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尚文化如何影響世界?
參與:冷蕓時尚8群群友
時間:2021年11月20日
莊主:禹璞-西安-微粒時尚
▼ 本文章的語音版可在喜馬拉雅APP上,“冷蕓時尚博士”中的“時尚商業問題深度討論”中找到。以下的冷蕓時尚圈討論是就行業問題的討論及總結。這些分享屬于集體智慧的結晶。(它們并不代表冷蕓個人觀點)。希望通過此種方式能讓更多行業人士受益!
“
中國傳統服飾的熱度逐步在升溫,但為什么無法突破圈子消費,影響力始終在小范圍內。如何突破壁壘,提高中國文化中的時尚元素的時尚影響力,是中國時尚業值得思考的方向。
”
|一|
如何開啟中國服飾
時尚文化的自信?
1.當下世界的服裝服飾時尚文化格局
莊主:
當下時局,國際上能夠具備自己服裝時尚文化和特點的城市或區域有哪些?紐約,香港、倫敦、巴黎和洛杉磯位居其后,排在前十位的其它幾個城市還包括米蘭、悉尼、邁阿密、巴塞羅那和馬德里。
蕓友生姜:
在我的認識里,當下世界的時尚文化潮流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一些亞洲國家包括我國正在發展階段。另外小眾文化風格潮流也變得豐富起來了。
蕓友張丙濤:
關于開啟自信這方面,按照時間序列而言,我分析過美妝和服裝,實際上是隨國力而浮沉,日韓亦如此,真正的自信還得看文化自信。發達國家中,我認為新加坡得加進去。雖然他們地盤看起來小,但集中了很多跨境電商,也可能是未來SHEIN的大本營。
蕓友葉志丹:
當下世界時尚的話語權還是在歐美的幾個國家,法國、英國、意大利、美國等。
蕓友Ms KK:
瑞士這兩年也有蠻出眾的小眾品牌。
2.時尚文化當下的影響力金字塔
莊主:
雖然每個時尚之都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按金字塔原理可能排名也有先后順序。大家覺得每一季或者每一年對大家理解時尚行業最有幫助的是哪個時尚之都呢?
蕓友張丙濤:
時尚之都內部也有鄙視鏈。
蕓友MsKK:
商業設計中的話,趨勢還是得看米蘭和紐約。
蕓友張丙濤:
認可,米蘭算是金字塔頂尖。
冷蕓博士:
為什么是米蘭,而不是巴黎和倫敦?
蕓友張丙濤:
我以為順序是米蘭,巴黎、倫敦,紐約。因為米蘭是意大利文化自信開始,文藝復興為源頭。
3.從歷史看時尚影響力金字塔以及文化的影響力
莊主:
米蘭和紐約的趨勢是領頭羊,依據是什么?
蕓友張丙濤:
意大利時尚早期興起于佛羅倫薩,后面到米蘭,直到法蘭西帝國的崛起。最后才有英國時尚的崛起,紐約的外來文化灌輸,當然這是我一孔之見。
莊主:
歐洲也是在中世紀之后逐步開始建立體系,文藝復興達到一個階段的高度。
那么大家覺得現在的西方時尚有多少比例是在吃自己的老本呢?我想聽聽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
蕓友張丙濤:
香奈兒之前是吃老本。香奈兒之后工業化量產,商業價值凸顯。后面幾次工業革命帶來國家國力的上升,我認為影響了后期老牌時尚之都的地位。
蕓友殷輝: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品牌,跟朋友聊過,中國剛富裕,還沒有起到引領的地位和作用,我認為還需要時間。文化自信還需要慢慢來,并且向外滲透。中國的市場規范性還不夠。
蕓友Ms KK:
我工作時會先看米蘭的時尚。在米蘭會看到一個總的趨勢,因為頂級奢侈品匯聚得最多。比如主題靈感源于哪里?紐約的話可能對于設計落地有一個提示,比如色彩、廓形和工藝細節。
蕓友葉志丹:
我個人是認可米蘭,巴黎、倫敦的影響力的,至于紐約還是弱一些,這個當地的時尚起源基因有關。
蕓友生姜:
西方時尚發展到現在基本的服裝形制是一以貫之的,很多服裝基本形態沒有變化,但是創新一直在進行。
蕓友張丙濤:
這個觀點我不太認同,分開來看,論成就是做奢侈品這種需要沉淀的,是隨著經濟的膨脹而爆發的。我認為這是螺旋式上升,并非瀑布流式發展。經濟的高度繁榮,政治環境的寬松會帶來文化的爆發。
莊主:
是。我問了一些時尚行業內和其它藝術領域的從業者,一個不完全準確的統計結果表明目前我們所能夠表現和展示的文化體系和藝術,時尚這些顯性條件,還遠遠未達到我們老祖先的水平。這也是我非常看好中國的時尚產業發展和基于中國傳統的時尚影響力的原因,因為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蕓友殷輝:
對,前兩天我還在想中國風和新中式的區別到底在哪里?在設計領域如何區分?
