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打板就像音樂演奏,同樣一首曲子,不同的音樂人能演繹出風格迥異的旋律。打板也是如此,同樣一件款式,不同的制板人能塑造出形態各異的造型。
其實,能做到尺寸合體并不難。但歸根到底,造型要有美感才行。穿上后或動或靜,都能顯瘦,挺拔,秀麗,才是人們追求的最終目標。所以對人體塑型線條及雕塑美學的掌握,才是衡量制版人水平的最高標準。 學技術不能眼光只盯著這門手藝,而應該放眼去多看看相關知識,才能層層進步。 俗話說,有道無術 術尚可求 ,有術無道 道止于術。立體構成、雕塑藝術、服裝史及結構史、工藝美術史,都應該是不錯的修行課。
接下來,我們將講到如何用新版文化式原型制作兩粒扣西裝樣板,以及樣板制好后的修整。還有如何使同一尺碼的產品更適應更多高矮不同體型的修改辦法。
兩粒扣西裝(新版文化式)的制圖方法
先來上款式圖:基本款兩粒扣西裝。
有時候,越基本的東西,越能考驗基本功。
第一步,將原型稍微做點修整,準備待用。
第二步:繪制西裝衣身。具體制圖過程見圖。
后背中也可以收進1.5cm,此圖上使用的是2cm。各個腰省的量和省形曲線,盡量按照原型的形來畫近似形曲線。
注意:由于后腰有凹進的曲線,所以后腰比前腰低(人體本身就是這么長的,不要問我為什么)。這點在繪制裙子原型時,我們曾講過。所以我們在繪制后背的各個收腰省時,應該將各個腰省轉折點定在真正意義的后腰線上,而不是水平腰線。但凡繪制合身款式的服裝紙樣時,這點務必要心中有數。
第三步:繪制袖子。
袖子具體制法太復雜,大家可以參考我們以前發布的《西服袖的三種制圖方法及優缺點分析》《兩片袖(扣袖)的制版方法》以作詳細了解,在此我就不再做詳細的尺寸標注了。
第四步:口袋定位和制圖。
合并各個衣片后再確定口袋位置。到此,使用新版文化式原型繪制西裝樣板的制圖方法講完了。
讓成衣造型適應更多客人的修整辦法
注意:制版時我使用的是160身高,凈胸圍84的體型的人。可是在實際銷售中,產品需要適應不同體型的客人。例如胸圍84但身高168的客人,或年紀大了哺乳后胸部略微下垂的客人.........為了讓產品能夠適應更廣泛的客人,我在成衣中略做了些修改調整。
第一個調整:后背做省時,將省的轉折點設為實際后腰線,而不是水平后腰線。(這點在前面講過)
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后背更合體,并且后背長的適應范圍也能增加1CM,個子稍高點背稍長的人同樣能穿。且不會影響原來標準碼客人穿著時的美觀。
第二個調整:個子高的人不僅背長會長,她整個上半身都會長。隨著年齡和哺乳后的恢復情況,每個女人的BP點高矮位置也不同。影響合身與否的關鍵部分,全在上半身的上半部分。
所以,為了,讓這個位置能適應最廣泛的客群。我將上半部分在袖隆對位點處做一條水平線,并將此線剪開,由此處將上身的上半部分全部抬高拉升1cm。
同時,在BP點至腰線的1/2處也做一條水平線,將上面長出來的這1cm再重疊減掉,這樣就能保證原衣長不變,背長不變。且依舊不會影響標準碼客人的穿著效果。
下圖是拉升開重疊好后的效果,在此結果上再把各個線條依次修順就大功告成了~~
將紙樣做最后的整形
將前片紙樣該合并的合并,該展開的展開,修整好省。將掛面和前里子版做調整,使其更適應工業化縫制。
注意前片里布的修整,我將其再轉省合并,而不是直接用左面的前片紙樣去掉過面。是因為這樣修正后,無論從裁剪還是從縫制角度講,都簡單一點,省工一點。(能讓復雜的事情變得簡單才是好的技術)
用領底樣板推算出領面樣板,并將其修成工業紙樣。
好了,寫到此算將紙樣設計部分寫完了。后面的還有放縫份、放里子布等工作,都是根據不同的面料和工藝來操作,每家公司使用的都不太一樣。這都屬于生產部分了,在此我就不具體寫了。
好的樣板,需要配上合適的工藝才能展示出造型,否則照樣很沒效果。該歸的歸,該拔的拔,用什么襯,粘什么扦條,細節部位如何燙,甚至是用什么機械設備.......太多內容了。
當年我寫需要通過國際認證的男西裝工藝質量標準書時寫了兩個月,從面料進庫到縫制過程再到成衣出庫的所有質量工藝標準,圖文并茂200多頁,裝訂成一本書。
女裝西服工藝雖沒有那么復雜,但也不簡單。這又是一大門類,此筆記的目的是紙樣設計,工藝部分我在此就不詳細描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