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17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與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在上海舉行會談,討論氣候危機所涉問題,達成應對氣候危機的《中美聯合聲明》,重啟中美氣候變化對話合作渠道。
在剛剛發布的《中美聯合聲明》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正能量之后,美國主辦的領導人氣候峰會于4月22-23日舉辦。此時,可再生能源再次被提升到增加部署的層面,包括推行循環經濟在內的脫碳政策、措施與技術被重點強調。一場舉世矚目的會談之后,當如何以綠色賦能時尚產業,讓循環經濟融入產業發展的具體層面?
4月15日至17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與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在上海舉行會談,討論氣候危機所涉問題,達成應對氣候危機的《中美聯合聲明》,重啟中美氣候變化對話合作渠道。
具體聲明如下:
一、中美致力于相互合作并與其他國家一道解決氣候危機,按其嚴峻性、緊迫性所要求加以應對。這既包括強化各自行動,也包括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等多邊進程中開展合作。雙方回顧兩國氣候變化領域的領導力與合作,為巴黎協定的制定、通過、簽署和生效作出歷史性貢獻。二、走向未來,中美兩國堅持攜手并與其他各方一道加強巴黎協定的實施。雙方回顧巴黎協定第二條的目的在于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內,并努力限制在1.5℃之內。為此,雙方承諾繼續作出努力,包括在巴黎協定框架下21世紀20年代采取提高力度的強化行動,以使上述溫升限制目標可以實現,并合作識別和應對相關挑戰與機遇。三、兩國均期待4月22-23日美國主辦的領導人氣候峰會。雙方認同峰會的目標,即在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前提高包括減緩、適應和支持的全球氣候雄心。四、中美將采取其他近期行動,為解決氣候危機進一步作出貢獻:(一)兩國都計劃在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之前,制定各自旨在實現碳中和/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長期戰略。
(二)兩國計劃采取適當行動,盡可能擴大國際投融資支持發展中國家從高碳化石能源向綠色、低碳和可再生能源轉型。(三)雙方將分別執行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中所體現的逐步削減氫氟碳化物生產和消費的措施。五、中美將在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前及其后,繼續討論21世紀20年代的具體減排行動,旨在使與巴黎協定相符的溫升限制目標可以實現。包括:
(一)工業和電力領域脫碳的政策、措施與技術,包括通過循環經濟、儲能和電網可靠性、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綠色氫能;
(八)其他近期政策和措施,包括減少煤、油、氣排放。六、雙方將合作推動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成功,該會議旨在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如第6條和第13條),并大幅提高包括減緩、適應、支持的全球氣候雄心。雙方還將合作推動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功,注意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重要性,包括該框架與氣候減緩和適應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聯合聲明中,循環經濟、低碳和可再生資源轉型再被提及。而這三者,已是時尚產業內部踐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詞。在中國,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和蘭精集團共同發布《循環時尚:中國新紡織經濟展望》報告,系統地梳理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自2005年至今的循環實踐和成果,并基于國際實踐和趨勢。其中指出,循環時尚是不同利益相關方為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正在積極推進的產業系統解決方案——按照循環經濟的原則,讓纖維、紡織品和服裝在設計、生產、使用和循環的過程中發揮最大價值,減少資源的消耗和廢棄物的產生,重塑更負責任、更具韌性的產業未來。