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廣東時裝周丨亮特色、揚優勢、談思路!發展紡織服裝產業,贛州這五個縣市這樣推介

發布時間:2019-08-29  閱讀數:10922

2019廣東時裝周-秋季期間,贛州市人民政府和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首度合作,于8月24日上午在廣州輕紡交易園國際發布中心,成功舉辦了2019粵贛紡織服裝產業合作暨贛州瑞興于“3+2”經濟振興試驗區推介會。


2019廣東時裝周-秋季期間,贛州市人民政府和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首度合作,于8月24日上午在廣州輕紡交易園國際發布中心,成功舉辦了2019粵贛紡織服裝產業合作暨贛州瑞興于“3+2”經濟振興試驗區推介會。在這次推介會上,有一個特殊的主題對話環節,來自贛州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的于都、石城、興國、瑞金、寧都五縣市的領導,圍繞如何融入大灣區、建設時尚新贛州侃侃而談,紛紛亮出本地特色、宣揚獨特優勢、暢談發展思路,成為推介會上的一大亮點。


于都縣縣委常委何新平




于都縣縣委常委何新平說

于都可用“百、千、萬”三個字來概括:“百”就是百萬人口大縣,現有總人口113.5萬,其中青壯年勞動力約70萬,“千”是千年人文之鄉,迄今建縣2200年歷史,素有”六縣之母”之稱。從事紡織服裝行業人員超30萬;“萬”就是萬里長征出發地,在今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于都視察,發出了“新長征,再出發”的響亮宣言,于都已成為響徹中國大地的研學旅游網紅之地。

今天,在這開放包容的“千年商都”——廣州,與大家歡聚一堂,就傳統產業與現代時尚融合進行對話,讓傳統煥發生機,讓時尚美麗生活,非常有意義。

近年來,我縣將紡織服裝作為首位產業來抓,整個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被江西省工信廳認定為”省級重點工業產業集群”,榮獲中紡聯”中國品牌服裝制造名城”榮譽稱號。特別是近兩年,廣州匯美集團的茵曼、初語、生活在左,廣州布言布語公司的達衣巖,廣州鼎晟公司的歐時力,深圳贏家的珂萊蒂爾,寶姿集團的寶姿,上海日播集團的播等129家企業,219個品牌紛紛入駐于都。我們于都在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上主要有“基礎好、政策優、效率高”三大優勢:

一是產業基礎”好”。一方面,我們產業規模”大”。目前有紡織服裝企業220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65家,2018年,全產業產值達400多億元。另一方面,我們發展平臺“實”我們規劃實施了”智造基地、設計中心、展銷中心、檢測中心、服裝學校、雙創公寓、水洗產業園”等十大公共平臺建設。我們還建有標準廠房152萬平方米,并每年新建標準廠房50萬平方米以上,來縣投資可實現”拎機入駐”。我們園區被中紡聯評為”全國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示范園區”。

二是扶持政策“優”。在國家層面,我們擁有蘇區振興、瑞興于經濟振興試驗區、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等三大“國字號”政策,享有“即報即審、審過即發”的IPO上市“綠色通道”、執行西部大開發政策、對國家鼓勵類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征收等多重疊加政策。在縣級層面,我們出臺了真金白銀的“服裝十條”,對租賃政府標準廠房的,租金實行”三免二減半;對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縣留部分實行“三免二減半”獎勵;對企業購置智能設備,給予20%的補貼,而且獎勵上不封頂;對中國知名品牌變更到于都公司,以于都公司在全國新開設一家門店,我們就獎勵3萬元等等一系列“干貨”優惠政策。

