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國共產黨迎來了百年華誕,這一百年是篳路藍縷的一百年,更是開辟未來的一百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云南開遠紡織產業園內的新東旭集團開遠如佑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東旭)正式開業,這是云南承接紡織產業轉移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云南積極響應“雙循環”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副會長張延愷,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顧問楊峻,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林云峰,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顧平,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伏廣偉,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劉家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金純,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鄭俊林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及各專業協會領導;開遠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虎彪,開遠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范國平,新東旭集團開遠如佑紡織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群義,五洋紡機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敏其等領導嘉賓、媒體代表、相關企業代表等100余人出席了本項目啟動儀式。
云南紡織產業正蓄勢待發。《紡織服裝周刊》記者了解到,開遠紡織產業園區自2019年12月獲批“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以來,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活傳統的煤、電產業,推動熱電氣聯產一體化發展,不僅打造了開遠市熱電氣循環利用紡織產業園,還成功引進了新東旭——云南省首個紡織服裝全產業鏈項目落地。作為首家入駐園區的企業,新東旭為云南紡織產業發展拋磚引玉。據悉,新東旭集團開遠如佑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占地400畝,已建成9條針織印染生產線,產能70噸/天;2條高檔家紡印染線,產能可達12萬米/天,擁有噴氣織機126臺,針織園機50臺,每天可生產12噸精品面料。
據新東旭集團董事長朱群益介紹,新東旭以針紡科技為主業,建成了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針織絨布生產基地之一,開發了30多項省級新產品,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成為中國陸軍部隊、國際紅十字會、沃爾瑪等組織的指定供應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新東旭還加快了智能化改造步伐,與國產經編龍頭裝備制造商——五洋紡機深度合作,實現了裝備的智能化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2018年,新東旭沭陽工廠經編車間還被宿遷市工信局批準為“智能車間”,體現出企業產品向高端化進軍的決心。目前,新東旭集團的針紡科技實現了從開發設計到自主營銷等一條龍、系列化格局,企業總資產達到80億元,員工超過1萬人;國內銷售達到20億元,國外銷售超過2億美元,跨入了全國規模以上民營企業行列。集團率先實現了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全覆蓋”,被評為安全、消防、環保先進企業,溫室氣體減排最佳企業。企業生產經營基地從張家港擴展到蘇北、新疆、中國香港以及美國、越南、柬埔寨等國內外地區,公司已成長為一家全球化企業。
下個階段,新東旭將進入新的發展戰略機遇期和創新突破期,全力打造“百億新東旭,百年新東旭”的宏偉目標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開遠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虎彪在啟動儀式致辭時談到,近年來,開遠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州委“13611”工作思路和“六個大抓”工作要求,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傳統工業城市轉型升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園區經濟為突破口,主動承接東部產業梯次轉移,獲批“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成功引進新東旭集團開遠如佑紡織印染有限公司項目落地,園區從“無”到“有”,從“一片荒蕪”到“滿園生機”。未來,將繼續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園區生產要素保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切實做好協調服務工作,確保開遠如佑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年底前正式投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發揮新東旭龍頭示范引領作用,緊盯意向性投資紡織產業項目簽約落地,促進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發展取得新突破,打造全省首個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生產基地,力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以視頻形式向園區的啟動發來寄語。他表示,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全球開展產業鏈布局與產業轉移是不爭的事實。在我國內中西部地區,為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快了紡織產業鏈的布局,主動承接了紡織服裝產業。他建議:首先,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正在成為未來發展的新格局。國內大循環的核心是構建更加完善的內需供給體系,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因此要把增強國內供給能力水平,和提升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結合起來;其次,要以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鏈布局與產業轉移的有序進行。在紡織產業鏈布局產業之中,要主動融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相關內容。