、偏大偏小、退換貨高達30%-50%、不能試穿、反復換貨加長了實際購買周期),線下也有線下的優點(質量可見、品質可見、調性可見、各種碼試穿,線下定位做好質量品質/調性的高性價比貨品)。
1、高性價比產品:線下、線上倍率在2.2-2.5倍之間,業績翻番不是問題;2、賣文化:堅持高品質、具有品牌文化內涵、宣導某種生活方式,一定能取勝。要高性價比的產品,到傳統批發市場已經沒有價格/質量優勢了,無法支撐高性價比模式了。衣脈合成是互聯網一級批發市場,比傳統一級批發市場價格(廣州十三行、深圳南油、杭州意法)低20%,比二三批市場(內地各省批發市場)價格低30%以上,完全可以給您高性價比的貨品,好質量、好款式、有調性、不雷同,好賣。“2019:服裝業可能有顛覆!”文章提到以下20點趨勢,逐一破局方法:1、3年之后,現有的所謂“名牌”、“大牌”、“奢侈品”都將被新興的品牌取代。消費者的日趨成熟,信息扁平化傳播帶來了服裝行業整體的“洗牌”,大眾品牌、大而全的商業業態都將被新興品牌取代。破局:這給大家都留下了機會,現在身份是加盟商、代理商、聯營商,以后完全可能是品牌商;小而美的品牌追求自己的品質和文化會更容易成功。2、服裝行業從商品時代,回歸產品時代。商品性價比將進入一個極致的時代。消費者不再為過多的溢價買單。破局:上述已經給出了怎么做高性價比的產品的方法了。3、3年之后,中國將會崛起一大批新興品牌,他們跟20年前在沿海一帶產業集群地集中崛起不同。這一輪的品牌商分布,區域性并不明顯,因為他們都是從零售商崛起的品牌商。破局:參見第1點吧。4、單純的服裝代理商將在5年內消失,上游是工廠到消費者的革命,下游是買手集合店的反攻!兩股力量的抗爭,是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帶來的系統的變化。破局:現在很多小B、中小品牌就是買手制,有很多機會,無懼大品牌;工廠直接到消費者,應該還有一個環節就是設計,服裝設計才是真正源頭,堅持有設計、有調性、賣文化或純粹的高性價比取勝。5、服裝行業渠道層級將被極度壓縮,工廠到消費者的鏈條將無限縮短。破局:服裝行業的批發渠道層級將不斷壓縮,衣脈合成平臺就是一個互聯網一級批發平臺,去掉各級批發環節。6、互聯網工具的應用讓自建流量成為可能,旺鋪客流優勢不再是唯一選擇。破局:這些均只是工具,運用好不同工具,做好后端運營和供應鏈,融合統一體系,即可取勝。7、商業地產將對具有吸引客流能力的店鋪大開方便之門。商業地產將反過來依賴于具有超強粘粉能力的店鋪,甚至改變合作方式。破局:商業地產也要根據時代的變化來改變傳統的收租、扣點模式,畢竟沒有店鋪的銷量,就談不上租金了。8、流量與數據將成為服裝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占有。誰擁有更多的精準用戶資源,誰就占有更多的市場機會。破局:這個就不用多說了,用數據指導經營,才能更深入洞察消費者和提升效率。9、服裝未來5年內行業界限將越來越模糊,集合店的興起將打破原來的行業劃分規則,取而代之的是按照人群劃分的消費主體。破局:集合店是未來趨勢,滿足某一個消費群體的店鋪或品牌將取勝。10、3年內不能真正搞明白自己究竟是為哪個人群服務的服裝企業,是最危險的企業。11、原本用性別、年齡、職業、收入等因素作為消費者劃分的方法將完全失效。真正區分人群的是“代際”。12、服裝企業現階段的廣告、營銷手段將在未來5年內失效。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年代到來經營的是粉絲!不會聚集粉絲的服裝企業將寸步難行。破局:運用好各種工具,經營好粉絲將取勝。13、誰能夠跟消費者走得最近,跟消費者真正形成互動,誰就能成功。消費者忠誠度將被重新定義。破局:線下的互動、體驗加強,線上也要走到線下去和消費者真正互動將取勝。14、未來,服裝企業的創新將成為新常態,除了商品本身的創新之外,對于服務的創新要求也更為寬泛。15、“眼球效應”將成為服裝實體店鋪的終極營銷手段。服裝行業的行業運作規律將越來越趨向于娛樂化。16、未來賣場里的試衣間,將被當作藝術裝置來做,而不只是當做功能區域來做! 破局:文化更能吸引消費者。17、未來的服裝企業,無論你設置什么樣的壁壘,都會被復制模仿,唯一不會被復制的是“品味”!破局:文化更能吸引消費者。18、服裝行業的變化將更為頻繁和多元化,原有的完整傳統服裝行業產業將被重新劃分和定義。19、未來的服裝店將不是簡單的售賣產品的場所,品牌營銷時代不僅是在賣產品,更是在講故事賣文化。破局:文化更能吸引消費者。20、高新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實體店鋪。這將成為下一輪服裝產業變革的導火索。破局:運用好各種新零售工具。為服裝行業破局為促進行業健康、持續、良性發展賦能。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