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木匠出身,靠20萬元、8臺織機起家,30年后資產過1000億元,“化纖大佬”是如何煉成的?

發布時間:2019-10-08  閱讀數:10464

市場起起落落自有其規律,當時我搞投入很多人都說是在找死,我說關鍵是看對規律的把握,什么時機出手,這得研究。


在中國商界,大家知道的或許是馬云、馬化騰、王健林這些人物,但其實除了他們,中國還有很多了不起的商人。


他們的名氣雖然沒那么大,但他們同樣很厲害,白手起家,做出了不少偉大的成就。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人物,就有這樣一段傳奇經歷:


他出身貧寒,年輕時做木匠為生,靠著借來的20萬起家,10年做到資產過億,30年資產超過1000億!現在,他以49億美元(約350億元)的身家,排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65位!


他就是榮盛石化董事長李水榮,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



做木匠起家,賺得20萬后拋棄一切去創業


1956年,李水榮出生于浙江蕭山,爺爺曾經在當地小有名氣,在鎮上開辦了一家用德國燃料的印染廠,生意十分紅火。


但天不遂人愿,一場大水沖掉了李家的家產,再加上解放之后,李家曾經的富有反而成了負擔,所以李家就變得非常貧窮。


所以,李水榮從小到大都過著非常窮苦的生活。


為了謀生活,他從小就輟學,去學習木匠手藝,因為天資聰穎,再加上為人勤奮,他很快就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木匠師傅。


上世紀80年代,李水榮就靠著一手木匠手藝,帶了不少徒弟,還開了一家自己的木材廠。

即便是現在,他家蓋的房子樣式也不落伍,后來企業蓋的新辦公樓,設計方案也是李水榮敲定的。


看起來,李水榮就是靠著自己的木匠手藝,也能過上富足的生活,但他偏偏要“折騰”一番。因為他覺得,自己還年輕,只守著一個木材廠,并不甘心,年輕就要闖一下。


于是,他開始頻繁了解各領域,試圖從中找到商機——終于,他從蕭山隔壁的紹興得到啟發,打算進軍布業。當時的紹興,布業生意很發達,李水榮也感受到了,而且當時國內布業市場風起云涌,價格戰一觸即發,


李水榮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按照他的說法是:“相對條件下,危機的背后存在著商機。暴風驟雨前的生意也有商機可現。紹興與蕭山只有一路之隔,紹興人能做的生意,蕭山人為何就不能做?


于是,在對布業市場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觀望和分析后,1990年,李水榮賣掉自己的木材廠,東拼西湊了20萬元,辦起了一間布廠。


李水榮當時的想法很簡單,純粹覺得辦布廠比辦木材廠更容易賺到錢。


但剛開始的起步總是很艱難的,李水榮資金不夠,只能租下鎮里閑置的6間舊平房,雇傭了20多名工人,買了8臺舊織布機,開始創業。


布廠所在的舊平房,甚至還是在從來就見不著火車,沒有一條像模像樣公路的灘涂上。


就這樣,李水榮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這家廠子就是后來的榮盛。


行業裁員、衰退,他卻選擇加大投資

最后造就千億企業!


本來擁有著令人艷羨的生活,卻要賣掉一切重頭開始,而且還是進入當時風險極大、競爭激烈的布業,李水榮的做法,被周圍的人指指點點。


不過,李水榮卻把產業越做越大,證明了自己決策的準確性,到了1995年,他的廠子已經從8臺機器,擴張到100臺!


但李水榮還沒有得意多久,意外還是發生了。


由于紡織行業門檻低,大量企業進入,再加上國內紡織行業處于產業下游,因此競爭非常激烈,很快就產能過剩。


1996年,李水榮的廠子剛剛做起來,行業低谷就來了。


僅1996年,國營紡織廠就虧損超過80億元,紡織行業在那一年成為了全國最困難的行業,工人下崗、工廠倒閉......


為此,不少紡織企業選擇減少產能或者減產,希望能度過這個寒冬,李水榮卻決定:投入巨資,上馬滌綸加彈絲項目!


這個滌綸加彈絲項目,是紡織行業的上游項目,因為李水榮覺得布匹生產實在太低端了,必須往產業鏈上游出發,所以定下這個項目,沒想到卻遇到行業危機。


這個時候,不少人紛紛勸他,現在行業大環境不好,這個項目要花那么多錢,不如還是算了吧。


但李水榮就是決定要進入投入,不少人都不理解:這人一定是瘋了!


最后,事實證明: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


1997年,國家決定重振紡織業,淘汰落后產能,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加快產業升級。


1999年,紡織行業回暖,對化纖原料的需求大大增加,競爭對手產能不足,李水榮的榮盛公司開足馬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產值一下飆升至1億元!


此時,李水榮創業不過10年。


隨后幾年,李水榮的生意越做越大,到了2006年,產值已經超過了100億元!


2019年,他更是以350億的身家,登上了《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所謂的膽大,其實是對市場的充分預判回顧李水榮的創業史,用一句話就能總結:“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這是巴菲特的名言,也是李水榮對自己的評價。


29年前,他能夠拋棄做得不錯的木料廠,從零開始,進入布業;23年前,他能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加大投入。


在業內,李水榮被人評價為“膽大腿快”——膽大,是說他敢于走別人不敢走的路;腿快,是說他善于搶市場的頭口水喝。


對此,李水榮的看法是:“膽大”要摸準規律;“腿快”要找準方向。


用他的話來說:“市場起起落落自有其規律,當時我搞投入很多人都說是在找死,我說關鍵是看對規律的把握,什么時機出手,這得研究。


那么,應該如何研究?李水榮說,關鍵就看兩點:第一、對外部環境有充分的研判只有對行業有準確的判斷,你才知道自己今后的發展和創新方向。另外,也要關注國家的宏觀政策,只有順應國家的發展軌跡,企業才能長久發展,甚至搶得發展的先機。


第二、對企業自身有充分的認識和把控。弄清自己的優勢在哪里,揚長避短,有多大的實力做多大的事情。要堅持主業,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品牌。這一番表態也說明了,李水榮所走的每一步,并不是盲目的賭博,而是看準了其中的機遇,再全力一搏。


這樣的智慧、這樣的自信,真的讓所有人敬佩,這也是值得所有創業者好好學習的地方。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