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倒逼。于是,企業在數字化上“萬馬奔騰”,數字化整體提速6年。2021年,是轉型尋找方向的一年,即確認F2B2b2C是新的主戰場。2022年,將是渠道數字化操作模式化的一年。操作模式化是大規模推廣的前提。本篇起,通過十多篇文章提出渠道數字化操作系統:一是數字化運營系統設計,提出“六雙”系統設計;二是一線數字化操作模式化“五步法”。
本系列文章由劉春雄口述,劉馨憶整理
文章來源|劉老師數字化新營銷
文章作者|劉春雄 劉馨憶
“
01 渠道數字化
什么是渠道數字化?
我們避開學術化的嚴格概念界定,給出一個在操作層面相對容易理解的說明。
用數字化工具連接用戶(C端),獲得用戶實時數據,從而依據數據開展企業經營活動,就是數字化。這里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用數字化工具連接C端。這是關鍵的一步,沒有連接用戶,所有數字化都無從談起。
所以,在渠道數字化過程中,“觸達”、“連接”成為高頻詞;二是獲取用戶實時數據?!皩崟r數據”是關鍵詞,所以,渠道數字化過程中,“激活”、“高頻”成為關鍵詞。數字化就是觸達用戶,連接用戶,運營用戶。數字化前期,觸達和連接是關鍵;后期,運營是關鍵。
可能有人會說,B2B沒有觸達C端,到底是不是渠道數字化?應該說,雖然B2B作為渠道數字化的先鋒,在渠道數字化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B2B仍然只是介于信息化和數字化之間。當以連接C端為渠道數字化實現了,B2B將“內化”為系統內部工具。
“
02 數字化主戰場:用戶數超億
2020年疫情倒逼,傳統企業在數字化方面“萬馬奔騰”,但始終難如人意。
核心問題就是即使小有所成,數字化在“量級”上也難改變企業整體命運。
一個百億、千億體量的企業,如果只是連接了百萬或千億量級的C端,這樣的數字化對于企業來說只能聊勝于無。目前,各種私域流量的做法很多,但只要不能從量級上達到與傳統渠道體量相匹配,就只能稱之為探索,無法全面推廣運營。
一個百億千億的企業,幾個億甚至十億的線上銷量,無法改變企業的整體狀態。企業必須找到數字化的主戰場,才能全力以赴。
尋找主戰場,這正傳統企業數字化急需解決的問題。在自己的主戰場上打大仗,打勝仗。
對于傳統快消品企業來說,以前的電商不是主戰場,各種用戶規模有限的私域流量玩法也不是主戰場。
中國網絡用戶已經超過9億,阿里的用戶數量約9億,拼多多的用戶數量約8億。所以,我們在定義數字化主戰場時,把是否能做到億級用戶作為主要指標。
當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做到億級用戶的量級,但行業龍頭企業能否做到億級。如果做不到,就不是主戰場,只能稱為邊緣戰場。
“
03 數字化三大主戰場
各類平臺之所以受到重視,就是他們首先達到了億級用戶規模。
他們采取 的數字化手段是B2C,也稱之為數字化渠道。
包括電商平臺、社交平臺、內容平臺。
電商平臺,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滴滴,用戶都是億級的體量。社交平臺,騰訊、釘釘,都是億級體量。內容平臺,字節跳動是億級體量。
雖然平臺用戶達到了億級體量,平臺商戶數量也達到了千萬量級,有的快消品單一品牌全網用戶達到了千萬量級,但平臺上沒有億級體量用戶的企業。
因此,平臺電商是數字化的第一大主戰場。主角是平臺,不是商戶。數字化的第二大主戰場是什么?我們認為是渠道數字化。
具體來講就是F2B2b2C模式。
F2B2b2C能連接億級體量的用戶嗎?
