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技術改造促制造業加快提檔升級》。其中,報道了即發集團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
今年以來,各地引導企業實施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持續增加的技改投資讓我國制造業發展質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勁更足。而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制造業新一輪技術改造的重點方向。
具有66年歷史的青島即發集團,在各級政府支持下,今年上半年企業完成技術改造,實現了無水染色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光淡水資源一項每年就能節省10萬噸以上。
據了解,即發集團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產業化示范線近日在青島市即墨區的即發集團龍山工業園啟動,這是即發集團以顛覆性技術產業化的示范應用獻禮建黨100周年。
即發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以二氧化碳為染色介質,不用水、無污水排放,是一項顛覆性的綠色環保染色技術,其產業化應用對提升我國紡織行業綠色制造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和發展低碳循環經濟具有積極意義。目前,即發集團該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染色工藝全色系覆蓋,整個染色過程脫離了水和化學助劑的使用,可真正實現無污水排放,推動了傳統有水印染的革命性升級和顛覆性創新,是典型的綠色環保技術,具備了規模投產的條件。
即發集團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產業化示范線是即發集團在小試和中試示范線的基礎上,進行了多處優化改進,產能、工藝時間等多項性能指標較中試示范線均有顯著提升。目前,年產能可達1000噸,已具備產業化推廣應用的條件。該產業線投產,將為行業提供完整的技術及裝備標準規范,使我國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在國際繼續保持領先領跑地位。
據即發集團科研人員介紹,傳統紡織染色主要以水為介質,每染1噸紡織品約需要100噸淡水資源,同時產生大量污水,嚴重制約著我國紡織業的可持續發展。自2014年以來,即發集團通過產學研合作形式,對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工藝進行了科研攻關,陸續解決了相關技術、染料、裝備及關鍵部件等難題,建設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且連續正常運行的小試、中試和產業化示范線,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