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
在冬天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市面上羽絨的價格什么檔位都有高至過萬,低至幾十巨大的差價是怎么來的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羽絨衣的結構:
羽絨服通常由面料層、羽絨膽料(填充料)層、里料層構成。
這三層結構都會對羽絨衣的保暖效果產生影響。今天主要來通過羽絨對羽絨服保暖效果的影響來分析為何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
羽絨是長在鵝、鴨的腹部,成蘆花朵狀的絨毛,成片狀的叫羽毛。
由于羽絨是一種動物性蛋白質纖維,羽絨球狀纖維上密布千萬個三角形的細小氣孔,能隨氣溫變化而收縮膨脹,產生調溫功能,可吸收人體散發流動的熱氣,隔絕外界冷空氣的入侵。
從蓬松度的檢測上來分析,羽絨比蠶絲,棉花等保暖材料都要高一個等級,比如最低標準的450度蓬松的90鴨絨也要比蠶絲和棉花蓬松好,所以羽絨單純作為一個保暖材料,它的經濟價值遠遠高于其他保暖材料。
01
羽絨結構
通過顯微鏡對鵝絨、鴨絨的形態結構進行觀察,結果顯示鵝絨叫鴨絨絨朵大,絨核小,絨枝長而粗,絨小枝細小且分布較密,弄夠固定更多的靜止空氣,使得鵝絨比鴨絨具有更好的保暖性。
蓬松度
羽絨的蓬松度直接決定羽絨內膽能夠容納的靜止空氣量,從而影響著羽絨服的保暖性。而羽絨的含絨量和填充密度影響著羽絨的蓬松度。
蓬松度是體現羽絨品質的關鍵指標,羽絨制品主要是看成品的蓬松效果,即是膨脹的程度;這就注定了羽絨是最終應以體積衡量而不是重量。
一件衣服充 80 克蓬松高的羽絨,效果就比充 100 克蓬松度低的羽絨好。蓬松度高的羽絨單價比蓬松度低的羽絨高,但是蓬松度高的羽絨用量少了總成本也就差不多了;而且用蓬松度好高的羽絨做成成品,客戶觸摸起來也感覺好很多,推薦起來也容易得多。
蓬松度越高的羽絨品質越好。羽絨制品使用廣泛的日本就是以蓬松度的高低為羽絨的最重要指標。
蓬松度的測試方法要用蒸汽還原方法檢驗才準確。GB/T 14272-2011 標準中采用的烘箱法未能真切的檢驗出羽絨原來的蓬松度。
目前國內的羽絨市場價格很亂,什么樣的價格都有,即使是相同的國標下都有各種不同的價格,有的還存在很大差異??偟膩碚f,羽絨價格是根據品質決定的,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誰都懂!
在買羽絨服的時候常看到的含絨量是什么意思?充絨量和含絨量是一個意思嘛?
不著急,今天盧老師就來給大家科普一番~
1什么是填充物?
顧名思義,羽絨服,里面的填充物當然是羽絨。羽絨指的是最接近羽禽體表,保暖性最好,最輕柔的那部分角質纖維。
而羽絨又細分為:白鵝絨、灰鵝絨、白鴨絨和灰鴨絨。
它們之間的區別有兩點:
第一:顏色。白色可廣泛用于淺色的面料,不透色,但是對于保暖性和舒適度來說,顏色上的差別并沒有多大的影響。
第二:鵝絨和鴨絨。事實上,鵝絨在保暖性和舒適度上要優于鴨絨,價格自然也會比鴨絨填充的羽絨服貴
左:鵝絨
右:鴨絨
總的來說,鵝絨比鴨絨好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絨朵更大:鵝絨的絨絲長,絨朵大,蓬松度更高,而蓬松度越高的羽絨服品質更好。
絨朵飽滿:一般鵝的生長期到成熟至少100天,而鴨為40天,所以鵝的絨朵比鴨的絨朵更飽滿。
蓬松度優:鵝毛絨的羽枝上平均分布著較小的菱節,鴨毛絨上的菱節較大,且集中在小羽枝的末端,所以鵝絨可以產生較大的距度空間,蓬松度更優,保暖性更強。
回彈更好:鵝毛有較好的彎曲度,比鴨毛更細更柔,彈性更好,回彈性更強。
沒有氣味:鵝是吃草的,而鴨子是吃雜食的,所以鵝絨的異味會小很多,處理好基本沒有異味。
使用時間:鵝絨比鴨絨的使用時間更長久,鵝絨的使用時間可達到15年以上,鴨絨使用時間只有10年左右。
所以綜上所述,從質量和價格上由高到底的順序為:白鵝絨>灰鵝絨>白鴨絨>灰鴨絨。
而我們所穿的羽絨服其實并不是完全由羽絨填充的,而是由羽絨和羽毛按一定比例共同填充的,這就引出了一個很重要概念:“含絨量”!
2什么是含絨量?
含絨量就是指一件羽絨服中,羽絨占全部填充物的百分比。如果一件羽絨服的含絨量是90%,就說明羽絨占到填充物的90%,剩下10%是羽毛。
一般來講,如果含絨量低于50%就不能稱其為“羽絨服”了,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含絨量越高保暖性也越好,價格當然也越高。
當然,決定保暖性和價格的不僅是含絨量,還有“充絨量”。
3什么是充絨量?
充絨量實際上是指一件羽絨服填充的全部羽絨的重量,就是羽絨里面“絨”的重量。它和前面講的“含絨量”不同,前者是一個比例值,后者就是簡單的重量值。
它是決定一件羽絨服在同等條件下(種類、蓬松度、充絨量等),品質和保暖性能的關鍵因素,充絨量越高,羽絨服的保暖性能則更加優異。
而充絨量的大小基本決定了一件羽絨服的用途,本著按需選擇的原則,我們把羽絨服按照保暖性能分成4個檔次,當然這只是比較業余的粗略劃分。
-50£$¥
1.極限級別(-50°至-20°之間): 適合南、北極,攀登雪山等特殊極限用途的,基本都是連體款式,通常都為800以上蓬松度。,含絨量在300g以上。
2.酷寒級別(-30°至-15°之間) :一般為650-750蓬松度級別鵝絨填充的厚款,充絨量200-300g左右。
3.常規級別(-20°至-5°之間):最常見的一個檔次,一般是600-700蓬松度等級鵝絨,180-250g級別充絨量,也是我們日常較多人穿的羽絨服級別。
4.輕寒級別(-5°至0°之間) : 通常是采用600+蓬松度的鵝絨或者鴨絨,但是充絨量少。
眼尖的小伙伴可能又發現了,上面出現的“蓬松度”又是什么意思呢?它跟羽絨服的保暖性又有什么關系呢?
4什么是蓬松度?
蓬松度簡稱FP,一般分為550,600,700,800和900FP。而一件羽絨服保不保暖,蓬松度指數值高低的有一定作用。
羽絨由于其蓬松度高,纖維空隙中儲存了比其它纖維更多的空氣,而空氣是不導熱的,身材散發的熱氣跑不掉,進而保暖效果就一級棒啦。從保暖性講,蓬松度越高越好。不過一般穿600、700蓬松度的羽絨服就夠了,極端嚴寒的地區可以穿800、900蓬松度的羽絨服。
知道了充絨量、含絨量的意思,以后在銷售或購買羽絨服的時候是不是更明確顧客和自己的購買需求了,如果你的朋友也不清楚,記得分享給他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