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000字,閱讀需要10分鐘)
10月4日,日本時裝設計大師高田賢三(Kenzo Takada)在感染新冠病毒數周后,因并發癥在巴黎 Neuilly-sur-Seine 的美國醫院(American Hospital)去世,享年81歲。
有消息顯示,高田賢三于今年9月中旬感染新冠,中間一度好轉,但10月初陷入病危狀態。
Kenzo 品牌發布聲明稱:“很悲痛我們品牌的創始人去世了,近半個世紀以來,高田賢三先生是時尚行業一位代表性的人物,源源不斷的為這個世界注入創意和色彩。”
K三品牌合伙人 Jonathan Bouchet Manheim 表示:“我與高田賢三共事多年,一直很敬畏他,憧憬他的好奇心、開放的心態。初識他會覺得這個是安靜、害羞的人,但熟了會發現他很幽默。他很慷慨,對親友無微不至,他對生活充滿熱愛,高田賢三是生活藝術的典范。”
巴黎市長 Anne Hidalgo 通過個人 Twitter 表示:“收到(高田賢三)訃告,十分悲痛。他是一位十分有才的創作者,他讓色彩和燈光在時尚界找到了一席之地,今天的巴黎街道,會為巴黎之子的離去而哀悼。向他的家人親友以及所愛的人致以慰問。”
LVMH 集團董事會主席 Bernard Arnault 表示:“自上世紀70年代起,高田賢三為時尚界帶來了一種明朗、詩意、自由的精神,給眾多設計師以靈感。同樣,他的精神和理念對香水行業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我沉痛哀悼他的去世,并向他的親友致以誠摯的慰問。”
法國高級定制和時尚聯合會主席 Ralph Toledano、知名設計師 Jean Paul Gaultier、LVMH 時尚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Sidney Toledano、Kenzo 品牌現任創意總監 Felipe Oliveira Baptista、超模 Inès de la Fressange、法國設計師 Chantal Thomass 等,均對高田賢三的離世深表痛心。
同住在巴黎的好友、日本時裝設計師島田順子(Junko Shimada)表示:“上周他還給我打電話說出院了,但… 我們相識50多年,他是我在設計路上的前輩、領路人。他對服裝的熱愛是純粹的,設計師通常對設計有所憧憬,但他就只是毫無保留地做衣服。”
“他是一個做什么都很純粹、可愛且和善的人。他很有魅力,永遠都像少年般意氣風發,向著太陽生長”,島田順子回憶道,“我結婚的時候,他做好了婚紗跟我說‘試試看’。即便再忙,他也會抽空來看我在巴黎的秀。”
高田賢三個人生平
1939年2月27日,高田賢三出生于日本兵庫縣姬路市,在家里七個孩子中排行老五,上面有兩個哥哥和姐姐,父母在當地經營有一家旅館。
高田賢三的時尚啟蒙來自于姐姐——當時姐姐在裁縫學校學習西式剪裁,也會購買時尚雜志。看到了這些雜志的高田賢三,逐漸對時裝設計產生了興趣,但因為當時的裁縫學校只招收女學生,他最終去了神戶外國語大學就讀。
在大學期間,高田賢三也沒有放棄自己的設計夢,正恰逢原本只招收女生的文化服裝學院(Bunka Fashion College)招收第一批男學生,他便退學打工賺錢前往東京讀書。
1961年,高田賢三獲得文化服裝學院的裝苑獎(Soen Prize),因此加入三愛百貨(Sanai)旗下的女裝設計部門工作。(也正是因為高田賢三后來在巴黎聲名鵲起,裝苑獎才在日本時尚行業有了更重的份量,讓后來的日本設計師認為這是走向海外市場,尤其是巴黎時尚舞臺的重要跳板。)
1964年,東京籌備奧運會的時期,他租住的公寓大樓被推倒,因此拿到相當于十個月房租的拆遷補償金。他決定用這筆賠償金去法國,乘船途徑新加坡、孟買、西班牙等地,最后達到巴黎。