從目前單一品牌的試點看,已經在單省實現了“千萬”體量活躍用戶連接。如果延伸到全國,連接億級體量用戶不是問題。
快消品行業龍頭企業,規模在百億、千級、家庭滲透率是億級。
如果要連接億級體量的用戶,只有“成建制、有組織”的模式能夠做到。F2B2b2C模式的渠道數字化,就是立足于傳統企業深度分銷已經建立的渠道組織,“成建制、有組織”地連接C端,連接億級規模的用戶。
數字化第二主戰場的主角是行業龍頭企業。只有他們能夠“成建制、有組織”地連接億萬用戶。
數字化的第三主戰場在哪里?實際上,只要F2B2b2C連接了億級用戶,相當于幾乎所有終端零售商(b)連接C端。
當b2C達到億級體量時,馬云提出的“新零售”就可以匹配“新制造”了?!靶轮圃臁本统删土肆闶蹣I的“新型供應鏈”。
傳統零售的困境既來源于客源的流失,也來源于平臺電商體系對傳統價格體系的沖擊。b2C有可能形成新的流量體系,但零售端的價格體系只有通過新型供應鏈才能改變。
因此,第三主戰場的主角是零售巨頭。到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數字化三大主戰場、運營模式、主角,分別如下:
第一主戰場:主角是平臺商,運營模式是B2C模式
第二主戰場:主角是行業龍頭企業,運營模式是F2B2b2C模式
第三主戰場:主角是零售巨頭,運營模式是C2F模式。
“
04 第一主戰場:10年增量
電商成為十年內的主要增量市場。我們可能通過電商的“增速”“傳統渠道”“減速”反襯。
2012年,這是關鍵的一年。正是在這一年,中國多數快消品行業銷量“封頂”(銷量數量,不是金額)。白酒、啤酒、方便面等行業從此進入數量下降通道。只有少數行業,如瓶裝水、休閑食品又經過了數年的數量增長。正是在這一年,中國應用互聯網超過美國,從此引領全球。
從此,中國傳統企業受到雙重擠壓:一是行業總量(數量,非金額)下降;二是電商新渠道擠壓。傳統企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增量環境不存在了。我曾在社群向專家群友們提出兩個“猜想”:2012年以來,沒有一個知名快消品品牌通過大眾媒體廣告成功;2012年以來,沒有一個知名快消品品牌通過深度分銷取得成功。
我向專用群友們求“反證”。雖然有朋友提出一二個反證,但反證有相當大的爭議。這兩個“猜想”說明傳統營銷模式失效了。
傳統營銷模式就是HBG模式(大規模生產,大規模傳播,大規模分銷),在中國就是品牌驅動(表現為大眾傳播)和渠道驅動(表現為深度分銷)。在傳統渠道“減速”時,電商則成為10年來的主要增量市場。

2011年,網絡零售還不到社會零售總額的5%,而2020年已經高達30%。
這是一個任憑線下多么強大的企業也不得正視的挑戰。本文提出了主戰場和主角兩個關鍵詞。第一主戰場的主角是平臺,所有商戶都是配角。
無論是規模多大的品牌商,包括各行業的龍頭企業。我在提出上面兩個“猜想”時,還提出另一個“猜想”:依托電商平臺成功的快消品品牌均為分眾和小眾品牌,鮮有大眾品牌。并向群雄求證“反證”。我進一步提出,電商平臺是“創業者天堂,分眾沃土”。
行業龍頭之所以成為龍頭,就是在份額最大的大眾品類占據優勢。商業思想是有立場的。站在平臺角度,平臺成為主角是平臺的成功。站在品牌商立場,龍頭企業也成為平臺無足輕重的配角,則是行業龍頭企業的失敗。
在模式“二選一”盛行的年月,行業龍頭也被迫“二選一”。出現如此現象,與電商的特征有關。電商是長尾市場,這種現象在十多年前的流行的書《長尾戰略》中早已普及,即電商是無限貨架。
只要是無限貨架,就一定有無限SKU;只要有無限 SKU,就一定有無限商戶入駐;只要有無限商戶,份額就一定被無限細分。只要份額被無限細分,行業龍頭的份額就受到抑制。
“
05 第一主戰場:誰的戰場?