在美國,是由非盈利組織 Fashion Positive發布一份名為《???????Circular Materials Guidelines(循環材料指南)》的報告,這一全球首份循環材料報告的合作品牌和集團包括:法國奢侈品巨頭Kering(開云集團),美國服裝巨頭 Gap Inc.(蓋璞),可持續服裝品牌 Eileen Fisher, Outerknown等,由時尚巨擘共同出品的循環材料報告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成衣、鞋履和面料行業了解循環面料相關的知識,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隨著可持續性主導時尚業的趨勢持續走高,循環時尚經濟的市場規模被逐漸放大,其中采用數字技術方式來促進時尚產品行業的循環,將是擴大新興循環時尚經濟規模的關鍵。據區塊鏈驅動可追溯循環時尚的平臺Lablaco與普華永道、安華、ESSEC商學院、瓦赫寧根大學等分析師合作的一份報告預測:在數字技術平臺的幫助下,循環時尚產業的規模將從目前的3萬億美元增長到5萬億美元。在這份報告中,新興循環時尚經濟被判斷為處于早期階段,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能在技術解決方案的幫助下從實體轉向數字,消除供應鏈中的資源浪費。例如虛擬試衣間、可持續纖維和3D打印技術,都將帶來百億級市場規模的增量。在《中美聯合聲明》發布之前,中國紡聯社責辦開展了一項以“時尚產業鏈企業碳中和行動現狀”為主題的調查工作。為了推動中國時尚產業綠色賦能和加速氣候創新行動,這項調查以線上問卷調研的方式,結合供應鏈企業的反饋,從中摸索出一條協同中國時尚產業碳減排價值鏈的路徑。同時,中國紡聯社責辦為參與調查的企業提供名為“氣候創新訓練營”和“時尚產業鏈碳中和”的社群。而更早以前的2017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啟動了「碳管理創新2020行動」;而后的2018年,中國紡聯與31個全球品牌與紡織企業、11家行業組織共同發起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 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憲章》,積極引領時尚界的全球氣候治理話語權;再之后的2019年,中國紡聯在此基礎上升級,并發布《時尚氣候創新2030行動路線圖」。當年于西班牙馬德里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UNFCCC)第二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 COP25)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率中國時尚產業氣候行動代表團參加,并表達了中國對于氣候領導力的態度與決心:“不設行業邊界,不設利益隔閡,加強責任合作,共同投身到可持續發展事業中”。至今不到2年的時間,「時尚氣候創新2030行動」已吸引了55家企業加入,并開展9場“氣候創新訓練營”,為192名行業高管完成氣候行動培訓。去年此時,旗下擁有Versace、Michael Kors、Jimmy Choo 等品牌的時尚奢侈品集團Capri Holdings Limited宣布將實行100%碳中和計劃,稱目標是在 2025 年前實現使用100%可再生能源,具體方案包括包裝塑膠回收再利用,水資源合理利用、減少廢棄物等。更早以前,開云在整個集團部署可持續發展長期戰略,稱要在整個集團的業務運營和供應鏈內實現碳中和,旗下品牌 Gucci 還宣布通過四項至關重要的 REDD+1 全球護林支持項目,并承諾其供應鏈已完全實現碳中和。而后,包括Burberry開啟碳中和秀場在內的一系列措施都展現了頭部品牌在環保事業中的引領作用,推動時尚行業做出革新與改變。但反應到再生資源層面,面料依然是繞不開的關鍵。國際先進國家在這方面做出了多種嘗試,比如瑞典布洛斯大學院博士生 Mostafa Jabbari 發明的一種用于制造紡織材料“生物反應器”的全新紡織材料,更加輕便、堅固、耐熱,對氣候的適應性更強,制造成本更低,且100%可回收。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超乎想象的特別材料,將再生資源演繹得令人稱奇。比如,藏于橡膠樹的韌皮內的香蕉莖纖維,因為具有一般麻類纖維的優缺點,被用來與棉混紡,同時因為天然的香蕉莖纖維易于降解,符合時下的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被應用在家紡和服裝生產中;比如桑皮纖維作為一種新型的天然纖維,既有棉的特征,又具有麻纖維優點,因此被用戶服裝服飾生產制作;再比如從菠蘿葉片中提取的菠蘿葉纖維,外觀潔白,柔軟爽滑,手感如蠶絲,經深加工處理后可以跟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混紡,所織制的織物容易印染,吸汗透氣,挺括不起皺,穿著舒適……除此以外,大豆、牛奶、花生,甚至是小龍蝦里的甲殼素都可以被提取出纖維,并且都符合可再生資源,屬于可持續范疇。可見,腦洞大開的原材料運用背后,是踐行可持續時尚的決心,也是碳中和帶動的市場信心。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