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是一段風雨同舟、攜手并進的光輝歲月。
199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社字第0739號注冊登記證發放,中國服裝協會成立,標志著行業發展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一步。彼時,我國服裝行業發展剛剛起步,進入初級階段,競爭格局尚未形成。
2021年10月,中國服裝協會迎來30周年。此時,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國、出口國和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中國服裝行業增長與質量、結構、格局相得益彰,總體步入了世界服裝制造強國之列。
產業從初步發展到實現“強國夢”,離不開中國服裝協會30年的相伴成長。30年的前行,服裝人凝心聚力,在21世紀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史上,鐫刻下的是一段不斷追趕、領跑世界的精彩華章,是一代代服裝人的造夢傳奇!
30年,既是時間的刻度,更是奮斗的標尺。在這樣一個歷史節點,作為中國服裝協會會刊,《中國服飾》特別策劃采訪了一批中國服裝人,將于本期開始進行系列報道。他們代表著一大批有膽識、勇創新的中國服裝企業家,作為行業發展的探索者、引領者、組織者和實踐者,他們是最活躍、最智慧、最具擔當的主力軍,在新的歷史時期,他們帶來了屬于這個行業的時代之音。(企業家以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姓氏筆畫排序)
波司登國際服飾(中國)有限公司
董事局主席、董事長兼總裁
高德康
波司登專注羽絨服領域45年,始終站在引領行業科技化、時裝化變革的前沿陣地,努力在最擅長的領域,做到全球領先。
發展至今,波司登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領銜國內國際羽絨服標準制修訂。每一件波司登羽絨服,至少要經過 62位工藝師、150道嚴苛工序。波司登創新引領、不懈攀登,帶動整個行業多次革命,使羽絨服成為中國服裝行業最具全球競爭力的品類。
在2020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上,國家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名單,波司登登峰系列羽絨服與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大疆無人機等“大國重器”、尖端科技產品一起,榮獲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成為10大金獎作品中唯一的服裝產品。
波司登鼎力支持中國登山和極地科考事業23年,登峰系列羽絨服助力2020珠峰高程測量活動,跟隨中國南極科考隊執行第36次、第37次南極科考任務。無論是雪域之巔,還是冰雪極地,波司登以卓越的品質,向世界展現了“羽絨服專家”的專業實力和品牌態度。
《中國服飾》:作為服裝行業的先行者,對于企業多年的發展,有哪些感慨與體會?高德康:30年間,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突飛猛進,尤其近十年“國潮”興起,傳統文化元素被充分挖掘,成為年輕一代個性和自信的表達。國貨品牌的消費信心越來越強,國產替代滲透率穩步攀升,中國品牌迎來了“新國貨”崛起的黃金時代。與此同時,一大批國際品牌也在迅速轉變。他們推出一系列具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原創單品,開展跨界“國潮”營銷,全方位向國內市場滲透。國貨品牌要持續保持熱度和活力,必須聚焦創新力、產品力,以有深度的“明星產品”支撐品牌的高度。我堅信原創精神和專業精神是品牌文化中最為內核的部分,是筑牢企業向上發展的基本點,也是讓年輕人青睞“國潮”,從“我個性”,升級為“我自豪”的根本力量。未來,我們將著重在“全球領先”和“專業專家”上下功夫,以領先技術筑牢競爭壁壘,整合全球創新資源,以持之以恒的創新精神重構產品價值鏈,創造出更多“獨門絕技”,在全球服裝價值鏈叫響“中國制造”“中國品牌”。 《中國服飾》:企業發展至今,有哪些難忘的故事或瞬間?高德康:創業艱辛,最難忘的只有兩種情況:一是遭遇重大挫折的至暗時刻,一是獲得殊榮的高光時刻。波司登從1992年命名的那一刻起,就寄托了我創中國名牌、世界名牌的志向。當時,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勝利的喜悅再加上年輕氣盛,我開始放松警惕,忽略了對市場的考察。1994年,我們開始嘗試用自主品牌波司登開拓北方市場時,由于缺少第一手市場信息,生產的23萬件羽絨服只賣出8萬件,其中7萬件還是其他授權品牌。這次挫折讓我深刻意識到,消費者的鈔票就是品牌的選票,做產品一定要從市場消費者的角度出發,領先時代發展,做時代的品牌。作為品牌創始人,看著波司登從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這種喜悅是無可替代的。2007年9月11日,波司登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中國服裝行業唯一一個“世界名牌”,得到多方認可。作為代表,我走進人民大會堂,圓了我數十年來“創世界名牌、揚民族志氣”的情懷和夢想。我認為這是波司登發展史上一座值得銘記的高峰。《中國服飾》:企業在多年發展中取得如此成績,您認為最為關鍵的是什么?高德康:我認為做產品是做現在,做品牌是做未來。我們只有一手做好現在,一手把握好未來,企業發展才能行穩致遠,做到“勇攀高峰、永爭第一”。對我來說,品牌是一種可溢價的無形資產,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品牌引領,也是波司登成功秘訣。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就視品牌為生命,堅持品牌引領發展模式,以高端的品牌形象、高質量的產品,進入當時高端商場最好的銷售位置,贏得市場和消費者的信賴。波司登還是中國第一個征服“世界三極”的防寒服品牌,在市場競爭中迅速和其他品牌拉開差距,成功搶占消費者心智中的“第一”。2018年以來,我們確立了“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的戰略定位,深挖波司登“大品牌、好品質、羽絨服代名詞”的品牌基因,回歸創業之初“品牌引領”的打法,鏈接新時代的做法,俘獲新一代主流消費人群。