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因為傾慕奧黛麗·赫本式優雅,他決定做男裝設計師

胡總0021 瀏覽 211899   評論 0 收藏 3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是獨立設計師服裝品牌“與析”的出處,設計師焦濤說:“我想與大家分享我的設計,用我設計的服裝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與析”的另一個特點是它的用料--棉麻,這個“平易近人”但卻有點接近“傳統”的材料,被焦濤和他的團隊賦予了“時尚”的生命力。

  焦濤穿著自己設計的衣服出現,有輕松隨意的姿態和與眾不同的氣質。這大概來自他衣服中的棉麻面料與精致設計的結合--在幾百年前,棉麻在歐洲,是貴族最熱衷的日常服飾面料。

  他的外形太硬朗,跟人們印象中“男服裝設計師”的樣子有很大差距,但服裝設計真的是焦濤目前唯一從事過、也打算一生從事的職業。談起焦濤為什么會如此篤定,他給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答案:這一切的開始,僅僅是因為一張奧黛麗·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手拿煙斗的經典照片。當時剛上高中二年級的焦濤從未想到原來人和衣服可以結合得這樣好看。就這樣,焦濤決定了以后要做服裝設計。
  在90年代末,那個大學生還很“值錢”的時代,他從考上的大學退學,與家人鬧別扭,重新參加高考,報考自己一心向往的服裝設計專業,四年從未逃過一節課,攢錢買服裝雜志,南下廣州到服裝廠實習。當這些經歷堆起來之后,造就一個服裝設計師也就是水到渠成了。說起焦濤南下廣州實習時,也因為太癡迷服裝設計,焦濤被騙到了傳銷組織,三個傳銷頭目全出動了,愣是沒說動焦濤,他認準了,只想干服裝設計!
  藝術和市場都是必要條件
  2003年,焦濤大學畢業,在廣州的一家臺灣服裝企業磨了一年。這一年讓焦濤受益匪淺,他熟悉了服裝生產的整個工業化流程,也見識了新鮮時髦的工藝,更意識到了內地,哪怕是北京,服裝設計和工業上的落后。一年之后,焦濤帶著理想又來到了北京,這次他干了三年。在體會到設計師與老板的沖突后,他選擇了創業。過去的三年讓焦濤愛上了他創作衣服的素材--棉麻。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就像談戀愛,從陌生到熟悉,從相知到相守,開始只是因為在工作中接觸了棉麻,而后就是棉麻不斷帶給自己的驚喜。”
  2009年,焦濤開始自己做產品,開公司,主打的就是棉麻。在焦濤看來,棉麻這種材料根本沒有被完全開發出它的用途,很多人覺得棉麻這種材料雖然舒服,但是太普通,甚至有點“傳統”。從市場上看,棉麻衣服大多是中式的,缺少特色,時尚元素更是無從談起,焦濤決定賦予棉麻“時尚”,一來是想驗證自己的創意和想法,這或許是每個服裝設計師都會有的沖動;二來從市場角度分析,棉麻時裝還剛剛起步,市場潛力很大。有了足夠的分析與準備,焦濤決定試水,主打的幾款產品推向市場后,口碑極佳,市場反應非常不錯。但經營與設計相比,焦濤還是更傾向于設計,經營公司占據了焦濤很大的精力,讓他很多時候無暇專心設計,而這完全不是焦濤創立自己公司的初衷,因此在2012年焦濤關閉了公司,決定專注設計。
  “藝術與市場都是必要條件”,這是焦濤自己總結的心得,擅長的人做擅長的事,焦濤決定把自己的核心精力放在設計上,要打造一個以設計師為核心的服裝品牌,而市場則放到網上,交到消費者手中,讓消費者來選擇和檢驗。焦濤到做法是“0庫存+半定制”,每套新設計的服裝只出幾個成品,在網上展示,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后,再著手制作衣服,因為熟悉整個服裝工業的流程,在焦濤這里通常三天就可以讓買家拿到貨。焦濤說要讓每一件到達消費者手中的衣服都是新的,每一件衣服在制作過程中就明確了自己的主人。之所以說是“半定制”,是因為衣服的款式是提前設計好的,而不是針對每一個消費者的設計,與傳統的“高端定制”或“私人定制”不同,焦濤相信,對于衣服來講,設計師還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的,當然,他不排除會接受一些消費者的反饋,來做相應的調整和修改,但是主要還是以設計師為準,即使從概率上來講,專業的人做好事情的概率也大一些。另一方面,傳統的“高端定制”必然會拉高服裝的成本,這與焦濤讓普通人享受獨立設計師的設計的理想并不一致,而通過自己對服裝工業化的深入了解,焦濤在模式上的創新完全可以實現他的愿望。
  這樣的創新也讓他可以擺脫庫存的壓力,而沒有庫存壓力便更可以讓設計師多嘗試一些新的思路,多實現一些自己的想法,對于獨立設計師而言,能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傳統服裝企業中,“試錯”成本是很高的,而焦濤的“試錯”成本則很低,便形成了良性循環,真正讓設計師放開手腳,創作的過程可以天馬行空,而對結果的檢驗則交給市場,交給消費者,優勝劣汰,這樣也就真正做到了以設計師為核心。如果你覺得焦濤的的做法是設計與市場分離,那你就太小瞧他這么多年的經歷和對服裝產業的感悟了。焦濤自己是喜歡觀察行人的穿著,并非刻意,在走路時,在吃飯時,在逛街時,在任何有觀察機會時。這已經成了他的習慣,這看起來平淡無奇的觀察換成互聯網用語無非就是需求收集、用戶調查這樣的手段。就像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對于焦濤來說設計也同樣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設計對他來說就是藝術!
  “雖然我選擇互聯網,但我依然看好線下的門店”
  焦濤的模式與網絡密不可分,但是對于網絡焦濤卻并不覺得它可以替代線下的實體店。總結起來的原因就是:體驗!對于用戶體驗,焦濤歷來非常重視。在焦濤自己開公司時,采用的完全是線下鋪貨銷售的模式,在做線下的過程中,焦濤曾經也想做線上,但以焦濤對服裝展示的嚴格標準,那時在線上無法達到他的要求,所以當時焦濤放棄了他的想法,專供線下。而現在,因為技術的發展和模式的創新,焦濤選擇了線上,但是焦濤覺得,線下店依然必不可少,實體店對不同服裝的陳列,會更好的表現出服裝的美,同時消費者也能更好更直接的感受到服裝的材質,也能更好更直接的體驗服裝穿上之后的感覺。對于焦濤而言,與消費者面對面也能更好的介紹和表達自己設計的思路和想法,也能讓自己更好的“用自己的設計交朋友”。

