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一切都太快,我們可能已經忘記我們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這些被丟棄的舊衣服,經過拆分,重組,變成了新的形態。
我想用設計去聯系過去和未來。
再造衣銀行
她叫 張娜,土生土長的北京姑娘。2003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服裝設計系,同年到法國MOD’ART服裝設計學院進修。2008年創立個人服裝設計品牌FAKE NATOO,迅速受到業內及媒體的廣泛關注與追捧,短短幾年便成為中國時裝設計界頗具影響力的人物。
她是服裝設計師,每季推出最新的設計是她的職責,她卻覺得人沒必要買那么多衣服。
有一天,看著衣柜里一堆很久沒有穿過舊衣服,張娜產生了一個疑問,每個人家里都有很多舊衣服,這些舊衣服是怎么處理的呢?
扔進垃圾箱;挑幾件成色比較新的,拿到老家鄉下給親戚穿;壓箱底,沒去處理......
問了不少朋友,似乎也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答案。于是她萌生了 再造衣銀行(reclothing bank)這個公益項目。
再造衣,即舊衣物的升級再造;銀行,指代其作為受理舊物料的存儲、流通、匯兌的模式。
用“再設計”的角度重新審視,利用已存在的過時物料,以設計的力量去改造,去再生,賦予舊物料新的生命,創造出適時的全新作品。
一件件被別人丟棄或捐贈的舊衣服,經過拆分、重組、再設計,變成完全不同的形態,其骨子里都是循著“物盡其用”這一觀念。
▲分類和洗滌
▲ 舊衣拆解
▲ 畫稿設計
▲ 裁剪縫制
▲ 成衣
如果認為改造舊衣僅僅是為了“舊物利用”,那你就錯了。改造,更大的意義是為了傳承。
“舊衣服上經常會留下許多痕跡,那上面記錄著著人們的過往歲月,無論你記不記得,你的衣服都記得。 我想用設計去鏈接人的過去和未來。”
趙彤從事電視行業,家里保留著有父母回憶的東西不多了。幾十年前的困難時期,一些稍有價值的東西都用來換生活費。當她媽媽知道自己得病的那幾天,把戒指給了她。除此之外,留下最多的是媽媽的衣服。于是,她找到了張娜。
考慮到趙彤作為電視人獨立女性的形象,以及北京寒冷而漫長的冬天,她把趙彤媽媽的衣服進行拆分、重構,制作成了一件帥氣的冬裝大衣。
肌膚能接觸到的袖子,用的是媽媽曾經穿過的毛衣,能直接感受到媽媽的溫度。
翻開門襟,保留了原先衣服的各種商標,紅梅、藍天、興榮等等。很多名字,你我已經陌生。
趙彤接過設計師張娜給她的衣服時,不禁熱淚盈眶。 “媽媽不是回憶,她就在我的生活里。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可以隨時觸摸到她,能感覺到她的氣息”。
Jasmine是一位爵士歌手,剛剛來上海的時候,一切都沒有那么順利,她去上海JAZZ吧駐場,要唱滿15首歌才能有400塊的收入,樂手也沒有那么友好,她感覺到強烈的落差感。
那個時候,她沒有多少錢,但會買各種各樣的衣服,很多都是快消品牌或是街邊的精品店;她也很用心思地做過一件旗袍,為的是出國演出的時候,能標識出自己的華人身份。這些衣服都舊了,但是Jasmine一直都沒有扔掉。
她即將要做一個系列的演出,希望張娜用之前的舊衣服改造一件演出服,能閃亮、顯瘦、有舞臺感。
旗袍、亮片的海軍藍色的吊帶衫,抹胸的連衣裙,跑步的時候穿的運動衫,H&M、ZARA、上海小精品店的衣服,所有的來源都是她的生活細節。 當穿著這件裙子走上舞臺,Jasmine覺得更像是對自己十年里跌跌撞撞堅持的總結。
張娜希望將再造衣銀行做成產業。
現在,很多人和企業都會將舊衣捐給災區,實際上,其中有大量服裝因為超過需求量而被返回。張娜將這些衣服利用起來。
另一方面,一些服裝公司庫存的服裝、面料都是一種浪費,這也成了張娜新的“貨源”,他們希望把死款變成活款。
此外,下崗女工是“再造衣銀行”項目的主力軍,他們聘請這些女工來處理衣服,由“再造衣銀行”銷售,銷售所得 10% 用來建立基金幫助這些女工。
再造衣銀行作品
▼
戀舊,是人類最好的品質。
舊物可以讓我們重拾那些遺失的美好,
在思緒中回憶曾經出現在生命中,
至關重要的那些人,那些事。
其實關于舊衣改造,
不僅僅是設計師的專利,
只要有時間,動心思,你也能做。
軍訓完被我們視為雞肋的軍訓服
▼
綁帶T恤大改造
▼
T恤變裙子
▼
秋褲改發帶▼
DIY牛仔褲
▼
選一個切入點,
畫一條外邊緣是比內邊緣略高的直線。
通過這個角度慢慢修剪,
逐漸修剪出自己合適的喜愛的長度,
要弄幾個破洞完全隨心
沿著短褲的切割邊緣拖動剃須刀,
讓邊緣看起來不那么突兀,
看起來更舒服
成品~
看起來是不是像剛買回來的品牌新品
褲袋用了,
褲腿就拿來做兩個雜物筒,
放針線放工具
褲腿變包包,
找一條亮色的舊皮帶作包扣
用舊的牛仔褲做一個套子,
塞入棉花或舊枕頭,
立馬變身抱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