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紡織頭條 | 區域協調發展開新篇,350余家企業八桂行,廣西紡織服裝業謀崛起

發布時間:2021-03-31  閱讀數:7557

著眼于“十四五”時期我國紡織產業“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新定位,中國紡織業正在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構筑區域協調發展的動力系統。新時期,紡織行業產業特征與發展定位同廣西的要素稟賦、戰略導向高度契合。


著眼于“十四五”時期我國紡織產業“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新定位,中國紡織業正在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構筑區域協調發展的動力系統。新時期,紡織行業產業特征與發展定位同廣西的要素稟賦、戰略導向高度契合。



3月29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廣西投資促進局、廣西貿促會承辦的“行企助力轉型升級——2021中國紡織服裝百強企業八桂行”活動在南寧舉辦。本次活動以“新格局·新戰略·新機遇”為主題,立足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聚焦廣西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主動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強化我國與東盟開放合作,深化陸海雙向開放。活動先后進行了全體會議、簽約儀式、項目考察等多項內容。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藍天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中國工程院院士、化纖工程設計及技術管理專家蔣士成,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靜華、副主席蔡麗新、秘書長蔣家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紡企協會長、流通分會會長夏令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紡織貿促會會長徐迎新,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等領導和嘉賓,以及來自中國紡聯有關部門、各專業協會的領導,地方行業協會領導,全國各地350多家行業龍頭企業高層和重點市場代表,廣西各設區市和有關單位領導,廣西紡織服裝園區及企業代表等500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廣西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主席藍天立在致辭中指出,紡織工業,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一個龐大的、最穩定的支柱產業,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擔負著實現人民豐衣足食以至“美衣美居”“美麗中國夢”的歷史使命。站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廣西迎來了新一輪開放大發展,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從今年起,開展工業振興三年行動,實施“三企入桂項目落實、行企助力轉型升級”行動,發揮獨特區位優勢,強化開放引領,著力打造輕工紡織產業等9個重點產業集群,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近年來,廣西緊抓“東桑西移”的歷史機遇推動桑蠶業發展迅速,2020年廣西桑園面積近300萬畝,蠶繭產量近40萬噸,種植面積和總產量位均為全國第一。同時,廣西欽州石化基地是我國西部地區最大的石化基地,構建了全國獨有的“油煤氣鹽”齊頭并進的多元化石化產業體系,桐昆、恒逸、華誼等石化龍頭企業相繼落戶,一批高端綠色化工化纖一體化項目相繼投產,豐富穩定的化學纖維、植物纖維、礦物纖維為高端紡織產業提供了堅實基礎。

藍天立表示,下一步,自治區人民政府將協同中國紡聯等行業商協會開展戰略合作,為廣大紡織企業落戶廣西提供政策支撐和優質服務,推動打造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玉林(福綿)生態紡織服裝工業園、梧州天紡紡織智造供應鏈環保產業園、梧州岑溪泰森新紡織產業園、來賓三江口節能環保產業園、柳州現代服裝產業園、防城港市東興跨境經濟合作區紡織服裝產業園、河池中國絲綢新都等重點紡織服裝產業集聚,探索培育中國—東盟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和國際繭絲綢大會等品牌展會,探索共建中國—東盟跨境面輔料采購交易中心等區域性開放平臺,推動紡織產業在廣西實現大發展。



中國紡聯會長孫瑞哲在致辭中表示,當前,世界百年變局持續演進,大國間戰略博弈不斷深化。美國正從所謂的“實力地位”出發,不斷強化與西方盟友關系,以勢壓人,制衡中國發展。圍繞新疆問題,國際地緣政治也以“人權”為名,將紡織行業推向風口浪尖。持續深化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外部形勢要求、也是我們的戰略選擇。作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關鍵落點、“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窗口、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廣西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重要性不言而喻。

孫瑞哲強調,新時期,紡織行業產業特征與發展定位同廣西的要素稟賦、戰略導向高度契合。發展紡織產業對于廣西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對外開放高地、改善人民生活、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戰略價值。近年來,在自治區黨委及各級政府的支持與領導下,廣西紡織服裝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產業基礎不斷夯實。得天時、地利、人和,有基礎、資源、空間。廣西紡織大有可為。

孫瑞哲提出四點期望:一是堅定產業務實之心,立足質量與效益,推進制造的集群化、集約化發展;二是堅定文化自信之心,立足傳承與創新,加快時尚的民族性、國際性融合;三是堅定開放合作之心 ,立足發展與安全,強化市場的內循環、外循環銜接;四是堅定責任發展之心,立足當前與長遠,深化產業的可循環、可持續創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化纖工程設計及技術管理專家蔣士成發表主旨演講。他以“紡織科技發展與展望”為題,就世界科技發展趨勢、中國紡織工業科技創新與發展、高性能纖維發展現狀以及紡織科技重點發展方向進行了演講。他強調,面對應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科技就是未來,科技發展的質量決定著產業發展的質量,科技應用的深度決定著產業延伸的廣度,科技的話語權決定著產業的話語權。

