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咨詢1月的報告顯示,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和市場規??焖僭鲩L,預測2021年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達689.4萬人,市場銷售規模將達到101.6億元。未來,隨著“95后”“00后”逐步走向經濟舞臺中央,他們有望成為國潮消費主力人群,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
如今,漢服成為不少年輕人喜愛的服飾,穿漢服出游甚至成為時尚風潮。由于漢服文化的快速傳播,平價漢服市場呈現出爆發局面。在山東曹縣,擁有漢服產業鏈商家2000多家,原創漢服銷售額占全國同類市場的1/3。為了應對暴增的需求,不少當地的漢服工廠加班加點生產,卻仍舊供不應求。
漢服并不是特指漢朝服飾,其全名為“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是從夏商周到明朝,在“華夏-漢”民族主體人群所穿著的服飾基礎上,自然發展演變形成的具有明顯獨特風格的一系列服飾的總體集合。
漢服種類主要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其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從形制上看,漢服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雖然漢服的款式、形制、用料、剪裁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著明顯的不同,但主體部分大致相同。
(1)“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服作為漢民族傳統服飾,其背后蘊含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積淀千年的美學內涵。而且,漢服設計大方雅致,飄逸如仙,華而不妖,素而不陋,有著獨特的視覺審美魅力。早在2018年,“漢服愛好者”李子柒身著漢服勞作于田園間的身影,就滿足了全網超1億粉絲對于“詩情畫意”的想象,讓人們更加向往漢服之美。
(2)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民族文化自信與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年輕一代的民族自豪感覺醒,對傳統文化倍加推崇,并開始重視傳統文化價值的挖掘和弘揚,從而推動了國潮的破圈。
(3)政府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漢服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也是中華禮儀文化的一部分,成為被弘揚的對象之一。近年來,各地政府支持舉辦各種各樣漢服文化節和漢服文化周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漢服文化逐漸走出小眾圈子,逐步走向大眾流行。(4)社交媒體和影視作品助推漢服文化向大眾滲透。一方面,《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等近年的現象級影視作品,以及《我在故宮修文物》《衣尚中國》等經典文化題材綜藝不斷涌現,在一定程度上帶火了漢服;另一方面,在抖音、微博、快手等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漢服文化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并不斷向大眾滲透。
品牌聯名,是利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一定消費群體的品牌通過聯合署名,共同推出一系列設計產品。例如,漢尚華蓮品牌曾在電視連續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首播期間與出品方合作,聯名推出“知否合作款”系列漢服。這次合作大大增加了該品牌的曝光度和話題傳播性。品牌聯名活動,不僅使商家名利雙收,更為其降低了營銷成本。
網紅經濟和傳統的明星效應都是“粉絲效應”的一種,漢服品牌運用“粉絲效應”可使營銷方式更加靈活。以明星、網紅為品牌創始人創建的漢服品牌,因為其個人形象而存在的粉絲們,在創業初期便會轉變成消費者,事業一日千里。織羽集便是明星徐嬌創立的漢元素品牌,該品牌利用明星效應,培養出了知名的品牌產品。
O2O營銷模式是指線上營銷與購買帶動線下經營與消費。漢服品牌發展初期主要通過線上營銷方式運行,一些漢服品牌在線上經營的同時,開設線下體驗店鋪。重回漢唐就是線上線下相統一的品牌,主要通過淘寶、天貓進行線上銷售。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發布上新通知并與粉絲進行互動,并利用B站、抖音等發布微視頻,吸收粉絲,隨后在線下設立體驗式店鋪進行售賣,目前已經開設店鋪12家。
來源:紡織導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