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服裝工業網、電商報
創立于2008年的SheIn,總部在互聯網氛圍并不算濃厚的南京。公司前身為婚紗電商SheInside.com,意為“將她放在心里”。當時除了官網外,SheIn像大部分中國跨境電商一樣以亞馬遜和eBay為主戰場。隨后從2014年起,公司創建自主品牌SheIn,并推出網站和App,開始品牌化進程,2016年正式定位于“跨境快時尚互聯網公司”。瞄準海外是這家公司從始至終的策略。
國內默默無聞,海外風生水起
賭5毛,99%的國人應該都沒聽說過SheIn。但就是這樣一個在中國默默無聞的品牌,卻在海外發展得風生水起,成為了有可能撼動Zara地位的國際知名服飾品牌。2019年,全球最大廣告傳播集團WPP聯合Google發布中國出海品牌50強,華為、聯想、阿里、小米、字節跳動等品牌位居前列,SheIn僅次于大疆,位列第14位。

這是SheIn第三次上榜。2017年,SheIn的業務覆蓋至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收入比2016年翻了一倍。2018年,SheIn是下載量最高的十大中國跨境出海電商App之一,當年收入破百億。

2019年黑五,SheIn日銷量突破476萬件,當年交易額達200億。也就是說,最近幾年SheIn的交易額年增長率長期穩定在100%以上。 截至目前,SheIn已完成4輪融資,融資總額超3.2億元,其App下載量超1億,活躍用戶達超2000萬。
據電商報報道,2010年,SheIn推出西班牙網站,殺入Zara老家,2012年到2015年又先后在法國、俄羅斯、德國、意大利、阿拉伯都推出網站。公司官網介紹,截止2020年4月,SheIn面向美國、歐洲、中東、印度等市場,覆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發貨量最高超過300萬件。
SheIn官方披露的公司成長歷程,2019年收入規模達到160億
更直觀的數據是,SheIn在Instagram上擁有1100萬粉絲,而Zara則擁有3990萬粉絲。在Instagram的數據生態中,粉絲上千萬是影響力的重要體現。另一個因Cardi B等明星網紅營銷而風靡全球的時尚電商Fashion Nova,其官方賬號也不過1860萬粉絲。備受關注的英國時尚電商“黑馬”Boohoo則擁有660萬粉絲。
風水輪流轉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自2005年以來,優衣庫、Zara、H&M等快時尚巨頭相繼布局中國。 在歐美巨頭面前,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是其全球化擴張的主要目的地。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成為了優衣庫、Zara的全球第二大市場,H&M的全球前五大市場之一。
然而隨著中國制造的不斷成熟,本土快時尚品牌的崛起,以及電商行業的繁榮,歐美巨頭正在逐步敗走中國。 在最近一兩年間,New Look(美國)、Asos(英國)、Topshop(英國)、Forever 21(美國)、GAP集團下的Old Navy(美國)、Superdry(英國)等品牌相繼宣布退出中國。
如今,能在中國市場活下來的歐美品牌已經寥寥無幾。 與此同時,如今中國品牌則正在逐步走向世界,積極占據東南亞、非洲、中東等市場。 回顧SheIn的發展歷程,可以簡要歸納為三個市場:起家于歐洲,發展于美洲,壯大于印度和中東。2016年是SheIn進入中東的第一年,當年其在中東的銷量是2億元人民幣,占全球銷量的12%。如今這一比例還在擴大。 我們認為根本原因有兩個。
首先,中國強悍的制造實力,全球有目共睹。 其次,在全球電商滲透率逐步提高的過程中,中國在電商領域的運營經驗尤其豐富。 根據谷歌和貝恩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2019年《中東電商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發達國家的電商滲透率超過10%,發展中國家則普遍低于5%。其中印度、中東等地區又尤其低下。
這自然就意味著機會——盡管發展處于早期階段,但成長速度相當迅速。 自2014年以來,中東北非的電商年均增長率超過25%。 這與20年前歐美眼中的中國市場何其相似。