不同行業、品類,線上占比差異很大。
線上占比較高的行業包括:
1、單件高值產品。如電器、3C、家居等;
2、高附加值品類,如化妝品、服裝;
3、低集中度的長尾行業,如休閑食品、文體行業等。對于快消品來說,雖然缺乏權威數據,但快消品行業的特點決定了線上占比不高。
一是快消品消費相對高頻,“快消”之意就隱含著高頻;二是快消品的即時消費比較、非計劃購買比較多;三是多數快消品通過深度分銷已經做到了“無處不在,隨手可得”,比電商更便利;四是快消品的單值不高,毛利不高,即使通過電商銷售,價格空間也不大。
在電商快速發展的時期,快消品龍頭企業比較尷尬,即使大力投入,收獲也不大。
因此,我們可以說,在快消品行業,電商可以快速托起一個分眾品牌,但難以支撐一個大眾品牌;可以快速托起一個創業企業,卻無法支撐一個巨頭崛起。因此,我們說平臺是創業者天堂,分眾沃土。
本文自始自終特別強調一個概念:量級。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這些都是量級的概念。相差一個量級,就相差10倍。分眾、小眾與大眾相比,是量級的差別。差別可能是一個量級、甚至多個量級。
相差一個量級是10倍差距,相差兩個量級是百倍差距,相差三個量級是千倍差距。
同樣,在講到C端用戶數量時,我們常用到億級體量的概念。平臺電商已經開辟了億級體量的第一個主戰場,第二主戰場的量級應該與第一主戰場量級相同,也應該是億級的量級。
平臺本身的用戶量級是億級,分流給商戶的量級,充其量是千萬級,多數百萬量級都不到。傳統企業千萬、億級的銷售額,難道可以通過十萬、百萬用戶實現嗎?不能!快消品龍頭企業無法通過第一主戰場實現百億、千億的規模,就要尋找數字化的第二主戰場。
“
06 第一主戰場進入存量
電商已是存量市場。這句話出自原阿里CEO衛哲之口。從互聯網人口數量、阿里用戶數量、電商占社會零售商品份額等多項指標看,電商已經進入成熟期。成熟期的市場就是存量市場。
我們可以從下列幾個指標來看:
1、網民規模與普及率
從下圖可見,網民規模和普及率已經進入高度成熟期,以后增長緩慢。

2、從主要平臺的用戶增長情況看
騰訊、阿里、拼多多等主要平臺的用戶增長已經進入緩慢增長期。

3、從用戶分層普及情況看
阿里、京東率先完成了年輕人和城市核心消費者的普及,拼多多完成了“五環外”的普及,拼單和快手完成了農村市場的普及。
4、從B2C占社會零售商品的份額來看
2020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零售商品總額的比例為24.9%,但2021年前三季度卻只占23.6%。電商進入存量市場,一方面是電商的銷售場景所限,不是所有品類都適合電商場景;另一方面是觸達、連接C端的路徑多元化。
互聯網給了任何一個經營主體連接C端的技術能力。原來是有限的平臺在搶線下份額;現在是眾多的經營主體通過數字化在回搶電商份額。相比于電商的B2C模式,品牌商的F2C模式更加高效、便利。
如果說在電商快速發展的10年,傳統企業轉型遇到困難的話。那么,當進入線上線下融合時,線上企業轉型線下可能遇到更大的困難。數字化一定要線上線下“融合”,融合就是線上線下沒有邊界。
一定要既懂互聯網,又懂傳統。現在,只要有大學教育背景,計算機已經成為所有學生的“公共專業”。但是,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人搞懂傳統渠道,這是相當費勁的事。
“
07 第二主戰場:傳統企業是主角
一個現實是:快消品龍頭企業,截止2020年底,電商份額普遍不超過10%。也意味傳統渠道份額占90%左右。
電商注定不能成為傳統龍頭的主戰場。人們不會認為只占10%的份額的市場是主戰場。
前面反復強調,成為數字化主戰場要有億級體量的C端用戶。
這就帶來兩個問題:第一,用什么方式能連接億級用戶?第二,連接億級量級的用戶的觸點在哪里?
