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款式結構特點
牛仔板型結構,腰圍、臀圍與膝圍較貼身。微型喇叭,前雙插袋,后雙貼袋。
02面料與輔料
面料:一般橫彈、厚料、梳織。
里料:TC布。
紐扣:直徑1.6cm×1粒。
03規格尺寸表
注:
(1)身高與褲長尺寸比為163:101,檔差比為5:3。
(2)身高與腰長尺寸比為163:18.5,檔差比為5:0.5。
(3)身高與立襠尺寸比為163:25.5,檔差比為5:0.8。
(4)身高與腰膝尺寸比為163:59,檔差比為5:1.5。
(5)臀圍與前檔寬尺寸比為91:4,檔差比為4:0.3。
(6)前檔檔差0.15cm×2=后檔檔差0.3cm。
04
公司制單尺寸參考
05制版步驟
(一)前片
1、作出前中線。畫一條直線,作為前中心線和后中心線。
2、作出腰圍水平線。利用直角尺畫出一條垂直中心線的直線,作出腰圍水平線。
3、作出橫檔線。立檔24cm+松量1.5cm=25.5cm,在腰圍線往下25.5cm處作出橫檔線。
經驗:根據立襠占身高15%,身高為163cm,立襠為24cm;身高為168cm,立襠則為24.8cm;其檔差比為5:0.8。貼身低腰褲一般加1.5cm松量。
4、作出臀圍線。腰長18.5cm,在腰圍線往下18.5cm處畫出臀圍線。
經驗:根據腰長占身高11%,身高為163cm,腰長為18.5cm;立檔為168cm,腰長則為19cm;其檔差比為5:0.5。
5、作出膝圍線。腰膝59cm,在腰圍線往下59cm處畫出膝圍線。
經驗:根據腰膝占身高36%,身高為163cm,腰膝為59cm;身高為168cm,腰膝則為50.5cm;其檔差比為5:1.5。
6.計算前臀。將成品臀圍91cm減去4cm到后片,再除以4得出前臀21.75cm。
經驗:一般貼身低腰褲后片/2與比前片/2大2cm,共大4cm。一般臀圍究松型結構款式的后片/2與比前片/2大1cm,共大2cm。
7、設計前襠寬。一般中等體型無彈力面料的貼身低腰褲前小檔采用4cm,普通彈力面料貼身低腰褲前小檔采用3.5cm,高彈力面料貼身低腰褲前小襠采用2.5cm。在此基礎上,臀圍扁型減0.5cm左右,臀圍圓型加0.5cm左右。
8、計算前橫襠寬,畫出側縫直線與前襠直線。前臀寬21.75cm+前檔4cm=前橫襠寬25.75cm,將前橫襠寬分為兩部分,畫出側縫直線與前襠直線。
9、設計前檔入量。前襠入量有拉鏈一般采用1.5cm,沒有拉鏈采用2cm,當側縫弧度偏大時,前襠入量可以相應加大0.3~0.6cm。當前檔入量偏大時,要將前襠寬尺寸相應減小,因為前襠入量與前襠寬尺寸成正比。
10、設計前襠凹勢,作出前襠弧線。將前襠寬端點和臀圍線連接,在襠交點畫出45°斜線,通常取1/2處加0.6cm作為凹勢尺寸。確定凹勢尺寸后,畫出前襠弧線長22cm。
11、設計起翹量。前襠弧長為20~22cm,起翹1.5cm;前襠弧長為18~19cm,起翹2cm;前襠弧長為23~25cm,起翹1.2cm。
經驗:起翹加高0.3cm,前后襠弧長相差數大0.6cm。
12、設計前腰暗省
一般3~5cm寬腰頭,前腰暗省(不是明省,不車縫,無褶裥)采用1cm,實際畫省為0.6cm(轉省后腰圍會變小的原因)。
13、設計前門襟重疊量。一般采用0.5~1cm,偏厚面料采用數偏大些,如牛仔面料。設計前門襟重疊量的目的是防止拉鏈外露。