三是服務效率“高”。我們制定了縣領導掛點幫扶企業制度,著力打造一支懂服裝、愛服裝的專業化、服務型干部隊伍,為企業發展壯大排憂解難。一個是幫企業解決用工題。今年我們利用春季和夏季招聘會為縣內招工服務重點企業選送13544人,完成招工人數8996人。另一個是幫企業解決資金難題。僅今年上半年,累計為企業減免稅費2.5億元,通過財園信貸通、小微信貸通等為企業解決發展資金2.7億元,減少企業利息支出470萬元。再一個是幫企業解決發展難題。設立企業“一站式”服務中心,實行“店小二”服務制度,從項目洽談、簽約、落地、投產及生產經營為企業提供“一對一”“保姆式”全程代辦服務。比如:廣州慧達科技集團從洽談到簽約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廣州匯美集團從洽談簽約到投產僅用了半年時間。我們主動高效的服務營造了于都良好的投資環境。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打造“中國品牌服裝制造名城”為目標,精心打造高端服裝供應鏈核心優勢,走“新長征、再出發”之路,重點對接好廣東服裝產業,形成合作共贏、互補發展,與各位企業家一起共建時尚之都、創業新城。

最后真誠歡迎各位企業家朋友前來于都縣投資興業、觀光旅游。只要您能想到的政策,我們都會有;只要您想要的政策,我們都可以認真研究出臺。



石城縣縣委書記鮑峰庭


石城縣縣委書記鮑峰庭介紹


石城縣作為贛州市紡織服裝產業帶中的重要一員,處于福建省三明市、龍巖市、江西省贛州市、撫州市“四市”交界處,有“三地”“四區”“五鄉”(中華客家文化發祥地、中央紅軍長征重要出發地、千里贛江發源地;國家首批全域旅游創建示范區、全國中小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實驗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中國溫泉之鄉、中國白蓮之鄉、中國煙葉之鄉、中國燈彩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

近年來,石城縣積極策應市委、市政府“主攻工業,三年翻番”“主攻工業,三年再翻番”戰略,將現代品牌鞋服定位為首位產業,在政策、資金、人才、土地上給予大力傾斜,產業規模迅速擴大,集群效應逐步顯現,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

已有扎實的基礎。縣里高標準規劃占地6000畝的鞋服產業園,著力建設產城融合新城。目前,全縣共有鞋服生產企業150余家,其中制鞋企業48家,服飾服裝企業89家,紡織企業 18家。還有鞋面、服飾加工廠200余戶。從事鞋服加工的人員約1.8萬余人,年生產成品鞋2000萬雙以上。

已有明顯的優勢。始終堅持首位產業首位扶持,從用地、廠房代建、設備購置等十三個方面細化出臺《石城縣現代鞋服產業發展特惠政策》《重大工業招商項目商服配套用地政策》。“愛威亞”“李寧”“霍金斯”等一批國際品牌,以及“新百倫領跑”“斯哌紋奇”“奇酷”“藍魚”“卡森”等自主品牌相繼入駐,鞋服規上企業達到25家,龍頭作用不斷顯現。

已有濃厚的氛圍。石城縣有8萬多人在沿海各地從事鞋服產業,其中約10%是鞋服企業老板,約25%是企業中上層管理或技術骨干,約60%是熟練工或技術工。2016年,縣里提出了打造百億鞋服產業集群目標,全縣上下主動承接鞋服產業轉移,越來越多客商來縣投資,大批在外人員返鄉創業或就業,發展現代品牌鞋服首位產業已成為全縣共識,形成了厚積薄發的勢頭。

發展現代品牌鞋服首位產業,是石城縣揚優成勢、推動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主要支撐。今后,將在以下四個方面持續發力:

明確一個方向。圍繞建設“中國(中部)鞋都”目標,制定現代品牌鞋服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著力打造集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研發設計、材料供應、品牌營銷、會展培訓為一體的現代品牌鞋服產業基地。

聚合兩種力量。一方面,主動承接閩粵長鞋服產業轉移,招大引強、招新引高,吸引更多國企、民企、外企入駐。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石城本地具有的人力、技術和市場資源,大力實施“贛商回歸”“返鄉就業”工程,不斷激發內在潛能,推動鞋服產業發展要素聚集。

推行三類模式。綜合考慮企業的資金、用地等因素,為企業入駐、發展、壯大“量體裁衣”。對于發展前景廣、培育效果好、品牌影響力大的企業,按照現代品牌鞋服產業用地特惠政策,鼓勵企業在園區自建廠房。對于暫時沒有自建廠房計劃的企業,依托已建成的標準廠房,鼓勵其先租賃廠房進行生產,縣里給予相應租金補貼。對于租賃標準廠房后有購買需求的企業,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按照成本價進行轉讓,充分滿足企業入駐需求。

