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重點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
“碳達峰十大行動”包括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
作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領域,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一直是全球可持續治理的活躍力量,這次《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有哪些內容涉及到紡織服裝行業?
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
優化產業結構,加快退出落后產能,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
促進工業能源消費低碳化,推動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應用比重,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提升工業電氣化水平。
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綠色設計,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
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技術改造。
推動石化化工行業碳達峰
優化產能規模和布局,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結構性過剩矛盾。
嚴格項目準入,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嚴控新增煉油和傳統煤化工生產能力,穩妥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
引導企業轉變用能方式,鼓勵以電力、天然氣等替代煤炭。
調整原料結構,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氫原料進口來源,推動石化化工原料輕質化。
優化產品結構,促進石化化工與煤炭開采、冶金、建材、化纖等產業協同發展,加強煉廠干氣、液化氣等副產氣體高效利用。
鼓勵企業節能升級改造,推動能量梯級利用、物料循環利用。
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采取強有力措施,對“兩高”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
全面排查在建項目,對能效水平低于本行業能耗限額準入值的,按有關規定停工整改,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力爭全面達到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
科學評估擬建項目,對產能已飽和的行業,按照“減量替代”原則壓減產能;對產能尚未飽和的行業,按照國家布局和審批備案等要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高準入門檻;對能耗量較大的新興產業,支持引導企業應用綠色低碳技術,提高能效水平。
深入挖潛存量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通過改造升級挖掘節能減排潛力。
強化常態化監管,堅決拿下不符合要求的“兩高”項目。
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
以提升資源產出率和循環利用率為目標,優化園區空間布局,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
推動園區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組織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改造,促進廢物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推進工業余壓余熱、廢氣廢液廢渣資源化利用,積極推廣集中供氣供熱。
搭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享平臺,加強園區物質流管理。
到2030年,省級以上重點產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
完善創新體制機制
制定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等重點專項,采取“揭榜掛帥”機制,開展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將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納入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國有企業有關績效考核。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承擔國家綠色低碳重大科技項目,鼓勵設施、數據等資源開放共享。
推進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建設,加快創新成果轉化。
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知識產權保護。
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檢測、評估、認證體系。
方案強調,科學合理確定有序達峰目標。碳排放已經基本穩定的地區要鞏固減排成果,在率先實現碳達峰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碳排放。產業結構較輕、能源結構較優的地區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堅決不走依靠“兩高”項目拉動經濟增長的老路,力爭率先實現碳達峰。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的地區和資源型地區要把節能降碳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逐步實現碳排放增長與經濟增長脫鉤,力爭與全國同步實現碳達峰。
方案還強調,堅持全國一盤棋,不搶跑,科學制定本地區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碳達峰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避免“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減碳”。
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碳達峰關鍵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標。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