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件華麗衣衫
都來自紡織業一絲一縷的美好;
每次高光時刻
都源于紡織人一點一滴的耕耘;
從蹣跚起步,到高質發展;
從有限供應,到衣被天下;
今天的中國紡織業,初心如磐,譜寫時代錦繡!

百期視頻,
百人出鏡,
以故事傳遞產業溫度,
用態度致敬行業功勛,
以行動傳承紡織精神!
紡織120S ,
李陵申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TAweekly:
您在行業工作多少年了?這個行業在您心里是什么樣的?
李陵申:按照大紡織的概念,我在行業應該是36年了,期間就干了兩件事情:一件是科技出版,一件是與產業用紡織品、技術紡織品密切相關的工作。
對行業的印象,早期其實是跟普通老百姓一樣,認為紡織行業是一個穿衣蓋被、解決溫飽問題的行業。現在來講,認識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服裝服飾的行業了,更多的是一個新材料的行業。
TAweekly:
這些年來,讓您印象最深刻的事兒是什么?
李陵申:應該說紡織無處不在!
走到哪兒都能看得到我們紡織的影子,建筑物里、駕駛室里,無論是走在馬路上、坐在飛機上,還是出去旅游生活,醫療衛生、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紡織無處不在!
TAweekly:
這個行業和您剛開始進入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您的感受如何?
李陵申:實現了消費升級的無限替代!
因為我們經常在講,產業用紡織品它不是一個創造需求的過程,更多的是一個滿足需求的過程。隨著消費升級,我們滿足需求的手段越來越多,所以說我們在不斷替代過去那些產品在某些領域的應用,比如說土工建筑,過去鋼筋水泥也能適應土工建筑,現在土工布、土工膜實現了重大的突破。醫療衛生也是這樣的,無論是我們植入體內的,還是體外防護的都是這樣。國防軍工的升級創新更明顯,甚至航空航天也都是無處不在的。
TAweekly:
您覺得現在行業里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
李陵申:我們總在講,紡織行業過去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略有不足,我們比較多的是通過學習、消化吸收和模仿,原始創新相對比較薄弱。另外就是我們體系化的配套能力較弱,所以我們現在創新體系的建設,成果轉化體系的構建,包括我們“十四五”發展綱要里一系列的八大工程,都是為了提升我們的體系能力。
TAweekly:
您希望中國紡織業在圈外樹立怎樣的形象?
李陵申:中國紡聯其實已經打造了三大形象: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和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我們就圍繞著這三大產業積極在拓展,現在深入人心的已經是時尚創意產業,那么我們再補短板唄,把后面科技與綠色兩個輪子再進一步推動。
TAweekly:
您對行業的人有哪些話想說?
李陵申:自立自強吧!
我們應該說已經具備很強的優勢了。中國工程院對重大制造業進行了競爭力分析,我們紡織在國際上已經排在比較領先的地位了,但是領先并不一定有絕對的優勢。我們在有些方面還是應該整合全球的資源來推動我們整個制造業的發展,很多地方我們還需要不斷補短板,解決卡脖子的問題。
TAweekly:
一句話代言中國紡織業您會怎么說?
李陵申:世界是編織出來的!
這是2010年我給中國工程院做交流的時候介紹產業用紡織品的總結。當時工程院的領導聽完了以后,說聽你介紹了醫療衛生、國防軍工、航空航天、土工建筑、交通工具等等方面的用途,你說世界是編織出來的,應該說是成立的,所以我們可以用這句話來做個總結。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