他表示,當前紡織科技綠色化、智能化和融合化是主要發展趨勢。此外,紡織重點發展方向主要有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普通碳纖維的低成本化,高性能纖維的自主研發,生物基纖維材料,生物基單體高效高純度制備以及先進紡織制品、紡織綠色制造以及紡織智能制造等幾個方面。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在講話中說,紡織工業是工業革命的先驅產業,也是產業轉移的先導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成本敏感型的紡織服裝產業,向低成本地區轉移,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廣西承接紡織產業轉移的優勢明顯,廣西有承接紡織產業轉移的成功案例。對此他建議,廣西應總結20年來東桑西移的經驗,并將此作為廣西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的活廣告、活教材,吸引更多企業投資廣西。

他希望廣西與中國紡聯精誠合作,在推動紡織產業向廣西轉移過程中注重智能制造、綠色發展和科技進步,承接產業中實現產業升級,探索創新更多的轉移承接合作模式,實現轉出地和承接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個“雙贏”。



會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蔡麗新作廣西紡織服裝產業推介。她指出,近年來,國家支持廣西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先后批復設立建設中國(廣西)自貿試驗區、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臨空經濟示范區等一批國家級平臺,廣西迎來新一輪經濟發展機遇。廣西紡織服裝產業具有八大發展優勢:區位特殊、資源豐富、生態良好、交通便利、產業基礎良好、產業集群初具規模、水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政策疊加,發展潛力大。



中國紡聯集群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紡聯流通分會副會長徐建華發布廣西紡織服裝產業振興建議。他提出,紡織服裝是廣西的傳統產業,經過多年來的沉淀發展,廣西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效應逐步顯現,形成繭絲綢業、棉紡織業、服裝業、羽絨業、制革業等五大支柱產業以及多個產業集聚區;在“十四五”時期新的起點,廣西紡織服裝要適應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國正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兩個大局”,圍繞紡織行業新定位和2035遠景目標,應從戰略高度、全局角度和區域協同融合深度,謀劃新的產業發展內涵、動力和路徑,實現產業振興發展。



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許金祥,絲綢之路控股集團董事長凌蘭芳,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廣州紅棉國際時裝城總經理卜曉強,廣西世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佛山市高明盈夏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湯運強等分別圍繞大會主題進行發言,暢談紡織服裝產業前景和趨勢。

簽約儀式是本次“行企助力轉型升級——2021中國紡織服裝百強企業八桂行” 活動重要內容之一。

簽訂1個戰略合作備忘錄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簽署推動廣西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備忘錄。雙方將立足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升優化廣西紡織服裝產業頂層設計,積極打造符合國家戰略、行業發展方向和市場效率的產業發展生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將積極引導廣西圍繞纖維新材料、綠色智能先進制造、功能性紡織品以及繭絲綢精深加工等領域開展協同研發創新。

簽訂3個投資促進代表處協議書


廣西壯族自治區投資促進局分別與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市行業領袖發展促進會簽署設立投資促進代表處協議書。廣西將進一步依托規范化、專業化、市場化投資促進機制,推動投資促進工作加快發展。

簽訂60個產業合作項目


簽訂的60個產業合作項目,總投資超300億元,主要涉及織布、印染、服裝、真絲面料、五金配套、專業市場、園區建設、金融服務、校企合作等輕工紡織全產業鏈領域。

全體會議后,根據廣西紡織服裝產業布局,設置3條專題考察線路,組織重點客商,赴貴港、玉林、梧州、來賓、河池、柳州、百色等市的重點紡織服裝產業園區考察,舉辦專場項目投資洽談會,與當地政府、企業和重點園區面對面進行深度對接,洽談合作。




據悉,本次紡織服裝百強企業八桂行活動是貫徹落實自治區《2021年“三企入桂項目落實”行動方案》和《2021年“行企助力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今年“行企助力轉型升級”首場舉辦的重要活動。通過本次活動,聚焦廣西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需求,邀請一批院士專家為廣西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謀篇布局,吸引一批紡織服裝龍頭企業來桂興業,推出一批廣西紡織服裝重點園區,促成一批產業項目洽談合作,形成常態化機制化行業招商、委托招商等招商合作新模式,助推廣西紡織服裝產業向高質量、集群化、高附加值升級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廣西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提出要打造包括輕工紡織在內的九大產業集群。經過幾十年的持續發展,廣西紡織服裝產業具備了一定規模和基礎,主要是:


一是產業初具規模。2020年,全區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264家,實現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總產值約200億元。

二是集群效應初顯。“十三五”以來,謀劃了一批紡織服裝印染產業園區,在廣西原有的5個國家級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的基礎上,謀劃了一批紡織服裝印染產業園或園中園。如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貴港平南大灣區生態紡織服裝產業園、梧州岑溪泰森新紡織產業園等。其中,玉林福綿節能產業園是發展最快的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之一,承接了從廣東牛仔服裝名鎮集中轉移過來的100多家牛仔褲漿染、水洗企業,還有80多家企業在搬遷建設中,形成了年加工經軸棉紗20萬噸,水洗加工牛仔褲15億件的生產能力,分別占全國漿染、水洗產能的一半以上。

三是蠶絲量全國第一。廣西桑蠶繭絲綢業歷史悠久,在商務部、工信部、財政部等部委的幫助和指導下,2000年以來,通過實施“東桑西移”工程,推動“東絲西移”和“東綢西移”,廣西繭絲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2020年,廣西全區桑園面積298.2萬畝,占全國桑園總面積的25%;蠶繭產量37.65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連續16年穩居全國第一。廣西繅絲工業整體技術水平和自動化程度較高,自動繅絲機普及率達100%,生絲質量普遍達到4A級以上,部分達到5A、6A級。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