1970年,高田賢三的第一場女裝發布會在 Vivienne 畫廊舉行;同年,他以畫家 Henri Rousseau(盧梭) 繪制的叢林景象為靈感,融入亞洲風格,自己動手翻修的第一間精品店“Jungle Jap”開業,但因為“Jap”在法語中存在爭議,在有著“日本杰奎琳”之稱的黛薇夫人的指點下,高田賢三品牌名改為 Kenzo。此后數年,Kenzo 陸續推出男裝(1983年)、牛仔系列(1986年)和香水系列(1988年)。
高田賢三還是巴黎高級成衣和設計師協會(Chambre Syndicale de la Couture, du Prêt-à-porter des Couturiers et des Créateurs de Mode)的創始成員之一,他過往獲得的榮譽還包括:1999年獲得日本政府授予的紫綬褒章(Medal with Purple Ribbon)、2016年獲得法國政府授予的法國榮譽軍團勛章(L’ordre national de la légion d’honneur)等。
“時尚不是為少數人,而是為所有人存在的,所以不要太認真。”
1972年,高田賢三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 時尚不是為少數人,而是為所有人存在的,所以不要太認真。”
—— 他為日本設計師打開了巴黎的大門
事實上,高田賢三最初只打算在巴黎呆六個月,最后卻在這座城市生活了56年。一開始在巴黎闖蕩時,他只能負擔得起廉價的布料及設計材料,不得不在設計時將各種粗獷的布料混合在一起來設計成衣。
高田賢三是首批在法國時裝界闖出名堂的日本設計師之一,他的設計中有著豐富艷麗的色彩,在濃郁的法式風情中融入日本元素和文化,極具多元化和包容性,在當時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設計美學,并影響了后來的一代設計師,例如 Dries Van Noten、Marc Jacobs 等。
不僅如此,他在巴黎引發的轟動和關注,一定程度上為后來前往巴黎發展的日本設計師,如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打開了大門。盧浮宮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總監 Olivier Gabet 表示:“ 高田賢三是巴黎時尚界極為特別的人物之一,很多彼此看不慣或相互討厭的人,往往能在喜歡高田賢三這一點上達成共識。”
談及服裝,高田賢三曾表示:“ 衣服是一種語言,是一種說話的方式。人們永遠都會對穿著打扮感興趣。”
與高田賢三合作創辦奢侈家居和生活方式品牌“K三”的 Jonathan Bouchet Manheim 指出:“基于日本背景和在巴黎的生活,(高田賢三)他設想出一種融合了東西方,一個藝術化且多彩的故事。”
—— 白手起家,首秀成名
在巴黎生活的早期階段,高田賢三在 Place de Clichy 附近租了一間房,每天租金 9法郎。除了母親最初寄給他的兩筆錢,語言不通的高田賢三并沒有什么收入來源。
在母親拒絕再次提供資金后,高田賢三只能出門找工作,他開始向巴黎的小店兜售自己的作品。他找到了設計師 Louis Feraud 的店,這位設計師的太太用5美元買下了他的5件作品,“第二天,我膽子大了,就去《Elle》雜志推銷我的設計。Jack Dwyer 買了我10件衣服,每件50法郎。Jack Dwyer 讓我去找一位叫 Pisante 的成衣制造商”,之后,高田賢三開始在 Pisante 的工廠做設計。
在首家門店開張之前,高田賢三把自己的四五件衣服拿去了《Marie Claire》、《Elle》等時尚雜志,得到很好的反饋之后立刻發出大秀邀請函。
