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即將進入尾聲,回顧過去近11個月我國絲綢業的發展,不難發現,在原料價格上漲、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因素的影響下,絲綢行業面臨了前所未有機遇和挑戰,在轉型升級的變革中不斷調整,在調整中不斷完善。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為目標的產業轉型為絲綢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釋放了行業發展的關鍵信號。
廣西嘉聯絲綢公司生產廠區
復蘇態勢明顯
龍頭企業加快構建新格局
增長54.06%、10.09%,打開浙江嘉欣絲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兩家絲綢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成績單,營業收入、凈利潤增長著實亮眼。
嘉欣絲綢2021年前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9.88億元,同比增長54.0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595萬元,同比下降82.3%;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03元,同比下降82.06%。萬事利2021年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5.07億元,同比下降5.07%;歸母凈利潤5034.12萬元,同比上升10.09%;扣非凈利潤4761.7萬元,同比上升10.79%。
今年第三季度,嘉欣絲綢進出口貿易呈爆發性增長,出口再創歷史新高。隨著新客戶開發步伐的加快、新產品開拓能力的增強、新技術應用更趨完善,嘉欣絲綢集團貿易板塊恢復加速,態勢向好。嘉欣絲綢著力將信息化和數字化落到實處,以數字化項目為引領,完善貿易體系和平臺、增強創新能力,多措并舉助力發展,集團貿易發展更健康、潛力更大、活力更足。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嘉欣絲綢以積極融入“內循環”為節點,以擴大國內貿易份額為支點,以增強綜合貿易硬實力為重點,堅持把準內銷方向布局,循序漸進培育優質內銷客戶,內銷增長提速。同時嘉欣絲綢圍繞第八輪發展戰略規劃中對園區、內地和海外大三供應鏈集群建設的總要求,所有工作也在全力推進。嘉欣絲綢還聚焦內地供應鏈集群發力,供應鏈集群建設正在大步邁進。
“我們從源頭把控產品品質,加強新技術的研發力度,在設計上注重充滿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時尚表達,力求為客戶帶去更多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和生活美學體驗。” 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說,在文化的內生動力和科技的持續賦能下,萬事利絲綢今年9月終于成功上市。此次競逐資本市場,讓萬事利絲綢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品牌觸及率也達到了新的高度,加速推進了萬事利絲綢高端化的品牌進程。
參與碳中和計劃
數字化引領產業綠色升級
從絲綢上市公司2021年三季度財務報告中不難發現,萬事利、嘉欣絲綢兩家上市公司均在轉型發展、節能減碳、綠色發展中下了不少功夫。作為落實絲綢行業“雙碳”目標的主力軍,不少絲綢企業都在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展開生態環保布局,推動產業綠色循環高質量發展。
在前不久舉行的“30·60中國紡織服裝碳中和加速行動發布儀式”上,萬事利、達利絲綢等絲綢行業龍頭企業參與了“30·60中國時尚品牌碳中和加速計劃”。
萬事利絲綢一直堅守在綠色發展道路上,研發新工藝,在面料生產中使用免水洗天然植物染料染色技術,結合新型噴印技術,極大限度地減少了污水排放。
萬事利絲綢副總經理馬廷方表示,“數字化是推動行業創新的重要動力”。打造數字賦能的經濟新高地,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系,萬事利絲綢將圍繞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踐行低碳化、數字化的發展之路。
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在智能制造方面有針對性地選擇了倍捻機進行改造。對倍捻這一關鍵工序進行智能數據采集、分析和處理,使設備、管理、工人等各方面的因素融合在一起,以達到減少用工數量、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實現智能化生產和管理,并保證全流程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連續性。
不僅如此,達利絲綢還首建了絲綢行業第一個智能數字化生產線,對絲綢生產的重要關鍵工序進行智能制造數字化改造,實現生產與管理的快速反應,單臺設備效率由75%提升至98%以上,減少用工70%,年節約用電35%,并實現了夜間無人黑燈車間,成為行業智能制造的標桿。
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平表示,下一步,達利絲綢將繼續以數字經濟賦能和綠色發展為引領,實現商業形態進化和經濟發展模式升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打通“鏈”上堵點
各地區共建產業良好生態圈
今年以來,省際間的絲綢交流合作愈發活躍起來,絲綢企業通過合作、對話,希望增強產業上的優勢互補,從而提高絲綢產業發展能級。
前不久,四川省商務廳組織企業代表到杭州及其周邊地區的絲綢市場、企業,開展現場考察與座談調研。
在“東桑西移”“東絲西移”等產業結構調整和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推動下,深入實施浙川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進程中,浙江的市場、品牌、信息、資本等要素優勢與四川的技術、質量、產能、人力等資源優勢深度契合,實現協調發展,有力促進了絲綢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拓展延伸,增強了行業的自主可控能力和國際絲綢市場的主動權。
四川省絲綢協會會長陳祥平表示:“近年來,依托各自的蠶桑絲綢產業強項,兩省加快補齊短板、重點突破、精進篤行、延鏈強鏈、競相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
今年以來,廣西河池積極對接浙江、江蘇、四川、安徽、重慶等地近百家國內繭絲綢企業, 3月11日,廣西河池宜州區政府和絲綢之路廣西河池絲綢產業園有限公司,成功與湖州永昌絲綢有限公司等8個繭絲綢企業簽約投資合作項目。這些項目契合廣西絲綢產業的發展方向,創新性、引領性和成長性突出,有助于推動廣西河池500億級絲綢產業園建設。
10月底,重慶市繭絲綢行業協會會長、重慶宏美達欣興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江蘇省蠶桑學會共商渝蘇兩地蠶桑絲綢產業協同發展。雙方表示,將發揮兩地繭絲綢行業協會、蠶桑學會的功能和作用,加強溝通交流、信息共享、資源互助,在優質桑園基地建設、蠶桑智能化運用推廣、人工飼料飼育技術研究、蠶桑絲綢品牌建設、傳承弘揚傳統絲綢文化等多方面找準切入點,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兩地蠶桑絲綢產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