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將,閑聊天,一毛錢增加值都沒有。把留守婦女從麻將桌上拉到服裝廠里當工人,從扎堆喝茶閑聊天拉到縫紉機旁學技術,讓她們融入集體,接受工業化洗禮,通過共同奮斗,實現共同富裕!河南服裝,巧媳婦工程在行動!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 李剛
我叫王敏,今年32歲,是一名來自長垣市佘家鄉老岸北關村的巧媳婦,家里有五口人,養育了三個孩子。
婚前我一直在外地打工,雖然在外地工資高些,但是經常加班,下了班自己一個人冷冷清清,總是想家,父母雖然也經常給我打電話噓寒問暖,但畢竟隔著千山萬水,背井離鄉的滋味很不好受。
和男朋友在老家結婚后,我們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又有了孩子,就決定留在家鄉。在外打工那幾年讓我堅定了一個想法:丈夫有妻,孩子有娘,家中老人有兒孫繞膝,才是一個有意義的家,才是一個可以談幸福感的家。
過日子,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需要經濟來支撐。一開始孩子小,我沒有固定的時間去工作,就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在家里做些縫制衣服的活,掙點零花錢。后來孩子上學了,我就想找個固定的工作,于是去了丁欒衛材廠上班,上班后沒多久,覺得離家太遠不方便,每天的時間都花在了通勤的路上,錢沒掙到家庭也沒照顧好,于是我就辭職了。
后來聽到我們村里宣傳說家門口建了服裝廠,現在招聘工作人員,可以去面試,面試成功后到商丘帶薪學習培訓,學成后在家門口的服裝廠上班。我一聽非常激動,這不就是我夢寐以求的工作嘛。于是,我就趕緊去報了名,服裝行業工作環境好,工資多勞多得,以前做服裝工作都要跑到沿海城市,沒想到現在工廠建在了家門口!
如今我已經在商丘學習兩個月了,一同來接受培訓的都是家附近的老鄉,大家每天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日子充實而有意義,這段時間我的縫紉技術得到了提升,回去之后立馬就可以就近就業,想想馬上就可以回去過上顧家賺錢兩不誤的好日子,我的內心充滿期待!
衣食住行,“衣”在首位,我們都需要買衣服,而這些衣服是靠服裝廠的員工制作出來的,會這樣一門誰也拿不走的手藝,永遠不怕失業。感謝政府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解決了像我一樣的農村婦女的就業問題,讓我們既能隨時照看年邁的父母,又能參與孩子每一個成長瞬間,還可以掙錢貼補家用,一舉三得!
文章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