打造四大中心。始終把優化配套服務放在首位,建成江西省唯一的省級鞋類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同時,建設工業設計中心、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園區綜合受理服務中心,使企業享受最便捷、最有效、最貼心的技術研發、人力資源、政策咨詢、事物幫辦等服務。

石城有句俗話,叫心向石城、心想事成。熱忱歡迎各位企業家朋友前來考察投資,我們一定以最誠懇的態度、最務實的行動,助您創業成功、夢想成真!


興國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曾軍威

興國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曾軍威表示

興國可以用“古、紅、情、文”四個字來概括。“古”是千年古縣。興國建縣于三國時期,最開始叫做平固縣,到現在已經有1800多年歷史;北宋太平興國七年以年號為名,改稱“興國縣”。“紅”是紅色故土,興國是著名的紅軍縣、烈士縣、將軍縣和蘇區模范縣,孕育了肖華、陳奇涵等5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蘇區時期全縣23萬人口就有9.3萬人參軍參戰,有姓名可考的烈士就有23179名,被譽為”中華烈士第一縣”;毛澤東同志稱贊興國的同志們創造了”第一等工作”,并親筆題寫了”模范興國”獎匾予以褒揚。“情”是客家風情。興國老表善良淳樸、熱情好客,“興國山歌”是我們歡迎客人的獨特表達方式,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我縣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山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文”是人文圣地,興國歷代人文薈萃,“江南第一宰相”鐘紹京就是興國長岡鄉人;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興國開府抗元,一代清官海瑞曾任興國縣令。興國的堪輿文化響譽大江南北,梅窖鎮三僚村是中國風水文化的發源地,被海內外盛稱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

近年來,我們圍繞全市“主攻工業、三年再翻番”決策部署,積極融入全市千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將紡織服裝列為主導產業來抓,在發展產業方面有五個優勢:

第一是人力資源豐富。我們有86萬人口,其中勞動力資源總量有52萬人,從事紡織服裝的就有16萬人,在本地從事紡織服裝行業的有2萬余人,全縣紡織服裝企業587家。興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吸引了眾多企業落戶工業園,今年上半年又有4家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牛仔服裝企業開工投產。

第二是培訓功能強大。我縣有一所國家級中職改革示范校(全國1000所、贛州5所)——興國中等專業學校,現有在校學生4000余人,開設了16個專業,每年輸出畢業生1500人,可“訂單式”培養紡織服裝人才500人(包括平面設計、數控技術、電子商務等專業)。目前,我們正在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積極幫助企業開展員工崗前培訓、員工技能提升培訓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對培訓合格的學員給予企業每人500元的補貼。同時,我們充分發揮縣級就業培訓實訓基地的功能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社會培訓機構,每年定期舉辦實用技能短期培訓班,為工業園區輸送紡織服裝技能型人才3000余人。

第三是土地資源充足。我們擁有2萬畝的新園區,規劃了2000畝紡織服裝產業園,正在新建3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確保來興國投資的企業都有“用武之地”,基本實現“拎包入住”。

第四是交通區位優越。鐵路方面,現有京九鐵路、興泉鐵路,今年12月份昌贛高鐵正式通車并在興國設站,2021年贛深高鐵也將建成通車,興國至廣州只需2個小時。高速方面,境內有泉南高速、興贛高速兩條高速。公路方面,擁有三條國道,距離贛州黃金機場、井岡山機場僅1個小時車程。物流方面,全縣有德邦、申通等物流快遞企業101家。

