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與H&M、Forever21競爭并沒有單靠店鋪擴展,在2007年,C&A開張頭四家中國店鋪時,便被業界人士看好。
那么,荷蘭快時尚品牌C&A靠什么與各大快時尚品牌競爭?
新一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線下購物體驗服務升級隨之而來,C&A打算玩“虛擬試衣”服務以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據了解,日前,快時尚品牌C&A在上海舉行的亞洲消費電子展上宣布將與“好買衣”公司合作,計劃在2017年下半年推出人工智能線下體驗店,主打“虛擬試衣”服務。而“好買衣”的數據庫擁有超過1萬個三維掃描的中國女性身材數據,并能根據圖形學和機器學習技術生成無窮多的身材數據。其智能免尺測量身材系統可在一分鐘內重建任意用戶的精準身材模型,并將各維度平均誤差控制在1.5cm之內。顧客在進入虛擬試衣間之后,可額外試穿超過50套搭配,帶來超過4分鐘的額外停留時間。
線上實體店,抓住人流量即意味著更多業績產生的可能,C&A“虛擬試衣”服務在實體店人流量慘淡的時期,無疑增加了其展示產品的機會,繼而“流量變現。”
據中國服裝網了解,C&A與“好買衣”在天貓上展開合作已達數月,據C&A服飾電商負責人表示,“消費者購物行為日趨理性,這對所有零售商來說都是一次重要挑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更能改變生活。C&A利用新科技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這很明顯是在為提高品牌線下流量創造新機遇。
快時尚品牌搶市場,抓流量,“物美價優”少不了。然而近日,廣州市工商局就從流通領域服裝中檢測出了可致癌芳香胺染料超標。廣州市工商局發布了流通領域服裝商品抽檢結果,根據抽檢情況顯示,36.6%的服裝不合格。其中,有4款服裝被檢出致癌物。67款不合格服裝中,H&M等上黑榜。

而在2016年7月21日,世界著名時裝零售品牌C&A在美國紡織交易所的2016年有機市場報告中被評為全球最大的有機棉使用商。
據了解,早在十多年前,C&A就開始在產品中采用有機棉,此后逐步增加使用有機纖維和其他可持續材料。棉產品在C&A全球產品系列中占比高達60%,在服裝產品中含棉量也正是消費者重點關注的標準之一。
不僅如此,C&A通過杜絕使用有毒有害農藥和合成化肥,削減多達90%的用水量,降低了46%的負面氣候影響,從而減少棉花種植的影響。
據了解,從2016年秋季開始,C&A所有的羽絨產品均使用負責任羽絨標準(RDS)認證的羽絨。在取得扎實進展的基礎上,C&A將繼續發揮品牌的規模和市場優勢,與其他品牌、零售商、C&A基金會及非政府組織密切合作,進一步促進可持續材料的廣泛生產。
C&A不僅安全,更是一個向消費著傳遞溫暖的快時尚品牌。
2016年5月5日,荷蘭快時尚品牌C&A與“微笑帝國”法國Smiley公司合作的C&A X Smiley聯名限量系列,正式在中國各大C&A門店上架,C&A新裝充滿玩樂心情。擁有175年歷史的服裝品牌,以5月8日世界微笑日為契機,用充滿趣味的笑臉元素重新詮釋微笑背后的個性含義。
在開店擴張這件事情上,C&A一向低調謹慎,與H&M成鮮明對比。2016年,C&A仍然沒像其它快時尚品牌大量開店,2016年第三季度,H&M在中國的門店已經超過340家,而同期勁敵C&A眼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卻只有85家。值得注意的是,C&A2016年在華南、西南、西北都未有新店開張。
不過,C&A位于成都春熙路的全國首家旗艦店已于2017年1月15日關閉,究其關店原因又是經營壓力所致,這家門店上下共3層,占地面積超過1600平方米,至今營業僅短短3年時間。值得注意的是,C&A進入中國10年,卻從未進入華南地區,包括廣州、深圳都沒有任何門店。
2011年誕生于上海的MJstyle,在經過5年左右的成長歷練后,現在已然變成中國本土熱度頗高的快時尚大牌之一。隨著中國服裝市場的變革與消費趨勢的變化,ZARA、H&M等國際快時尚品牌已經放緩了在中國開店速度,而MJstyle依然大膽快速開店,僅2016年,其新開業門店數量就達101家。
MJstyle2017年計劃再新開100家門店,新開營業面積達30萬㎡,同時將進入澳門、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海外地區,預計未來8年內全球門店總數將達3000家。
消費者一天比一天理性,服裝行業競爭不減,若要在中國服裝市場長遠發展,“快且時尚”是不夠的,而需要更多的創新和變革,最大程度迎合市場的需求,因為適者才能生存,C&A不靠擴張店鋪數量提升品牌競爭力,2017年下半年C&A憑借“虛擬試衣”服務最后能帶來多少實體門店流量進而變現增收呢?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