“與析”男裝作品拉鏈針織外套   評判服裝的標準很簡單:年輕、漂亮、舒適

  焦濤喜歡棉麻,因為棉麻舒服,但這種傳統的東方材質在很多人看來有點老氣,而焦濤反而覺得定它能更好的表達東方,而且是一個年輕的東方。棉麻的款式單一,也是它不被很多人認可的原因,而這恰恰是焦濤的核心競爭力,多年對棉麻的把玩,讓焦濤知道如何讓棉麻這種看起來單調的材質與眾不同,他甚至不需要太多的花色,即使是純色的棉麻通過他的設計也可以變的很漂亮。有很多夸耀服裝的辭藻,但對于焦濤,他的評判標準就是:年輕、漂亮、舒適。
  我是個設計師,我知道怎么培養設計師
  “我是個設計師,并且我經歷的彎路可能比其他設計師更多,所以我更理解設計師,我也更知道他們需要什么和他們想實現什么”焦濤如是說。作為一個以設計為核心的品牌,設計師自然是核心中的核心,因為自身經歷的原因,焦濤對設計師多了很多包容與理解,而理解和包容就是給予設計師充分嘗試的機會。在焦濤自己的設計生涯中,他經歷了從學徒,設計師,設計總監到自己開公司各個步驟,也曾因為想表達自己的設計與老板發生沖突而辭職,也曾因為忙于經營公司,而無暇進行自己的設計。所以,創立一個以設計為核心的服裝品牌,也寄托著焦濤的自己的理想。“與析”就是這樣一個品牌,”與析“寄托的不僅僅是焦濤自己與別人分享自己設計的情懷,他也希望其他設計師能通過”與析“這個品牌來分享自己的設計,因為對于設計師最大的認可就是他設計的服裝被別人喜愛。
  “與析”的未來是與所有人分享
  對于“與析”,焦濤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現階段“與析”集中在男士的棉麻時裝,并且將受眾定位在25-45這個大范圍的年齡跨度中,焦濤針對這個大跨度點年齡段又做了不同的細分,他希望不同的人穿上他設計的棉麻服裝都能感受到:年輕、漂亮、舒適。同時,焦濤希望他設計的服裝可以適應不同的場景,你不必做太多的選擇,穿著“與析”就可以分享不同的場景。在男裝過后,“與析”也在嘗試女裝、童裝,希望可以將“與析”的分享精神最大化。
  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場景分享“年輕、漂亮、舒適”的獨立設計師棉麻時裝,這就是焦濤和他的“與析”。
  本文摘自《尤物采訪/徐琨 編輯/關效植 圖片/與析,發表于2015.12.16》,撰稿人Candy整理發布
  尊重版權,支持原創

分享二維碼
作者:胡總0021

推薦作品

211899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