第五是政策扶持給力。我們在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的同時,享受IPO綠色通道政策,對主板上市、新三板掛牌企業做到“即報即審、審過即發”。同時,我們出臺了紡織服裝產業優惠政策,從供地廠房、稅收優惠等19個方面給予扶持。開發區的基礎設施配套比較完善,學校、醫院、菜市場、停車場、物流中心等都在5分鐘車程內。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三個一”的工作思路,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一個目標,就是到2021年實現產值100億元。一個定位,就是打造全國知名的休閑、時尚服裝產業基地,以歌倫時裝為依托,打造優雅女裝中心;以牛仔服裝園為依托,打造牛仔風情主題園區;以威保運動為依托,打造運動休閑城。一個格局,就是按照”一園一區一基地”的發展格局,在新園區規劃建設2000畝的紡織服裝產業園,在老園區建設500畝紡織服裝聚集區,在環保控制區建設服裝水洗配套基地。所以,我們將以最真的誠意、最好的政策、最優的服務,歡迎大家前來參觀考察、投資興業、圓夢未來。


瑞金市政府黨組成員、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羅林生 

瑞金市政府黨組成員、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羅林生介紹

瑞金可以用5句話來總結。

一、瑞金人文歷史“紅”。瑞金是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瑞興于“3+2”經濟振興試驗區的核心區,是著名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是江西省唯一縣級城市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贛州次中心城市,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地位。歷來倍受中央和部委、省各級關注、關心,每年前來瑞金的省部級以上領導200多批次,是江西省政治資源最富集的地方。

二、瑞金政策聚集“多”。作為江西省的“窗口”城市,瑞金享有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相關特殊政策,在《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單獨提到瑞金的就有14處之多,是江西省主要領導掛點聯系縣市,也是國家財政部、銀保監會對口支援的貧困縣,疊加享受眾多扶持政策、措施。特別是作為省直管試點縣,瑞金在發展自主權等方面被賦予特殊政策,擁有設區市級和部分省一級審批管理權限,并在省里的諸多資源分配中單列。

三、瑞金立體交通“暢”瑞金近粵臨閩,是贛州最多實現通兩條高速公路以及動車客運和鐵路貨運的縣,在各級關心下,已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的瑞梅鐵路、瑞金至南豐城際鐵路及渝長廈客運專線也已提上開工建設日程,江西唯一建在縣里的4C級機場進入開工倒計時,直接把瑞金拉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福建自貿區“3小時”交通圈。同時,獲批在建陸路口岸作業區,作為贛閩邊際區域性口岸物流中心,同步延伸贛州港口岸功能和享受贛州港補貼政策,并與廈門港合作運營,成為贛州至廈門港鐵海聯運“五定班列”的重要停靠和裝卸貨物點,口岸通關更加便利。

四、瑞金發展環境“優”。瑞金擁有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可為企業提供生產生活、技術研發、產業孵化、商業配套、物流保障等全要素服務。建有“一站式”行政審批中心,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最多跑一次”,企業報建辦證審批辦結時間壓縮50%以上。此外,瑞金要素成本優勢突出,用工、水電等商務成本相對低廉,可用勞動力達100萬以上,各類行業熟練工儲備充足,能滿足企業產業工人用工需求,且擁有1所中等職業學校,正與四川希望集團合作建設高等職業學院,可為企業培育產業工人。

五、瑞金產業起點“高”。圍繞打造“中國新興織造創意之都”,瑞金高起點編制了經開區規劃環評,規劃建設了3000畝紅色服飾生產加工基地,出臺了產業專項扶持政策,重點培育發展高端面料、服裝創意設計、品牌鞋服等產業,推動產業從服裝代工向以經編織造、高端面料、創意設計、自主品牌等方向發展。目前,已有紡織服裝企業6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運動休閑鞋服、箱包、發制品、玩具、經編織造等為主的產業集群,并引進了總投資42億元的鑫東森紡織產業園、總投資51億元的溫瑞鞋業產業園等重大產業項目,正在與寧波申洲集團接洽投資事宜,具備了良好的產業配套基礎。

百聞不如一見、心動不如行動。我們真誠希望各位企業家朋友來瑞金看一看,走一走,嘗一碗牛肉湯,喝一口紅井水,親身感受和體驗瑞金最好的平臺、最好的環境、最好的政策、最好的禮遇和大美瑞金的山水、風景、人文、革命奮斗精神,體會感悟瑞金發展產業的態度、決心和力度。真誠期待與大家攜手合作,共享發展新機遇,譜寫合作新篇章。謝謝大家!


