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撫瀚,鼎泰創始人,做了二十年設計師的他更喜歡叫自己“裁縫”,這個中國味濃厚的名字。在他眼里,裁縫從來都不低端,裁縫是中國幾千來服裝文化的傳承人,既是設計師,也是“匠人”。從設計選材到剪裁縫制,再到搭配穿戴,裁縫用他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表達著自己的情懷。

隱士小店
位于soho北京公館20層的鼎泰男裝像極了一個隱士,如果不仔細尋找,你很難發現,在喧鬧的京城,還有一家如此安靜的“隱士小店”。
鼎泰玩的東西是男裝,私人定制的男裝。在大眾消費千篇一律的今天,鼎泰要為個人找到合適的衣服,要為衣服找到自己的主人。
走進鼎泰的小店你會發現它是如此的“平靜與不張揚”,以至于你會如此的“放松與自然”。從裝修到室內擺設,沒有奢華,沒有富麗堂皇,但從它的細致中,你會看出它的“講究”,它的“認真”。
不事張揚,鼎泰保護著自己,尋找著同類。

我們是這樣一群人
劉撫瀚,鼎泰創始人,做了二十年設計師的他更喜歡叫自己“裁縫”,這個中國味濃厚的名字。在他眼里,裁縫從來都不低端,裁縫是中國幾千來服裝文化的傳承人,既是設計師,也是“匠人”。從設計選材到剪裁縫制,再到搭配穿戴,裁縫用他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表達著自己的情懷。
鼎泰有三位創始人,三足鼎立,是鼎泰的三駕馬車。三個人都是北京服裝學院畢業的,剛上大學時,北服的院長就對新生講“入學這一天你們就算入行了”。屈指一算,這一行,他們已經待了20多年了。
20年來,看到的不少,聽到的不少,做的事情也不少,但總歸少了點什么!
二十年的服裝生涯,劉撫瀚對這個行當再了解不過了,“以銷售為主導,銷售量就是評價服裝好壞的唯一標準,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個淺顯的道理,評價一件衣服好壞的標準是品質、是好看、是適合”。
追求個性是這個時代的特征,如果僅以衣服的銷量來評價好壞,那個性就無從談起了。試想,如果馬路上的行人都是一個表情,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而衣服不就是一種“表情”嗎,作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又怎么可能和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表情”呢?
僅僅以市場為導向是不會理會一致不一致的,不會理會“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衣服”這樣的概念的。作為銷售和市場人員,他們無可厚非,但作為設計師,就絕不能容忍這樣的情況。設計師存在的價值就是創造、引導,就是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美學素養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鼎泰就是這樣一群帶著“工匠精神”的理想主義者的聚集地,他們都有一顆設計師的初心,想要影響別人,想要讓世界變得美好一點,和劉撫瀚一樣,這里的很多“匠人”放棄了大型公司高管的職位,選擇來鼎泰當一名“裁縫”,因為這里有他們的“同類”。
理想主義追求極致,而鼎泰對人才的追求是“頂尖中的頂尖”,在他們心中利益永遠是讓步于理想的,生活不僅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對于服裝也如是。

螳臂當車 義無反顧
不甘于眼前的茍且,在經過各自工作中的屢次碰壁之后,劉撫瀚和他的朋友們選擇改變,“即使改變不了所有人,至少讓世界變的美好一點”。
因為喜歡和心中的信念,劉撫瀚和他兩個好朋友在2013年創立了鼎泰。
鼎泰的另外兩位創始人曾供職于時尚雜志。傳統的雜志與服裝產業一樣是銷售為王、廣告為王,作為媒體本應有的觀點表達、思想輸出、大眾引導完全無法實現。基于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信念,三個人走到了一起,他們要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們覺得自己應該對得起所學的知識,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來倡導衣服的美學!
“做好一件事首先得是喜歡,自己喜歡,然后才能讓別人也喜歡”。讓其他人也喜歡和認同,透露出的是劉撫瀚心中想要“分享”的愿望,而“分享”說到底還是影響,希望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來改變一些東西,劉撫瀚想改變不僅僅是中國人的著裝習慣,他想從理念上提高國人的著裝意識。
聽起來這好像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理想主義者就是這樣,劉撫瀚和他的朋友們的愿望就像“辛亥革命”,雖知是螳臂當車,但相信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有了理想,也要有實現理想的方法,二十多年的磨練,讓劉撫瀚不會空談理想。他們拿出的是鼎泰的產品。
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
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全憑身體的記憶,只要你穿過就會感到不一樣,衣服穿在身上的那一刻你就知道那是鼎泰定制的男裝,我們有這個自信”,對于鼎泰男裝的辨識度劉撫瀚很有自信,“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你感受過鼎泰的衣服,你就知道原來你等的東西就在那里。
像很多創業者一樣,產品都是先在朋友中傳播。因為東西好,在朋友的圈子中,鼎泰很快就有了名氣,這也成了鼎泰的“市場推廣”模式——“靠衣服自己說話”。朋友帶來新的朋友,新朋友變成了老顧客。鼎泰的路子沒有錯,即使從市場的角度,對個性化的需求也是旺盛的。最不可思議的是,鼎泰的老客戶平均一年在鼎泰定制服裝的次數是4-5次,最高的甚至在20次以上,有的客戶甚至不惜從重慶飛到北京就是為了到鼎泰做衣服,這樣的客戶忠誠度,在純以市場為導向的公司里都是不可想象的,何況鼎泰專注于設計制作,對市場根本沒有什么投入。