再以高田賢三的首場時裝秀為例,他在一天之內辦了兩場秀。“(第一個系列)我并不打算批量生產,或者出售給其他店鋪。我和買手也沒有任何關系,我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它們展示給時裝記者,好讓他們在雜志里對它們進行報道。…我準備了60個款式,并且把發布會辦了兩次,第一次是舉辦給時裝記者們看的,那場大約來了150人,晚上的第二場則是給朋友們舉辦的。”
玩趣的印花,寬松的設計解放了當時時裝對于身體的束縛,也讓高田賢三的設計登上了《Elle》的封面,以及美國版《Vogue》的內頁。他在巴黎的首場秀,更是讓他一舉成名。“ 他的首場秀真的讓人記憶猶新,明亮、有趣,模特們不像是在展示服裝,而是在盡情的舞蹈和走動,與一本正經的法國高定大秀截然不同”,Olivier Gabet 點評道。
1971年,《Elle》雜志用了整整四張彩頁介紹高田賢三的設計,同時給予高度評價。
—— 融合法式時尚與日本元素
在 Pisante 工廠工作的數年間,高田賢三對“法國時尚”有了較深的理解:不論是高級定制還是高級成衣,法國的衣服都很貼合身體,它們剪裁精良,做工完美無瑕,并且凸顯曲線。那就是巴黎式的時髦和優雅。
在高田賢三的設計中,保留了大量的西式制衣傳統,但也因為首秀的大獲成功,讓他意識到:融入了異域元素的時裝,對當時的法國人有極大的吸引力。比如說源自日本傳統的絎縫技術、源自和服的沒有任何曲線的直線和方形等。
獨具魅力出人意料的秀場,讓高田賢三極大的擴大了知名度。美國奢侈品百貨 Barneys 前聯合首席執行官 Gene Pressman 表示:“(Kenzo 的秀場)十分出名,入場票也是出奇的難買,他是年輕人和心態年輕的人的崇拜對象”。1978年,高田賢三在馬戲團帳篷中舉辦了一場大秀,身穿透視款制服的表演者騎著馬出場,而他本人則是騎著大象出場。
—— 法國人管理+日本人設計
《巴黎時尚界的日本浪潮》一書中提及,Kenzo 的成功并非單純取決于高田賢三的設計才能。“高田賢三充分利用了法國時尚體系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發生的結構性變革,因為該體系當時正處在對升級版的成衣進行重新定義和創造的過程當中。” 成衣設計師這一名詞也是那時誕生的。
1971年10月,高田賢三和 Sonia Rykiel、Yves Saint Laurent 等法國設計師一起,舉辦了一場高級成衣發布會,而這場活動也促使時尚行業人士開始系統性地正式舉辦巴黎時裝周,并將“高級成衣”體制化。
另一點, Kenzo 從創立伊始就一直采用法國的管理團隊,如一開始的 Gilles Raysse,到后來的 Xavier de Castelle、Francois Beaufume 等。但他的 設計團隊卻主要是日本人。高田賢三的一位助理曾表示:“我在 Kenzo 工作了13年,整個創意團隊都是日本人,很多人跟我呆的時間一樣長。”
另一位助理表示:“我在 Kenzo 工作了5年,跟其他人比相對較短。跳槽不是日本的文化傳統,在法國,設計師在一家公司工作一兩年后就會跳槽,從而獲得更好的職位和更高的工資,但是我們日本人就不會那樣做。”
有意思的是,即便整個設計團隊都是日本人,高田賢三也要求員工在公司不能講日語,必須講法語。“我剛到巴黎,法語還不溜,問一位日本同事一個問題,日語兩分鐘就能說完,但最后花了20~30分鐘用法語來說清楚。隨著公司越來越大,公司文化也變得越來越法國化,或者西方化。”
“時尚就像是吃東西,不應該執著于同一份菜單”
以極具個人特色的笑容、幽默感聞名,高田賢三最知名的金句之一是:“ 時尚就像是吃東西,不應該執著于同一份菜單”,這句話亦是他個人設計生涯的真實寫照。
—— 8000萬美元賣掉 Kenzo
