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原創”、“設計師”......
這些詞在時尚領域里如網紅一般,
被媒體、大眾捧在手心,炒的好生熱鬧。

創業,成為了設計圈里一個新的熱潮。
設計師有海歸回來創業的,也有公司出來自主創業的。
創業期間,設計師要負責采購、設計研發、市場行銷,
可謂是又當爹又當媽,還得防著“小三(盜版者)”。“活”下來變得很重要。
今兒個,就對設計師在創業中遇到的“坑”來聊聊。
設計師們歷經艱辛設計研發出來的產品,最急需的就是推廣銷售路徑。
基于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致分二種:
?自運營,自主建立推廣銷售通路。
自營微信、微博、INS等社交媒體賬號;入駐某寶、某東等,自建銷售平臺。
?平臺運營,委托給第三方服務機構代運營。
例如多品牌集成的Showroom機構,品牌代理公關媒體機構,多品牌集成店等等。
無論是選擇自運營,還是托付第三方運營,產品做訂貨批發還是直接零售,沒有標準答案,因人而異。
建議原則 :
?低風險,小范圍的快速試錯。
?不要怕,向有經驗的設計師多問、多聽、多想、多試。
?切記不可急于求成,失去理性辨別能力。
?遵循真實---誠信--行業背景的原則。
?買手訂貨模式:首先清楚自己的長短板,好應對買手的十萬個為什么。
“坑”:產品寄賣
?NO! 沒有建立強信任關系的買手,初期不建議不考慮。人性的懶惰,沒有付出,就沒有壓力和責任。不花錢買貨,買手反正賣不出去,就退給設計師,還有成千上萬的設計師產品可替換。設計師提前墊資做貨,最終庫存還是得自己消化。
?YES! 具有強媒體屬性的渠道通路,哪怕銷售不理想,也會帶來品牌曝光的效益,當然結果銷售不理想,大家都有原因,也不能全怪別人,先從自身找原因。
?YES! 通過自己接觸的,或是圈內同行推薦的,信賴的過,并且有行業實力背景的買手,可以考慮。買賣雙方都是利益共同體,互幫互助。
“坑”:訂單結算
原則:盡量避免自己墊錢研發生產。
很多初期創業的設計師,通常是“拖死”在與買手訂貨的結算方式這個環節。
?NO! 3:6:1付款方式: 先付30%訂金,大貨生產完畢,買手驗貨合格,支付訂單60%金額,收到貨后期10-15天之內無產品質量問題,付全剩下10%金額。對于初期合作的陌生買手,初創的品牌建議不要合作,特別是具備自主生產研發能力的買手。設計師先收到30%訂金,生產大貨,自己還要先墊資,大貨出來,買家驗貨的時候,有些買家是雞蛋里挑骨頭,找各種理由來說產品問題,設計師這時已處劣勢,沒有協商和議價的權利。如遇到無賴的買手,產品被退回,自己生產的產品只能自己消化了。
?YES! 5:5結算方式:買家先支付訂單金額50%,大貨生產完成,買家驗貨合格后,支付設計師剩下50%。或者4:6結算方式,這對買家和賣家都是相對公平的結算方式。
?YES! 全額付款:買手現場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設計師需要自己備現貨,或是買手小金額的期貨訂單,有資金壓力的設計師可選擇后者。
?YES! 預售/眾籌:對設計師來講這是很好的方式,前提是買賣雙方需保持很好的信任關系。
“坑”:生產供應
穩定的生產供應是設計師的核心,也是很多初創設計師的“死穴”。
切記!!!
大貨驗貨過程,一定是大貨沒發出去之前,買家過來驗貨結款后,再發貨。
初創狀態,沒有強大的實力去組建自己的工廠,通常是外包給外圍工廠做貨。選擇加工廠時,最好是選擇通過同行推薦,或是具備自主生產能力的設計師合作。不論通過何種方式,人的品質很重要。
整理完買家訂單之后,別興奮的太早,生產大貨期間,多花些時間呆在工廠,親自監督生產,磨合好一個工廠,對將來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
訂單越大,越是燙手。生產不能按照訂單采購合同規定時間內交付產品、出現延誤交貨、產前版與大貨不符,產品質量出現問題,一單就把設計師拖垮了。建議量力而行,切不可一口吃成胖子。
“坑”:變相盜取
抄襲是服裝設計圈很常見的現象,設計師得有破壞性意識,找出引發抄襲的原因,盡量避免。
?生產盜取:
委托給第三方工廠生產,工廠悄悄多預留幾件,給到抄襲者快速生產,以更低的價格快速搶占市場。
建議:與廠家簽訂保密協議,緊密監督工廠生產。
?借版盜取:
?初次見面的品牌買手,表示自己是有知名度、有實力的品牌,訂單很大。借你的樣衣去訂貨,最后以客戶不匹配為理由退回來,熟不知,產品已經被抄襲。這種是最常見的套路。
建議:
1.沒有相互信任買家關系,請先支付保障金。
2.盡量通過圈子同行,打聽該買手的誠信和口碑,提早做預防。
3.選擇已經訂完的產品給買家,小風險的試錯。
?第三方服務平臺(某Showroom機構、某孵化器等),借版同樣也是如此。題外話,現在關于各種幫助設計師托管運營的機構也很多,大部分處在成長階段,和設計師一樣,需要和設計師進行磨合。但是不排除有些打著扶持設計師的幌子,來騙取設計師的版權,莫名其妙加你微信,沖沖忙忙介紹后,就急著向你借樣衣。
建議:
1.盡量通過圈子同行,打聽該機構的誠信和口碑,提早做預防。
2.背景調研,考察該機構的運作團隊,是否有一定成熟的行業背景。
3.該機構的業務是否都聚焦。
4.看清楚合作協議的條款。
當然,一個優質的服務平臺,能幫助設計師在創業期省不少事情,幫你解決推廣銷售通路,并能與你一起共同成長,專業回歸專業,設計師精力全投入到設計研發。大家需要一顆包容的心。
?推廣盜取:
設計師參加展會、Showroom、批發檔口等向買手展示自己的產品,買手身份魚龍混雜,產品莫名其妙被抄襲。
建議:被抄襲是沒有完美解決方案的,永遠都有漏洞。設立層層門檻,增加抄襲者的時間、技術難度。例如:對買手按照信譽度分級,不是產品針對所有人開發;展會、專業市場檔口、Showroom可選擇部分新品,或是具有品牌調性的款式,也可以是大貨;設立買手訂貨規則,件數不低于多少,金額不低于多少等策略。
“坑”:過于自信
?海外歸來的設計師。
初期,多少會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習慣性將海外的模式引用到國內,經常遇到各種不適應,也被大家稱之為“陣痛期”。
建議:適當放下主觀偏見,理性看待。市場上,你認為LOW的、反感的、無法接受的,它們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是去學習,而是借鑒,用到自己所擅長的領域。
?從成熟品牌出來創業的設計師。
在品牌有公司做支持,還有很多助手圍繞著你,出來創業你就是全能戰士,采購、生產、推廣、銷售、客戶維護、財務等都需親自上陣,但這也是最好的“增值期”。在以前你可能是設計總監或是主設計,出來創業,你就是新人。
建議:一路帶一路,以老帶新。多跟有自主創業經驗的設計師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