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關于印發《廣州市先進制造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全省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會議精神,經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廣州市先進制造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反饋。
廣州市先進制造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
(2019-2021年)
1.著力打造骨干企業產業鏈。按行業建立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企業庫,進一步明確重點企業清單,建立產業地理信息系統并對企業設置分類標簽。根據各大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趨勢和實際需求,積極引進和扶持先進制造業龍頭產業鏈項目,以“大項目引進、大項目帶動、大服務支撐”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迅速成長,助推集群內產業鏈分工合作,對產業鏈中發展供應鏈金融予以支持。(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配合)
2.著力發展“專精特新”行業領先企業。做好做實“三個一批”(制造業骨干企業、兩高四新企業、小升規培育企業)企業,形成一批“隱形冠軍”和單項冠軍企業,推動規模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雙提升”。(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廣州市科技局配合)
3.著力培育未來產業市場主體。對內培育對外引進3D打印、VR/AR、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量子通信、氫能源、區塊鏈、石墨烯、太赫茲和5G等九大產業,支持重點示范項目,培育高成長企業,打造全球知名、國內領先的未來產業生態,促進未來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廣州市科技局配合)
(二)實施創新引領行動。
1.建設行業制造業創新中心。在各大先進制造業集群領域謀劃建設國家級和省級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成果轉化中心。加快推進廣州南沙科學城和中科院廣州明珠科學園建設,布局建設大體量、綜合性、全鏈條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布局建設大科學裝置。(廣州市科技局牽頭;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相關區政府配合)
2.補強核心技術。重點在各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內圍繞工業“四基”(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方面深入剖析“卡脖子”問題,突破關鍵核心共性技術。加強制造業產品質量品牌建設,樹立在質量管理、產品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全國和行業質量標桿。(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按分工牽頭)
3.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積極引進一流大學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中心落戶廣州,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造“廣州模式”。支持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轉移中心或機構,實施產教融合,扶持產業學院、新型實訓創研基地、產教融合服務平臺等項目。借鑒日本垂直研發創新、中試熟化驗證平臺和新產品認定模式,扶持推進一批企業創新成果轉化項目。(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按分工牽頭;廣州市教育局,各相關區政府配合)
(三)實施智能制造全覆蓋行動。
1.推動集群智能化。重點支持各大先進制造業集群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建立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廣示范平臺,推動建設智慧園區、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大力推廣機器人應用。做強做優省機器人創新中心,籌建高檔數控機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業創新中心、CPS離散制造數字化創新中心。(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各相關區政府配合)
2.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實施廣州市發展工業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廣州)節點,推動周邊地區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與企業應用發展。支持集群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上云上平臺”,培育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和產業示范基地。(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廣州市科技局,各相關區政府配合)
3.促進產業協同。推動電子信息上下游產業進一步配套完善,打造產業生態圈。支持鼓勵大企業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新型產業生態項目。以首臺套、首批次、首檢測等支持手段,結合虛擬制造及智能運維推廣,推動先進制造業跨行業合作和分工協同。(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廣州市科技局、市場監管局配合)
(四)實施融合賦能行動。
1.推動“制造+5G”加速發展。實施《廣州市加快5G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加快5G網絡在生產場所的部署,支持開展5G+智能制造、5G+VR/AR、5G+超高清視頻、5G+無人駕駛等定制化網絡建設,集聚和升級工業級集成電路和智能傳感器芯片、智能機床、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產業等核心技術,支持5G與制造業深度融合,通過典型應用帶動5G系統及終端設備產業發展。(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各相關區政府配合)
2.推動“制造+服務”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和推廣個性化定制等服務型制造新模式,引導集群企業提供研發設計、故障診斷、遠程運維等產業鏈延伸服務。推動集群企業和金融服務、科創服務、數字創意、智慧物流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創業孵化、科技咨詢等科技服務業和設計、會展、電子商務等商務服務業,建設工業設計中心和設計研究院。支持先進制造業企業單獨設立軟件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資源和服務的可信云計算資源池建設。高標準建設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打造“全球定制之都”。(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廣州市科技局、商務局、地方金融監管局,各相關區政府配合)
3.提升“制造+綠色”發展水平。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持續推動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改造,深入推行“粵港清潔生產伙伴計劃”。實施工業重點用能單位能源“雙控”目標考核,推動工業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推廣“能效之星”產品。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開展資源綜合利用評價,大力發展高端再制造產業。(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五)實施體系優化行動。
1.建設行業服務組織。采取政府引導、自愿組織的方式,探索成立集決策、管理、咨詢功能為一體的新型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促進機構,支持籌建廣州超高清視頻產業促進會。加強對各大集群發展的產業規劃、動態監測、評估考核,促進政產學研金介用對接合作,大力培育國家、省和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雙創基地。(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廣州市民政局,各相關區政府配合)
2.推動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構建全市統一的村級工業園數據庫,實施動態更新管理。制定村級工業園分類整治標準,統籌各區加快開展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實現淘汰關停一批、功能轉換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聚焦我市工業和信息化重點發展領域和產業方向,每年選取20家左右低效產業園區,打造為集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提質增效試點產業園區。(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相關區政府配合)
3.建設價值創新園區。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互聯網等產業,建設10個“產業龍頭+主導產業鏈+產業創新中心+產業資金+產業服務平臺+產業社區”六位一體融合發展的價值創新園,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水平。(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相關區政府配合)
(六)實施開放合作行動。
1.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協同發展。以先進制造業集群為重點,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產業合作,與深圳、東莞等市共建珠江東岸高端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帶,與佛山、珠海、中山等市共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健全穗港、穗澳產業合作機制,爭取更多先行先試政策支持。落實廣佛同城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深化版,共同打造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與健康四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加強與深圳全方位相互支持和合作發展,強化與華為、騰訊等龍頭企業合作,共同探索“汽車+電子信息”、“檢驗檢測+新產品”、“5G+車聯網”等方面深度合作,與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廣州市發展改革委,各相關區政府配合)
2.提升國際化合作水平。更好發揮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等平臺作用,爭取更多國際會議和高端展會等落戶。加快推進中國(廣州)中小企業先進制造業中外合作區建設,發揮“創客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平臺作用。支持既有技術核心競爭力、又有資本運作能力的“專精特新”制造業龍頭企業實現國際化布局、全球化發展。鼓勵先進制造業企業應用質量管理國際先進標準和方法,爭取國際、國家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戶。(廣州市商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地方金融監管局按分工牽頭)
創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級示范區,落實《廣東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體系(試行)》,探索構建廣州市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搭建產業級和企業級動態運行數據庫和可視化平臺,定期發布監測數據及與重點城市指標對比分析報告,推廣運用模塊化、智能化的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