高田賢三的一生中共設計了近8000件作品。有數據顯示,Kenzo 品牌 1982年的銷售額約為1.35億法郎(當時約合2250萬美元),到1991年增長到了7.5億法郎(約合1.25億美元)。據美國合眾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資料顯示, 1993年,Kenzo 品牌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 1.44億美元。
但因為一位合伙人去世、長年合作的打版師中風等原因,早在1993年,他就將個人品牌 Kenzo 賣給了法國奢侈品巨頭 LVMH 集團。
1980年,有人發現時任總經理的 Gilles Raysse 挪用公款并讓公司陷入債務,之后他被趕出了 Kenzo。隨后,Xavier de Castelle 開始與高田賢三共事,但1990年 Xavier de Castelle 去世后,接棒的 Francois Beaufume 將持有的股份出售給了 LVMH 集團的 Bernard Arnault。隨后的1993年8月,高田賢三決定以 8000萬美元的價格整體出售 Kenzo 品牌。
出售公司后的高田賢三繼續留任品牌創意總監,但最后在1999年,由于在品牌未來發展戰略上他與 LVMH 集團持不同看法,選擇了徹底退休。
—— “退休”后生活
退休后,高田賢三并沒有真的過上閑散的生活,而是活躍在室內設計、歌劇服裝設計等領域。最為出名的作品之一,便是他此前位于巴黎巴士底獄區的家——一座日本傳統住宅,其間建有一座日式花園和一個室內游泳池。2009年,因為經濟原因,高田賢三賣掉了這幢住宅,搬到了位于巴黎左岸的工作室三層居住。
“(賣掉 Kenzo)并沒有留戀,當然也沒有考慮未來。成立品牌的30年間有很多快樂的時光,但經營不善也是事實。在離開2~3年后,還是覺得要做點什么,就重新開始畫畫,學習”,高田賢三在2016年接受采訪時如此回憶道。
2002年,高田賢三推出生活方式品牌 Yumé(日語中寫作“夢”),發布了一系列家居設計作品,LVMH 集團也持有該品牌的少數股權。
高田賢三于2003年正式宣布回歸,并為日本國家隊設計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制服。2005年,他成立 五感工房( Gokan Kobo) ,出售餐具、家具等產品,但最后這家公司在2007年宣布倒閉。
在推出五感工房的同時間段,高田賢三還與意大利奢侈紡織品及配飾制造商 Ratti 集團合作,推出了泳裝和圍巾系列。
2007年及之后,高田賢三還進行了一系列的聯名合作,合作對象包括:法國奢華水晶品牌巴卡拉(BACCARAT)、定制地毯生產商 Tai Ping、法國高端家具制造商 Roche Bobois、美國老牌美妝集團雅芳(Avon)等。
2016年秋冬季,77歲高齡的高田賢三出任日本柒和伊集團自有服裝品牌 SEPT PREMIèRES 的設計師,為期一年。在任期間,他打造了一系列“質地上乘、輪廓簡約,多數人都能穿的寬松款(時裝)”,有著色彩鮮艷、非洲 Safari 風格的動物和花朵印花。(詳見《華麗志》: 時隔十多年再出山,高田賢三為日本柒和伊集團服裝品牌 SEPT PREMIèRES打造聯名系列 )
2020年1月,高田賢三宣布推出奢侈家居和生活方式品牌: K三。該品牌的首個系列包含300多件作品,主打家具(包括三款床)、陶瓷、地毯、擺件、亞麻和紡織品,并與意大利、法國和美國的多家制造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了產品,包括與意大利紡織公司 Sferra 共同開發的床上用品。總共有250人參與了K三的合作項目。K三品牌每年將采用“Drop式”上新,銷往世界各地。(詳見《華麗志》: 年近81歲的高田賢三再創業,推出奢侈家居和生活方式品牌“K三” )
丨圖片來源:Kenzo 官方 Instagram、品牌官網
丨責任編輯:L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