一個來自中國的時尚公司,在歐美市場的大本營占據一席之地,而中國大眾市場卻對它十分陌生,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這家公司的最新動向是,傳SheIn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實現IPO。截至目前,SheIn已完成4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集富亞洲、IDG和景林資本,融資總額超3億元。拿到融資后,SheIn收購了包括Romwe在內的多家同類電商。
SheIn的低調自然與其主攻國際市場有關,但也與其內部企業文化密不可分,市場對畢業于青島理工大學對外貿易專業的創始人許仰天知之甚少。悶聲發大財,可能是中國企業的美德。
不過,雖然SheIn很少向外界解釋其公司策略,SheIn的成功模式也是極為清晰的。
首先,SheIn選擇了國際市場。從一開始就繞開了國內時尚市場,也繞開了淘寶。這顯然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畢竟中國是一個太大而難以放棄的市場。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再大的國內時尚品牌如今峰回路轉,依然要與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淘寶正面競爭。中國時尚市場的過去十年,是服裝品牌成為電商“炮灰”的十年,也是ZARA、H&M、優衣庫等國際快時尚在中國市場快速征伐的十年。
很多中國時尚品牌也嘗試成為“中國版ZARA”,但失敗者眾。品牌基因難改,憑借實體渠道擴張完成原始積累的中國時尚品牌,快不起來。而站在時尚潮流信息鏈尾部,長期依賴抄版改版的本土品牌,也時尚不起來。以ZARA的模式打造“中國版ZARA”,或許從始至終都是偽命題。
所以當與阿里巴巴抗衡杯水車薪時,出海反而成為了更好的捷徑,讓擁有數字化和國際化基因的SheIn用更短的時間實現規模擴張,從歐美市場開始,逐漸深入中東和印度這類與中國同樣可觀的增量市場。
除此以外,熟悉國際社交媒體平臺生態的SheIn,也抓住了幾年來歐美市場網紅KOL營銷的早期紅利,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平臺與網紅KOL進行合作帶貨。
這也等于拿到了快時尚電商時代的門票,無論是在美上市的網紅電商Revolve,還是Fashion Nova、Boohoo、Missguided等新興“超快時尚”平臺,都將網紅KOL營銷視作關鍵環節。
熟悉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生態的SheIn,也抓住了幾年來歐美市場網紅KOL營銷的早期紅利
中國的供應鏈優勢才是關鍵
早期SheIn也曾銷售工廠尾貨,隨后開始建立平臺自己的柔性供應鏈,讓供應鏈能力成為最核心的競爭力。目前SheIn的供應鏈重心集中于廣州,這里既是服飾制造業中心和國際港口,同時平臺也在重點國家建有倉儲。根據官方透露,SheIn的新品從設計到出成品只需短短2周時間,都在當地完成,產品能在1周內運往主要市場,一整年下來能開發超過1萬個SKU。
相較于Zara等傳統快時尚從歐洲設計,到東南亞和中國制造,發回總部倉儲后再統一發貨的周期,SheIn的效率具有不可比擬的顯著優勢。
SheIn多年建立的柔性供應鏈優勢可以說是其最扎實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這意味著SheIn也屬于“超快時尚”的范疇。從網站頁面來看,SheIn與Fashion Nova、Boohoo等“超快時尚”平臺較為相似,主要靠低價、折扣和快速上新驅動,不過SheIn產品的時尚度相較而言略遜一籌,或主攻大眾市場,也更加適應中東和印度市場的需求。
實際上,“超快時尚”(Ultra-Fashion)對傳統時尚界的挑戰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從2017年開始,此類比傳統快時尚效率更高、擅長社交媒體運營的新興電商平臺進行持續報道。
這標志著超快時尚的進攻,它正試圖用擅長的數字化手段去改造傳統時尚界,從邊緣走向中心,進一步搶奪行業話語權,其未來不可估量。而在一眾超快時尚平臺中,SheIn有機會脫穎而出。當然,在日益復雜的全球環境中,出海品牌面臨的外部風險是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
一些品牌想做“做中國的ZARA”,而另一些品牌的目的是“干掉ZARA”。愿景決定了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