寧都縣政協副主席溫琳


寧都縣政協副主席溫琳說

我來自寧都,一個很大、很久、很紅的地方。寧都縣位于江西省南部,贛州市北部,于公元236年建縣,至今已有1783年歷史,版圖面積4053平方公里,居江西省第三、贛州市第一,總人口85萬,是個典型的地域大縣、人口大縣、資源大縣,素有”客家祖地、文鄉詩國、蘇區搖籃、贛南糧倉、贛江源頭”之美譽。

近年來,寧都工業發展成效逐步顯現,特別是經過多年累積,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行業占比、行業分量、行業特點日益凸顯,成為當之無愧的“首位產業”。2019年,全縣共有服裝企業近千家,規模以上現代輕紡首位產業企業40家,占全縣規上企業的44.9%,從業人員3萬余人。產業發展重點集聚在在童裝、男裝等產業上,培育了海瀾之家生產基地(易富)、巴迪小虎等一大批輕紡龍頭企業。發展輕紡服裝產業,我們在以下三個方面優勢明顯。

我們在勞動力資源方面,優勢明顯。人力資源很足全縣總人口85萬,居贛州市第三,據統計,在外務工人員就達到20萬人,從事輕紡服裝產業工人達9.2萬人。縣內勞動力資源成本較低,據統計,勞動力成本僅為深圳、廣州的1/2左右。人才資源也很足,人社部對口支援寧都,幫助我們建設了寧都縣高級技工學校,學校占地331.5畝,每年可培養專業技工人才3000余人。學校設立了紡織服裝等多個專業,學校還采取”校企式”、”訂單式”專門為企業量身定制培育人才。

我們在平臺建設方面,優勢明顯。園區承載能力強,寧都工業起步晚、發展快,縣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近2萬畝,建成區面積7200畝,園內產業、企業發展都有較長遠發展規劃,目前,園內還有不少土地未填滿,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園區配套服務優,縣工業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學校、醫院等配套功能齊全。我們設立了現代輕紡服裝產業園,規劃建設標準廠房80萬平方米,已經基本建成50萬平方米,企業可“拎機入駐”,租金實行“一免四補”扶持政策。

我們在投資優惠政策方面,優勢明顯。為了推動產業集聚、幫助企業發展,我們在用地、稅收獎勵、金融扶持等各方面出臺了不少政策,將“真金白銀”讓利給企業。我們出臺了用地優惠政策,工業用地按評估價約6.8萬元/畝掛牌出讓,對摘牌價超出2.8萬元/畝的部分,作為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獎勵給企業,也就是約4萬元/畝。測算下來,寧都工業用地均價為42元/㎡,了解到廣東省有關地區工業用地價格,普遍都在1000元/㎡以上。我們出臺了稅收獎勵政策,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對企業年納稅實行”三免兩減半”政策。我們出臺了金融扶持政策,設立了輕紡服裝企業增信基金,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優先予以貼息;我們還有其他相關政策,對年納稅200萬以上的輕紡服裝及配套企業,三年內縣財政實得稅額的5%給予物流補貼;購買智能化設備,縣財政按購置價格 20%標準給予補貼。

輕紡服裝產業是時尚產業、魅力產業、朝陽產業,市場空間龐大,發展前景廣闊。下一步,我縣將緊盯紡織服裝首位產業,突出童裝、男裝行業重點,著力引進一批實力型、龍頭型紡織服裝企業,致力于將寧都打造成承接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一是建好一座園突出產業集聚發展,著力建設一座集購物、游玩、生產、文化等功能為一體的智能童裝產業園。因為隨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童裝需求量加大,童裝產業發展的“春天”來了;二是強好一條鏈。突出產業延伸發展,著力強化研發、設計、生產、檢測、信息共享等一整條產業服務鏈條,將行業發展覆蓋到從“原料”到“成品”的各個環節。三是打好一套拳。突出產業配套服務,打出一套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組合拳。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站式”服務,讓企業盡量不跑或少跑、最多跑一次。繼續實行“五個一”工作機制,真心實意幫助企業解決項目準入、辦證、融資、用工、政策落地等系列實際難題。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