私域流量目前是個很活躍的話題,其核心就是F2C模式的數字化。
在私域流量課程體系中,非常強調一個詞:裂變。但我們也看到一個現實:即使裂變做得不錯的私域流量,也不過百萬量級活躍用戶。要達到千億量級用戶,難于“上青天”。
私域流量之所以強調裂變,有兩個原因:一是一次觸達用戶數量有限,只有通過裂變連接更多的用戶;二是能夠裂變的產品品類更多是分眾和小眾,用戶可以裂變。
而分眾和小眾的品類特征又決定了即使有裂變,用戶量級仍然不大。與有組織、成建制發展私域流量不同,多數私域流量是“打游擊戰”獲得的。因為私域流量沒有線下密度,難以與線下整合,只能是F2C模式。
F2C模式的私域流量,注定規模小、難激活、黏性差,難以成為數字化的主流。我對私域流量最大的詬病在于,F2C模式的私域,在商業上有“道德瑕疵”。比如,從公域流量向變私域導流,把他人的私域一次性變成自己的私域。
這類做法,小打小鬧有可能,要想做到億級體量,絕無可能。我強調第二主戰場的主角是傳統行業企業,就是傳統深度分銷本身就是F2B2b,已經深入了終端與用戶的界面,只要前進一步,就是F2B2b2C。
即便沒有用戶裂變,一次性觸達也是海量規模。中國的終端數量,零售店數量比較認同的說法是600多萬家,餐飲數量分歧較大,400萬-900萬不等。快消品行業龍頭的滲透率能夠達到多少呢?
400萬-500萬是有可能的。所以,龍頭企業通過深度分銷,有組織地、成建制動員,完全可能形成“百萬終端,千萬觸點,億萬用戶”的格局。

當然,百萬終端與億萬用戶之間,仍然存在兩個量級差。所以,我特別強調“千萬觸點”。
私域用戶運營,找到“第一觸點”很重要。第一觸點過少,就對“裂變”的需求很強烈。第一觸點多,裂變就變成“有更好,沒有無所謂”。
因為用戶裂變是特別困難的事,是需要很多前提的,甚至是有違人性的。這樣一來,以億級C端用戶體量來看,第二戰場的主角是傳統龍頭企業。當然,不是說傳統龍頭天然就是主角,但只要打通了F2B2bC,就是主角。
但目前看,只有傳統企業有可能連接億級體量的用戶。前面已經講過,傳統深度分銷已經形成了F2B2b。觸達億級用戶還需要“千萬觸點”。因此,千萬觸點設計就成為關鍵。千萬觸點設計問題解決了,利用傳統深度分銷所形成的渠道動員力,就不難實現億級用戶。
以我對快消品龍頭企業的觀察,凡是龍頭企業,一定要渠道組織力、控制力、動員力做得特別好,絕不是只要做好產品、品牌,渠道自然成。產品、品牌只是市場競爭的武器,要想贏得市場,還需要成千上萬的渠道人員在一線的組織力、控制力、動員力。
“
08 第三主戰場:零售巨頭是主角
第一主戰場解決了平臺和創業企業的數字化問題,第二主戰場解決了傳統企業的數字化問題,第三主戰場則要解決零售巨頭的數字化問題。
零售業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客源流失;二是因為無定價權帶來的無贏利能力。客源流失,對零售業是“非戰之罪”。
電商開辟了新的銷售場景,分流客源是必然的,絕非線下零售能夠左右。
傳統企業通過F2B2b2C路徑連接C端,那么,這個過程中,大店一定有能力實現b2C,小店也能借助其它方的工具實現b2C,比如社區團購其實幫助小店實現了B2b2C。

零售端用數字化工具連接C端,就實現了終端“雙場景”:既有線下場景,又有線上場景。還有線上線下結合的O2O場景??驮戳魇У膯栴}可能會有所緩解。
零售商無定價權帶來的無盈利能力的問題,是中國零售業很大的弊端。長期以來,這個弊端被零售業的高增長掩蓋。
一旦零售業增長不再,就成為零售業的“毒瘤”。中國零售業的“后臺贏利”模式,即收取各類“進店費”就是行業“毒瘤”。收取費用的同時,就是讓渡門店的各種資源給供應鏈。