14、計算前腰圍。成品腰圍70m/4+暗省1cm+重疊量0.5cm+借位0.5cm=19.5cm。
經驗:裝隱形拉鏈不加重疊量,但要增加前浪入量。“借位0.5cm”指前片借后片的尺寸,是為了防止側縫弧線弧度偏大而采用的。
經驗:計算腰圍通常采用分解方法口算來制板。方法:將70cm分為80cm減10cm;80cm除以4等于20cm,在腰圍線上量出20cm作出記號;10cm除以4等于2.5cm,在20cm記號處后退腰圍線2.5cm作出記號。
15、作出前腰圍弧線。在前襠弧線端點畫出一條弧線連接到腰圍記號處,作為前腰圍弧線。
16、設計褲長,作出腳口水平線。腰踝89cm+放長14.5cm-降低水平腰線2.5cm=褲長101cm。在腰圍線側縫起翹處垂直往下101cm,作出腳口水平線。
經驗:根據腰踝占身高55%,身高為163cm,腰踝為89cm,身高為168cm,腰踝則為91.6cm,其檔差比為5:2.6。放長是指加上相應的長度,放長量要根據款式風格來設計,一般長褲放長量為15cm左右。
17、平移橫檔下段中線。為了使側縫平順,一般橫擋下段中線往側縫平移0.5~1cm。當膝圍尺寸偏大,接近或大于臀圍/2時,一般不移橫襠下段中線。
18、計算前膝圍。將成品膝圍43cm減去4cm到后片,再除以4得出前膝為9.75cm。
經驗:一般貼身低腰褲后片/2比前片/2大2cm,共大4cm。一般寬松型結構款式后片/2比前片/2大1.5cm,共大3cm。
19、計算前腳口。將成品腳口47cm減去4cm 到后片,再除以4得出前腳口/2為10.75cm。
20、畫好側縫線。從腰圍記號處經臀圍記號處連接到腳口圍記號處,作出側縫線。
21、畫好下襠線。橫檔線至膝圍線線段,下襠線凹勢取1cm,畫好下檔線。前片結構線完成。
(二)后片
1、作出后片褲管部分線。在前片結構線基礎上,膝圍和腳口每邊各加2cm,作出后片褲管部分線。
2、作出后襠寬。前襠寬×2+0.5cm=后襠寬8.5cm,在前襠直線處,前橫檔線上下落1cm,作出后襠寬。
經驗:下落不宜偏大,偏大會出現掉襠現象;下落也不宜偏小,偏小會出現后片多布皺紋與提襠現象。
3、作出下襠線。橫檔線至膝圍線段,下襠線凹勢取1.5cm,畫好下襠線。
4、設計后襠入量。我國及東南亞國家地區體型,后襠入量通常采用5cm。后襠平行側移0.5cm是為使下襠線平順。
5、設計后襠凹勢,作出后襠弧線。后襠凹勢通常采用2.5cm。確定凹勢尺寸后,畫出后襠弧線。
經驗:凹勢尺寸不宜偏小,偏小會出現掉襠現象;也不宜偏大,偏大會出現后片多布皺紋與提襠現象。
6、設計后片省量。通常前襠弧長為20~22cm,后片省量采用2cm;前襠弧長為18~19cm,后片省量采用1.5cm;前襠弧長為23~25cm,后片省采用2.5cm。
經驗:前襠弧長越短省量越小,前襠弧長越長省量越大,這是降低了腰圍線的緣故。
7、計算后腰圍,作出腰圍弧線。成品腰圍70cm/4+省2.5cm-借位0.5cm=19.5cm,在后檔弧線端點往側縫作出后腰圍弧線。
8、計算后臀圍,作出側縫線。前臀圍21.75cm+2cm=23.75cm。從腰圍線處經臀圍線處連接到腳口圍線處,作出后片側縫線。后片結構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