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不過是投機者的機會主義
簡單地理解一下“風口”這個詞,不難發現,這其實是一種被美化了的機會主義。比如說,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進一步發展,消費主權已經徹底的從企業端轉移到用戶端。按道理講,很多企業明明已經察覺到了這個轉變,應該就著這個轉變,去做相應的改變,從以自我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研究用戶需求(物質&心理),調整核心業務邏輯,找到真正與自身發展相契合的風口,并以此獲得成功。然而事實是,我們并沒有看到多少這樣睿智的企業。大多數企業都在試圖尋找某種捷徑,寄希望于市場會出現某種機會,期待這個機會助企業實現快速增長。早在幾年前老邪就曾說過,我們的企業必須要從過去的投機心理轉向投資心理,這個時代沒有機會,只有那些研究未來、懂得趨勢、懂得用戶的投資者。一個是賭博,一個是買股票(專業的市場)。
即便真的有風口,也不會是在公眾場合出現的,譬如一場公開課、一次培訓…在這些場合出現的風口一定是沒有任何價值的,這里只有紅海般的血腥,沒有你要的風口。這個道理其實不難理解,大家都聽取一樣的內容,都去做一樣的事情,你覺得這還是風口嗎?就像現階段的國內服裝品牌,一頭是用戶煩心買不到想要的產品,而另一頭是企業面臨巨大的庫存壓力。有人想過這是為什么嗎?這是因為大家聽著一模一樣的培訓內容,接收一模一樣的流行資訊,做著一模一樣的零售模式…卻從來沒去考慮自己真正在服務的用戶,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與需求。
所以老邪的結論是風口是有的,它存在于你服務的用戶與企業資源的交集,是你和目標市場、以及消費者的一種新型關系。
為什么要做豬?為什么一定要飛?
如果我們不是豬,而是一只自帶翅膀的鳥,你覺得還需要借風起飛嗎?假設你是豬,你希望借助風口的力量飛起來,你是否想過自己能承受多大的因風力而來的殺傷性?有點物理常識的伙伴我想并不難理解。所以為什么要做一只需靠外力才能飛的豬?不如轉變自己,發揮企業內部資源優勢,讓自己裂變成為一只會飛的鳥,靠自己的能力與優勢翱翔藍天。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深思,那就是如果是一只豬,為什么一定要飛呢?豬不就應該有豬的樣子嗎?非要學鳥硬著頭皮飛,說句不好聽的這叫自尋死路。移動互聯網的確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轉變,但不管何時,品牌與營銷的內在邏輯不會改變,永遠都基于產品、價格、渠道、推廣四個層面展開策略性的制定,其中也離不開企業核心資源和目標市場選擇的前提。只是在不同的時代,我們需要學會轉變自己的角度。每個企業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核心優勢,總盯著別人如何如何,充其量是一個高超的模仿者,你永遠都成為不了別人。在路上好好走路可以欣賞沿途的美景,不一定非要假裝安上一對翅膀,若不小心摔到,傷的是你自己。
用洞察發現你獨有的風口
每個企業都應該有自己的風口,這個風口來源于企業對目標用戶的深度洞察,以及自我的深度剖析,找到兩者的交叉點,這就是你的風口。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洞察不是觀察,現在我們多數談及的是觀察到的現象,不是洞察。觀察是表面的,譬如消費者穿什么款式的衣服、在吃什么樣的東西、用什么樣的手機等等,這些都是表象性描述。而洞察,則是通過觀察到的現象級因素,用行為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去剖析用戶心理,譬如當下所謂的“90后總是習慣夸張的穿著,大膽的搭配和語言”,其深層的心理因素是希望被關注。一旦你能深度洞察用戶,你就可以獲得屬于你的商業奇跡。
因此,關于風口老邪認為:風口帶有強烈的個性,風口來源于深度洞察,企業需要裂變,即便沒有風,你也可以翱翔,不必苦等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