不是零售店主導門店銷售,而是供應商主導門店銷售。比如導購,就是對消費者行為的干擾,有損于門店利益。
也許過不了多久,中國的零售端也會像歐美一樣,沒有導購的干擾了。當零售業實現了b2C,就可以建立數字化的新型供應鏈C2F。新型供應鏈的要求是:直達源頭,獨家好貨。直達源頭,就是新型供應鏈的去中間化。獨家好貨,就是零售端掌握定價權。因為獨家,所以有定價權;因為好貨,所以用戶認同定價權。
目前,零售業在新型供應鏈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是胖東來和名創優品。胖東來很早就采取“自采”模式,與河南四家區域零售業聯會成立“四方聯采”。
據離職高管透露各媒體透露,“自采”非常高,遠超多數人認知?!白圆伞北葌鹘y供應商供貨的毛利高出10%-15%,有可能更高。

因為自采高毛率,也支持了胖東來員工的高薪酬——比同業高一倍。因為員工高薪酬,也支持了胖東來的企業文化——“變態”服務文化。
“
09 明身份,識戰場,知邊界
未來,所有經營主體都要實現數字化。這點不容質疑。但是,不同的經營主體,其主戰場不同,企業的規模也不同。營銷專家方剛老師總結為:明身份,識戰場,知邊界。
第一主戰場:平臺是主角,主流參與者是創業者和分眾、小眾,邊界是千萬、億、十億。所以說是“創業者天堂,分眾沃土”。
經營邊界,即最大規模是多大,天花板多高。在快消品行業,創業者能夠輕易達到數千萬,分眾能夠達到數億、數十億。
這就是邊界。平臺為什么是創業者天堂?因為平臺是公共設施。公共設施的存在,可以減少創業者前期的投入,以及迅速形成一定規模。但問題也很明顯,可能規模永遠停留在創業期。
平臺為什么是分眾沃土?中國營銷界很早以來,一直有人提倡市場細分,但商業成功者不多。
因為渠道的終端的“末位淘汰”不因你是分眾而降低門檻。
所以,大眾渠道天然有排斥分眾、小眾趨向,而電商是長尾,分眾、小眾聚集相對容易。第二主戰場:主角是快消品行業龍頭,邊界是百億、千億。平臺能夠達到千萬、萬億規模,但被所有商戶瓜分。
但龍頭企業單一品牌的規??赡芫褪乔|,龍頭企業一定要有自己能夠主導的數字化。百億千億規模,連接用戶數量一定是億級。
除了平臺有億級總用戶數外,能夠連接億級的經營主體只能是快消龍頭和零售巨頭。第三主戰場:主角是零售巨頭,邊界是百億千億。零售巨頭做到千億不難,連接千萬、億級C端也不難。但通過連接C端實現新型供應鏈,非常難。
“
10 傳統企業,轉戰主戰場
任何創新都是“創造性毀滅”,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第一主戰場的崛起,媒體寵兒從品牌商的企業家,變成平臺商創始人。
平臺崛起過程中,長尾越來越長,龍頭大致保持市場份額。活躍的創業者、分眾和壓抑的傳統企業,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對于傳統企業來說,第一戰場不是主戰場,只能視為邊緣戰場、次要戰場。邊緣戰場并不意味著不做。
第二主戰場的崛起,傳統品牌商將再次成為主角。
行業格局將是:龍頭更大,長尾更長。中等規模的企業將有可能相當難受。
這將是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甚至線下反攻線上的過程。
第三主戰場的主角是零售巨頭。
但新型供應鏈的形成,對傳統品牌商、渠道商將是很大的沖擊。因為“直達源頭”本身也是另一種去中間化。
過去的十年,第一戰場是主戰場;未來若干年,第二戰場是主戰場;不遠的將來,第三戰場是主戰場。
以上文章來源于劉老師數字化新營銷 ,作者劉春雄 劉馨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