近三年來,我們連續推出8場“史詩”級時裝大秀,用一場場驚艷亮相的全球秀,改寫羽絨服時尚法則,賦予品牌更高辨識度。《中國服飾》:中國服裝產業在過去30年快速發展,您作為其中的一份子,感受到哪些深刻變化?高德康:過去的30年,中國服裝產業的變化是巨大的。我認為有兩個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從消費者視角來看,首先最大的改變是在終端,真正進入用戶為王的時代。過去以產品為中心、服裝單品銷量上百萬件的現象一去不復返,今天是品牌溢價、體驗至上的新消費時代。人們更愿意為品牌所代表的文化內涵買單,創造顧客價值才是王道。在后端生產制造環節,服裝產業集體數字化轉型。過去,服裝行業最大的痛點是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不確定性,一旦暢銷就脫銷,一旦滯銷就大量庫存積壓。高庫存、高脫銷的搖擺式交替出現,嚴重透支企業的盈利能力。《中國服飾》:作為與中國服裝協會共同成長的企業或品牌,您認為協會在產業發展中起到怎樣作用?高德康:首先,行業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溝通的重要橋梁,始終把工作重點聚焦在行業總體發展規劃和系統的產業支持政策上。除了每年出臺行業運營態勢與前景評估預測之外,協會領導和專家經常深入企業,調研企業發展中實際存在的共性問題,了解企業所急所需所盼,向政府決策部門提出相關建議意見,使擬制定的產業規劃、技術進步、扶持措施等法規政策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協會搭建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行業信息互通平臺,共同面對當下挑戰,分享企業的變革經驗和實踐體會,新思路、新概念、新技術層出不窮,新模式、新業態、新服務十分活躍,促進了會員企業的長遠發展,引領產品走出去、產能走出去、資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的潮流,使得服裝產業穩步轉變躍遷,成為行業集聚度高、產業特色鮮明、出口創匯能力強、骨干企業眾多、發展活力強的全球化先行者。為了持續推動服裝產業數字資源的規模化與協同化,協會秉承“讓服裝產業更智能”的時代使命,發揮頭部品牌的引領作用,打通服裝全產業鏈資源,促進產業優勢和數字科技的深度融合,探尋智能技術多場景運用和跨界協作的新模式,真正幫助企業從中低端的生產制造環節解脫出來,實現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在行業內的廣泛普及和快速升級,從而讓中國服裝品牌有機會、也有能力去挑戰更大的市場。同時,多年來服裝協會為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品質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協會以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夯實實業根基,驅動整個行業向“科技、時尚、綠色”的方向高質量發展。《中國服飾》: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企業對新時期的時尚集團發展有哪些規劃與布局?高德康:新一輪科技革命特別是數字技術的發展,正帶來全球經濟和社會秩序的重構。從羽絨服品類發展看,高端化趨勢明顯,頭部品牌虹吸效應更加顯現。這是一個品牌覺醒的時代,也是品牌強國的盛世。2021年是波司登創辦45周年,我們要敢于到國際競爭的奔涌浪潮中去拼搏,敢于向世界最高峰發起挑戰。為此,波司登將更加堅定“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的總體戰略定位,啟動“全球領先的羽絨服專家”3年攻堅戰,聚焦顧客價值,聚焦數智經營,整合全球創新資源,以國際化中高端視角升級波司登品牌,以產品的深度支撐品牌的高度,使波司登成為全球消費者首選的羽絨服品牌,真正成就“中國羽絨服,世界波司登”。具體來說,第一要堅定品牌引領,筑高品牌勢能;第二要做到產品領先,專注用戶價值;第三要推動渠道升級,加速復合增長。放眼未來,我們只有真正站上最高峰,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更準確地把握前進方向。擁抱數字創新無限,擁抱創新發展無限,擁抱品牌未來無限。我們將錨定領先目標,用穿越時代的視角看未來,把未來的資源融入當下,用未來的方法解決當下問題,不懈攀登品牌和業績“全球領先”的新高峰,全力以赴打贏品牌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戰。《中國服飾》:您認為中國服裝產業當前處于什么發展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有哪些期冀?高德康:當下,外在環境、競爭形勢、客戶需求,多種不確定因素交織。世界在所有不確定性中,有兩個非常確定的機會:一是數字經濟被寫入國家戰略,每個行業都邁進了引領智能化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期,未來十年傳統行業的機會非常大,傳統行業具有快速增長的確定性。二是國人在消費領域的文化自信持續高漲,人們越來越愛用國貨,國產替代滲透率進一步提升。中國14億人口的內需潛力還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擴大內需,引導消費健康發展,這是國內總需求長期提升的確定性。今天的創新力,就是明天的勝任力。處于消費領域頭部的企業,要把主要精力聚焦在產品創新和價值創造上,重點解決核心技術裝備與軟件系統對外依存度高,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智能化差異大、大規模協同效率低,基于智能決策的商業模式創新能力不足等“卡脖子”問題,加強裝備制造、自動化、軟件、信息技術等不同領域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創意設計與智能制造的無縫對接,從數字化供應鏈向智慧型供應鏈轉變,實現數據分析和用戶需求的價值轉換,真正把智能技術變為企業發力國際競爭的戰略新優勢。
文章來源:中國服裝協會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