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紡聯分管
產業集群試點工作13年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逐步深入,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的不斷探索,國家機關機構改革也在不斷進行,我從1978年到紡織工業部后經歷了5次之多。1998年國務院作出重大決定,將若干工業和流通部門撤部建局,3年后改建為全國性的行業協會組織。2001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重新組建完成(2011年更名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經國家經貿委批準,我擔任秘書長。工作初始,我請各專業協會統計一下會員企業數量,結果總計約4000家,而此時,全國已有數十萬個紡織企業和個體生產戶了。這種情況導致絕大多數基層企業既聽不到全國性協會組織的聲音,更得不到服務。面對這種形勢,協會必須大膽創新,拓寬服務受眾面,真正起到全國性行業組織的作用。由于黨中央從改革開放以后,對單一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進行改革,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黨的十五大又明確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這讓紡織工業的民營經濟迅猛發展起來。短短二十幾年就形成了數以百計的縣鎮區域為主的紡織產業集群地區,一個鎮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家企業,有的縣甚至上萬家。2001年協會在浙江省為該省提升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進行咨詢活動時,發現全省紡織產業集群正在蓬勃發展。咨詢結束后,我就開始研究準備在全國搞產業集群試點工作,以此為抓手,把紡織產業集群組織起來,把產業服務做到集群中去,迅速擴大協會的影響力。杜鈺洲會長讓我分管這項工作,協會成立了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我任主任。2002年我們確定了第一批試點地區,共19個縣、19個鎮。當年12月24日是個令人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協會把38個地區的縣長、鎮長請到北京來開會,在北京管工業的部級干部和地方的鎮長坐在一起研究行業工作,這在過去是極少發生的事情。在會上,許坤元副會長介紹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基本情況和工作,杜鈺洲會長講述了協會搞產業集群試點工作的初衷和為集群地區開展服務工作的設想。他們的話引起了縣長鎮長們的強烈共鳴。江陰縣王縣長激動地說:“我們可找到娘家了,找到專業依靠了?!贝蠹叶紝f會搞產業集群試點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寄予很大希望。協會與產業集群地區政府建立起密切的聯系,簽訂了共建協議。短短幾年,協會工作受眾面快速擴展,2007年已有133個試點地區,2013年達193個地區。協會幫助集群地區制定發展規劃,爭取國家政策支持,進行技術指導,開辟國內外市場,幫助集群之間溝通協作以及推廣社會責任等等,這些工作有效地推動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的發展。如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掌握著7000多個直接會員企業(大多是行業骨干企業),200多個產業集群試點地區和800多家億元以上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情況,這對如何做好行業工作,當好政府助手,打下堅實的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