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企業財報
在民間服裝圈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安踏要被拋棄,安踏要專心發展FILA了”。
能出現這句話呢確實沒多大毛病,因為FILA讓安踏真的賺到了。
根據安踏體育的2020年財報來看,安踏品牌實現收益157.49億元,同比下滑9.7%;經營溢利為44.49億元,同比下滑4.9%。
FILA品牌則實現收益174.50億元,同比增長18.1%;經營溢利為44.94億元,同比增長11.7%。
在雙優生FILA面前,安踏品牌的成績確實不怎么樣,因為安踏體育整體實現了營業收入355.12億元情況下,FILA品牌的營收也超越了安踏品牌近20億。
2018年—2020年,安踏品牌收益分別為143.27億元、174.50億元、157.49億元;FILA品牌分別錄得收益84.92億元、147.70億元、174.50億元。
那這就代表安踏要放棄“安踏品牌”嗎?
首先看經營益利,在正常理解下,營收越高代表的是益利機會越高,況且FILA的毛利率能達到70%,安踏品牌只有45%左右。
同樣45億益利情況下,安踏品牌營收157億,FILA則是174億,賣的一般的安踏品牌貢獻與FILA幾乎一樣。
因為安踏走量、FILA走價。
你或許會想,那說明其投入不一樣,FILA投入高成本高,益利肯定會低。
那就從店鋪數量看看,安踏品牌店(包括安踏兒童獨立店)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有10057家、10516家和9922家,截至2021年底,安踏品牌店預計將縮減至9800—9900家。
FILA品牌店(包括FILA KIDS和FILA FUSION獨立店)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有1652家、1951家和2006家。FILA品牌店2021年底預計擴增至2050—2150家。
雖然安踏品牌是要走關店方向,雖然我們沒有查到具體直營門店的數據,但整體9900家的體量比2000家的體量大的太多。
這里面的運營管理、物流快遞、開發設計等費用是要比FILA高的。
我們再看一下安踏體育的官方圖片,第一層意思是品牌市場區分,安踏品牌面對大眾市場價格較低,但偏向專業運動品牌,FILA中高端市場價格高,偏向時尚運動。
我們理解的是第二層意思,雖然各家品牌面向的市場或專業性存在不同,但不論是復古時尚潮流文化深厚的FILA還是專業小眾的迪桑特,未來還是戶外扛把子始祖鳥,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安踏體育”。
有種宋江吳用拉你上梁山,我們都是英雄好漢!對,就是這種感覺,我們的品牌價值是一樣的。
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自新疆棉事件后,很多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迎來了一波大漲,國內運動品牌也是。
在股價大漲的同時,產品被熱炒的或許就是一兩家運動品牌,我們堅決反對這種炒鞋行徑,但這種現象背后需要思考,這是否是一種品牌價值的邏輯。
安踏哆啦A夢聯名休閑板鞋白黑款為例,發售價格是499元,3月下旬的交易價格還維持在1500元上下,最高飆升到了最高4599元,漲幅高達8倍之多。
很多品牌都有這種聯名、國潮、科技的內容,那為什么沒有,或許原因就在這,品牌的無形價值在提升。
回頭再看這句話,安踏會放棄“安踏”嗎?我們都是英雄好漢或許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