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刻常伴左右,理想不逐流年
——大河財立方《極刻》團隊
大河財立方《極刻》第410期
特別版·大河財立方河南兩會財經訪談
“河南服裝產業趨向形成‘萬億’級大產業,有條件、有能力實現。”1月12日,省人大代表、豫發集團董事會主席王建樹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采訪時表達了上述看法。
他稱,2019年末,豫發集團與數十家河南服裝企業開進云南省芒市,實現了中原服裝基地首次跨區域復制。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河南服裝開始與東南亞國家建立貿易聯系。
在今年兩會上,他帶來了關于河南服裝產業的一項建議:服飾產業是“永不落幕”的時尚產業,而服裝是產業中軸。加速河南服裝產業發展,構建萬億級中原時尚產業,將推動河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解決頂層設計缺位的問題。
遠赴云南、鏈接東南亞
河南服裝企業開辟第二基地
“上月在芒市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緬甸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中緬邊交會’),參會的數十家河南服裝企業賣空了貨。”王建樹說,順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河南服裝設計、河南服裝制造組團“出征”打響了第一站。
河南服裝企業入滇,此前并不為公眾所知。
2018年年初,豫發集團、鄭州市服裝協會及會員企業,即著手對云南服裝行業和市場進行初探。次年3月,芒市人民政府與河南豫發集團、鄭州市服裝協會簽訂項目合作協議,共同建設芒市產業新城及航空小鎮。此后,該項目被命名為芒市豫發服裝產業城,規劃用地約1300畝、擬投資規模約30億元,計劃在5年內分三期建成。該項目以引進外貿出口型服裝企業為主,規劃有服裝產業園區、總部經濟園區、居住片區、商貿交易區、綜合配套服務區等五大功能片區。項目集合獨特的“豫發產城+產業”開發運營模式,具備強有力的全產業鏈開發運營和持續發展能力。
長距離投資芒市的初衷、“新項目”定位與功能是什么?王建樹對此的回答是:“豫發設立首個標準化外埠基地,契合河南服裝企業跨區域發展需求,承載河南服裝企業完成產能輸出。同時,它將吸引國內紡織、服裝同業者參與建設,共同開拓國內西南部、東南亞國家消費市場。”
河南服裝企業要輸出的產能是什么?
王建樹稱,現階段,河南服裝企業直面的發展困惑,是產品附加值偏低、產品結構偏重性較強、品牌化不足,出現了產能結構性“富余”。尤其是秋冬裝,并非河南服裝企業強項,不少工廠會在冬季因訂單缺失讓工人提前放假。
開拓云南省局部地區及東南亞國家,是因上述地區處在亞熱帶或熱帶,當地與國內多數消費市場環境迥異,公眾對服裝及時尚消費品的購買訴求不同。王建樹介紹,跨區域設立中原服裝基地,即是催化河南服裝企業洞開新的市場空間,從而實現“內引訂單+產能輸出”的雙輪驅動。
那么,河南服裝在當地市場的表現力與接受度如何?
前文提及,河南服裝企業在“中緬邊交會”賣空貨物即是一例。儒袖荘、尚牡丹、豫顏、仟彥等河南服裝品牌,以及錦榮服裝學院,在當地集體亮相。出自河南設計師之手的景頗族傳統文化元素服飾,獲得了當地市場高度贊許,更吸引了緬甸服裝同行前來洽談合作。“鄭州—云南—東南亞”,這一河南服裝企業轉型升級的新方略豁然清晰。
時尚產業永不落幕
在今年兩會上,王建樹帶來的建議是:河南需要打造萬億級時尚文化產業。
他說,這并非他一人的想法,而是來自河南服裝人、服裝行業的意愿。“河南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太需要獲得河南人的重識、理解與價值重估。”
王建樹稱,服裝業既是一個國家民生消費的基礎,又是大時尚產業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相比其他產業,時尚業同時駕馭了“物質文明創新+精神文化創新”,它的豐富性、兼容性、延展性極強。換一角度看,公眾對服裝及時尚消費的剛需性、換新率,超乎絕大多數消費品。
此言不虛。去年12月,廣州市發布的《打造時尚之都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 年)》(征求意見稿)中,對該市時尚產業的范疇概括:以服裝服飾行業為引領,構建鞋帽、箱包、皮具、珠寶首飾、美容美發、眼鏡等優勢產業集群,形成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展示交易、品牌建設、人才培育、國際合作等完備產業鏈條。
無獨有偶。本月,浙江省印發的《打造時尚之都 促進時尚產業改革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中提出,推動時尚產業成為該省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推進杭州女裝、寧波男裝、溫州鞋服、海寧皮革、濮院毛衫等產業集群建設,努力打造成為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特色時尚產業基地。
“服裝業不是落后產業,它是大時尚產業的主軸,應得到河南人對其的價值重識。”王建樹舉例,當前,國內紡織服裝業有兩個顯著的研發方向:新紡織材料、搭載智能穿戴設備。試想一下,如果布匹不是用棉麻做面料,未來的衣服可以調溫、變色、變形、自潔等等,必將催化人們的著裝需求革命。
河南服裝有能力撲向“萬億”級
構建“萬億”級大時尚產業的目標,需對應當前河南服裝行業發展現狀。有數據顯示,2018年,河南全省服裝制造業產值規模約3000億元。
憑什么去爭“萬億”?
王建樹認為,國內沿海地區服裝制造向中西部轉移的方向清晰。如,過往幾年,河南憑借“產能為王”的優勢,已承接大量外埠品牌商訂單,其中不乏國內外大品牌。而今,集合區域政策紅利、人口優勢、核心消費市場、交通樞紐等要素的“中原稟賦”,在國內紡織服裝行業中價值凸顯。例如,粗算省內農村尚有600萬留守婦女,是極好的人力資源。因而,河南承接沿海服裝、服飾企業轉移正當其時。
不過,王建樹等河南服裝人對推進“萬億”產業更足的底氣,源于近3年河南服裝企業紛紛轉向“設計趨動、產業振興”。它們或在吸引設計師入鄭,或在沿海產業發達地區籌建研發設計中心,它們期許在國內同行業中完成角色切換:從跟從者,到引領者。
一個顯著變化是,2017年,河南服裝業提出了“國內服裝業趨向‘三州一圳’(廣州、杭州、鄭州、深圳)新格局”,曾被同業者忽視。2019年,豫發·鄭州國際時裝周,前來捧場國內服飾品牌多起來了。
“河南服裝趨向形成‘萬億’級大產業,有條件、有能力實現。”王建樹認為,除了改變河南人對服裝業的價值認知,更需主動生成匹配“萬億級產業”格局的頂層設計,建立與行業發展需求匹配的產業生態體系。這包括土地資源、招才引智、稅賦條件等,吸引國內外服裝企業一同來深耕“中原機遇”。
編輯 李錚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