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細看下,好像用的傳統素材,各種古文繁體,古樸的圖形,但組合方式又很現代,一頓堆疊,傳統藝術中少有的“亂來”,反倒顯出潮來,莫不是某位當代藝術家的創作。
畫面中都是各種古物,但不是畫下來的,是拓下來的,包括錢幣二十八枚、銅印一方、弩一把、古磚三塊、石刻六塊、硯臺四方等等,這么些東西在一張紙上反復墨拓,先拓什么后拓什么需要事先想清楚。
更驚奇的這可不是什么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它名為《百歲圖》(浙江省博物館藏),繪制于道光十一年,也就是1831年,創作者是一位法號六舟的和尚。在中國藝術史上幾乎見不到六舟這個名字,比起知名的大藝術家,他實在太不“紅”了。但是,他卻創新了一種今天看來相當前衛的藝術形式——來看下他的另一幅與上圖很相似的作品《百歲祝壽圖》(上海圖書館藏)。
操作方式與《百歲圖》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畫面中堆砌的拓印組成了一個“壽”字,顯然有祝壽的意思,尤其所用的又都是古物,這個寓意相當貼切。六舟之后,也就是在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期曾流行過一段時期的八破畫,但與六舟的形式不同,不是拓,而是手繪出拼貼的效果,就像各種殘破的舊書舊畫帖在一起,畫得非常寫實。
我們以時間點進行一下橫向比較,六舟在創作本文第一幅八破畫時是1831年,當時的西方藝術正好進入巴比松畫派時期,開始對照自然寫生,之后是印象派,再是后印象主義,也就是現代藝術的起源。
巴比松畫派代表畫家Theodore Rousseau的作品
六舟創作中的現代感要早于西方的現代藝術多年,后來20世紀初,轟轟烈烈的現代藝術沖擊了全世界的藝術觀,其中代表藝術家畢加索等人創新了拼貼畫(Collage)。拼貼畫成為現代藝術中獨特的一部分,倒是與八破畫很有默契。
畢加索1912年創作的拼貼畫
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再創造對比六舟實在是太遜色了。因為他喜歡金石學,也就是研究更早時期青銅器、石刻這一類,類似考古學的前身,他常常將喜愛的各種古物拓下來,如此還不夠,還要創新,所以有了上文中又潮又朋克的八破畫。他會給拓下來的金木圖案配上手繪,如《六舟禮佛圖》。
《六舟禮佛圖》局部,浙江博物館藏
右邊的摹拓屬于全形拓,有著立體幾何的造型,拓出來的紋樣屬于寫真效果,與一旁的水墨配合在一起,有著很強的拼貼感,卻又和諧,妙得很。更有趣的是《剔燈圖》,小小的人物與拓下的燕足燈組合在一起,僧人好似虔誠的造訪某處石碑,又好像頑皮地藏于其中,好玩好玩。
《剔燈圖》局部,浙江省博物館藏
這種寫真(拓)+水墨(手繪)的結合還用于呈現古磚花供。當時早就有博古畫,本是描繪青銅器、瓷器,再配上花卉,六舟則創新的將青銅、瓷器、古磚改成摹拓的形式,然后手繪填上花卉。
《古磚花供》局部
《全形花插》局部 蔣再鳴藏
而且他的創新,實在太具有啟發性了,尤其對于時尚設計而言。如果我們按照六舟的八破畫的形式,以及后來八破畫的形式進行設計轉化,能推演出多少設計手法?比如,拓印像不像在面料上印其他面料的肌理,比如,印褶皺、印蕾絲、印針織等,讓光滑的面料印出呢料的質感。比如,《百歲圖》的效果像不像不同面料的“胡亂”裝飾?
Antonio Marras2020春夏
Burberry2017春夏
后期的八破畫還有個特征就是細細描繪各種拼接的破書,書籍的邊緣刻意保留了燒毀效果。
未知藝術家 1900年 現藏于波士頓美術館
Moschino 2016秋冬
這里僅僅是從已有的時尚設計中找出相似的來舉例,實際上可以延伸的創作遠遠不止這些。之前在給一個品牌寫的商品企劃中就強調過,做服裝設計一定不能只盯著服裝設計,一定要看其他門類的藝術,或者自然界等方方面面,創作的邏輯是可以轉化并且創新的。
我之所以會注意到六舟與八破畫,是因為收到一本書《古磚花供——六舟與19世紀的學術和藝術》,翻到其中的《百歲圖》,驚喜不已,當時和朋友討論時還開玩笑說:
對不起,不該拿潮牌來形容的,潮牌的那點設計手法離六舟至少差了個孫悟空的跟頭。《古磚花供——六舟與19世紀的學術和藝術》是一本非常嚴謹的學術類書籍,六舟因喜愛金石曾四處游歷,尋訪古碑,既是僧侶,也是學者。這本書除了詳實介紹六舟創作的來龍去脈,作者王屹峰還花了大量時間尋找六舟的遺物并重走他的訪碑路線,由此將六舟的一生講述得生動、細致。
對八破畫頗有研究的波士頓美術館中國藝術部主任白鈴安在推薦此書時說:“從很多方面來說,我覺得王屹峰就是六舟.......他這部非凡的作品,將被歷代沿用,并將使全世界幾代藝術家、藝術史學者、藝術愛好者和文藝人士受益匪淺。”感動的是六舟和王屹峰對藝術熱愛的真摯和虔誠,一種非常純粹的學術氣息,啟發則來自于六舟對八破畫的創新。
后來我聯系了這本書的出版方,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他們跟我說,這本書曾獲得2017年的中國年度好書。
去年開始,我每隔一段時間會在這里推薦幾本時尚、藝術類書籍,也因此會收到一些出版社寄來的樣書,常有感嘆,現在好些書制作得太簡陋了,我看過百度百科一般、毫無建樹的時尚史、藝術史,有的還掛著某位大家的名字,也看過對當下傳播學摸得極透、完全從營銷角度打造的網紅書,這些書賣得倒是好得很。
雖說《古磚花供——六舟與19世紀的學術和藝術》冷門又學術,但滯銷實在讓人唏噓。這本書是我主動跟出版社提出想放在自己的線上集合店里賣的,原價168元,現在就55元還包郵,兩杯奶茶的錢,你能看到一個跟當下風氣完全不同的藝術世界。
說真的,我一共就賣過幾種書,確實喜歡就在推薦之余順便賣,要說賺錢,賣這幾款書賺的總額也不及我接一個廣告的費用,純粹是喜歡。讀好書真的太有用了,這種收獲有緩慢、綿長,又有靈感乍現,醍醐灌頂,越讀越能分辨好壞,越容易開拓思緒。去年大著肚子也一直沒有斷過直播讀書,今年實在是因為帶小娃時間無法固定就斷了直播讀書,也在考慮是不是可以拍些短視頻來介紹,或者錄音頻。再啰嗦兩句,時尚設計中借鑒、抄襲的有多少,大家都懂,尤其跟風某一種設計元素,某一種風格就更數不勝數。這幾年總是在說國潮國潮,可是來來去去都是那些老三樣,又或者表達的方式直白、粗淺,依葫蘆畫瓢,照搬紋樣,或者搞個致敬就明目張膽的用,缺乏對設計邏輯上的探究。做服裝就只看服裝,當然容易被潮流牽著走,還是從根上多看點好東西吧。
文章來源:文刀米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