為什么會有這么好的市場反饋呢?說道底還是產品!在國內的市場現狀下,很多做品牌的服裝企業沒有認真的消化消費者的需求,沒有創新性引領消費者,只是在“以他們認為對的方式謀利”,而鼎泰的出發點是客人,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極致工藝為客人量身定做。
鼎泰的產品不只體現在衣服上,衣服是個結果,但從與鼎泰相識的那一刻,服務就已經開始了,在愉快舒服的體驗過程中得到滿意的結果,這又是很多大眾服裝品牌難以企及的。來鼎泰做衣服的客人中不乏企業高管、當紅明星,但在鼎泰這里,對任何客人都“一視同仁”,任何人在鼎泰都會得到應有的尊重,并沒有身份高低之分,沒有差別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這樣的尊重讓鼎泰贏得了所有客人的尊重。
除了尊重,鼎泰非常注重對客人的“保護”。身體數據是人的隱私,量體裁衣必然會暴露這些數據,但鼎泰嚴格的保護著客人的私密。有的客人甚至不希望自己做衣服的行程暴露,對于這種要求鼎泰也完全從客人的需求角度做出妥善的安排。正是這種近乎“苛刻”的保護贏得了客人的信任,而信任對于任何一個品牌都是最好的支持。
對于鼎泰的衣服本身,劉撫瀚在微博上這樣說到“我們不想大而全地贅述整件衣服,就像聊起一個人的時候,乏味地朗誦簡歷。 倒不如講起關于他的一段段小故事,輕松、愉快、意猶未盡……”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對于鼎泰私人定制的男裝,要想知道它的“滋味”,你就得親身試一試。鼎泰所想要帶給客人的絕不是一件衣服那么簡單,鼎泰輸出的是劉撫瀚所倡導的理念和精神。

“我們要培養中國的紳士”
“我們想做的事就改變,就是想證明我們的情懷,我們見證了很多幸福的時刻,我們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讓很多人獲得了以前沒有的自信。當新娘看到新郎穿著鼎泰的衣服感動的流淚的那一剎那,讓我們深深的感到,鼎泰所能帶給大家的絕不止衣服那么簡單”。
因為鼎泰的服裝,很多人有了一些改變,收獲了一些感動,這讓劉撫瀚很有成就感。成就感帶來了幸福感,同時也帶來了責任感。
“很多人說中國人穿西裝不好看,說中國人不適合穿西裝,這根本是無稽之談,我們去一個餐廳吃飯,飯菜不好吃,能說這是食客味覺有問題嗎”。不是中國人的問題,問題出在產品上,中國人應該有適合中國人的西裝,也應該有中國人自己的裝作理念。
在一次服裝業的面料展會上,劉撫瀚穿著鼎泰的西裝出席,被老外問到“你這件衣服是在意大利哪買的?”,老外不相信這樣的衣服是出自中國人之手,這讓劉撫瀚又高興又落寞,高興的是好的東西在全世界都會被認同,鼎泰的品質畢竟是過硬的,但老外不認同的是中國人做衣服本身,是理念上的不認同,這讓劉撫瀚有些不服!
“既然沒人改變,那我們來!”劉撫瀚說的斬釘截鐵。不僅要做出好的衣服,也要告訴大家如何穿衣服!
做出好的衣服靠的是設計、材料和工藝。設計上,這是鼎泰的核心。在衣服的工藝上,鼎泰該手工的手工,該機械的機械,保證最好的剪裁。對于材料,鼎泰有著“不計代價”的投入,為了一塊稀缺的面料,劉撫瀚會不惜重金,即使之后的銷售會不好,他也在所不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好的食材,不會有頂級的菜品,同樣,沒有好的面料,又如何成就好的衣服。
物質和工藝上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但真正的改變是理念上的。
為了從理念上培養客人的著裝習慣,劉撫瀚發起了“紳裝出行”,親自示范如何把衣服穿的好看與得體。他從自己做起,每天紳裝出行,在“紳裝出行”的微信訂閱號中,向大家講解衣服的選取與搭配,只為影響身邊的人,只為鼓勵更多的人紳裝出行。同時,他也希望能喚醒國內紳士裝的從業者,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與其抱怨生意難做,不如為自己熱愛的事業挺身而出。
通過服裝,劉撫瀚想倡導紳士精神,“有社會責任感,能幫助到別人,有體面的生活,尊重他人,也受他人尊重”。衣服其實是會對人有些約束的,但這種約束所帶來的是更大的自由,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自由。中國需要這樣的精神,鼎泰雖能力有限,但一點一滴我們希望培養中國的紳士。
本文摘自《尤物》,撰稿人holly整理發布
尊重版權,支持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