第三,品質、品牌戰略是紡織產業布局與產業轉移的主要抓手,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戰略對制造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總之,要緊緊圍繞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這個中心,不斷研發出具有獨特使用功能和價值的升級和創新產品,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消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節點,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開遠市紡織服裝全產業鏈項目的投產,必將成為拉動開遠工業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開遠經濟開發區自2019年12月獲批“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以來,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希望開遠經濟開發區能發揮紡織產業鏈完整優勢,著力于強鏈、補鏈、延鏈,不斷提高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水平,推動整個產業鏈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安全化發展。
在黨百年華誕的特殊日子里開工投產,標志著我們站在第一個百年向第二個百年邁進的時代坐標上。也同時站在了開遠市產業轉移升級打造“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和中國紡織工業在基本完成紡織強國目標的基礎上開啟“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征程的交匯點上。相信在開遠市政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在新東旭集團員工們的共同創造下,開遠開發區紡織服裝全產業鏈項目一定會取得積極成果。
紡織行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解決人民穿衣問題到現在中國成為世界的紡織生產和貿易中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紡織行業的進步離不開紡織機械的支撐,紡織機械經過“十三五”的發展從智能生產線到智能車間,從單機自動化到整線的智能化,都得到巨大的進步。今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開遠如佑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的開業預示著云南紡織產業即將翻開新篇,產業鏈的完整和集聚也將對開遠紡織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希望該項目成為開遠市產業園區轉移試點示范的杰出典范。
希望借助新東旭集團開遠如佑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的開業,將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的科技資源植入到開遠紡織工業園,為開遠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同時也建議如佑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在今后的發展中,高起點高標準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為行業的發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特殊日子,新東旭開工標志著開遠紡織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個項目的投產,是開遠市領導帶領開遠經濟發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在這里對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表示祝賀。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一直致力于為政府、行業、企業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希望與地方政府和企業產生更加深入和廣泛的合作。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產業鏈完整、基礎雄厚,并且相互間合作緊密。當前是我國社會經濟,以及國際國內行業格局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更需要全行業全產業鏈的深度協同。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國、加工國和消費國,服裝產業的發展一直依賴著強大的紡織前端供應鏈,協同創新、共同創造價值。開遠市擁有“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稱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擁有良好的區位環境、地理優勢和營商環境,我們相信在新東旭集團的引領下,在市委市政府各級領導大力支持下,開遠市將積極打造成為新發展時期下的紡織服裝特色產業集群。
服裝行業是創造美、欣賞美、傳播美的行業,也是民之所愛,民之所需。中國服裝協會深度希望未來與所有的企業家朋友們,以及行業產業同仁們共同努力,并肩奮斗,創造更好的服裝產業大未來。
化纖是紡織行業的重要原料,我國化纖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在纖維加工總量中占到80%以上,2020年,化纖產量突破6000萬噸,占全球的73.8%。化纖行業從產量到性能品種上,都為紡織產業提供了強大支撐。
進入新發展階段,紡織服裝行業呈現出科技、綠色、時尚新標簽,化纖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化纖的科技創新是賦予面料和紡織品功能性的基礎,同時也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的基礎點。化纖協會愿為開遠市打造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生產基地貢獻力量,建議市委市政府積極與化纖龍頭企業溝通,尋找基于原料供應的共贏合作模式。
相信新東旭集團開遠如佑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投產后,開遠經濟開發區能發揮紡織產業鏈完整優勢,著力于強鏈、補鏈、延鏈,不斷提高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水平,推動整個產業鏈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安全化發展,實現產學研融合、產供銷協同的產業生態,促進兩化融合與兩業融合,引領服務型制造新模式。
在活動結束后,參會代表驅車前往中越邊境紅河地區,參觀正在建設中的中國(云南)自由貿易區紅河片區服裝產業園項目,新東旭集團也已入駐該產業園。項目建成后,可利用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融合河口沿邊資源,能夠為企業的成長、壯大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促進產業發展,可有效帶動河口當地居民和越南工人就業,是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跨境產能合作的優質項目,也將成為集研發設計、織布、服裝加工、毛毯、高檔面料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服裝產業鏈跨境產能合作基地。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