蕓友生姜:
我對于歐美歷史文化進行一些補充:
15、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時尚主權緊跟海上爭霸更替。先是荷蘭成為海上霸主,流行荷蘭風,緊接著是德意志,然后又是西班牙。
17世紀下半葉,隨著法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宮廷對文化藝術建設的重視,使得法國成為世界文化藝術中心,以及世界時尚的中心,并一直保持到20世紀中葉。
4.中國的時尚要展望未來,也要回顧過去
莊主:
所以就我的理解,多看歷史,讀懂歷史,理解社會和時代文化背景下的藝術特點與核心尤其重要。西方的時尚為什么覺得容易理解,好上手,原因是更容易學會以及讀懂,但是眼下的問題是出現了很多無法被大眾審美理解的新時尚風向。我們很難靜下心認真的從文化層面去深究,大多數是照貓畫虎的顯性學習(類似版型,紋樣等)。沒有一個有價值的核心文化或價值觀支撐的國風,都是偽國風,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看很多國潮國風會覺得有些奇怪。
蕓友Ms KK:
我感覺現在的國風都是回顧過去。
蕓友殷輝:
中國需要的是創新的新中式。
蕓友婷仔:
過去中國的教育體系過分注重技能的培養,美育起步晚,導致大部分人缺乏對美的追求。
蕓友葉志丹:
我認為我們應該在中國傳統造物思想再認識和對傳統文化的自省基礎上,再造中國經典時尚設計文化。
蕓友殷輝:
這一點我的看法是,中國市場營商環境不夠好。
莊主:
對,造物思想的基礎是需求,而產生需求的基礎是社會性。所以我們回顧過去究竟是回顧什么?僅僅是將當時的服裝款式復原嗎?
蕓友張丙濤:
大家有文化尋根的執念否?我以為描述的這個現象是螺旋式上升的必經階段。
蕓友生姜:
我們傳統文化中有符合當下時尚文化發展需要的部分,比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莊主:
這一點我的感覺是一個階段的螺旋上升,然后是斷崖式下跌再上升。中國歷史上文化斷代的節點太多了,多元的文化也讓我們探索難度增加。
蕓友張丙濤:
日本1980年代的爆發和膨脹,韓國1990年代的騰飛,泥沙俱下,現在有時尚否?
蕓友葉志丹:
任何當下的時尚都是適合當下的時代的風格。
莊主:
個人感覺唐宋明分別是中國藝術史上的高點,之后便再也沒有到達那個點。其實唐、宋、明的藝術發展也是基于強大的國力,才有文化發展的基礎。
蕓友張丙濤:
漢唐盛景,我從《妖貓傳》里面的場景引發了憧憬,這些傳統藝術的延襲真的可以讓我們內心文化有根。我以為現在就是最合適時尚發展的時代。
莊主:
第四個問題中的展望未來,其實也是因為國家仍在成長期,所以文化體系的建設和發達程度,和國力發展肯定是同步的,所以未來還是值得展望的。我更多的困擾其實是,我們是不是有更好或更高效的方法能夠讓我們回顧過去和發掘歷史上的體系核心?
蕓友葉志丹:
經濟的鼎盛才有可能帶動文化思潮的繁榮。時尚的文化屬性一定會隨著國力的增強,形成我們獨特的標簽。
莊主:
時尚是輪回的,我做IT行業的時候就認同這一點,創新不是憑空的,一定是欣賞的量激活了創新的質。
蕓友張丙濤:
我認同時尚是輪回的,但我以為不應該反復去追溯,企劃的緣起可以這么講,但輪回更多是提煉亮點復蘇。
莊主:
目前市場上很多的漢制,宋制和明制作的漢服,其實做到高還原度復原都是很難的,那么不好還原的原因除了歷史不清,還有時代需求和審美的差異。那么現在的人為什么會覺得漢服美?這是民族同情還是真的因為美觀呢?
蕓友殷輝:
我覺得是因為文化自信開始萌發,但很模糊?
莊主:
對的,所以即便回顧過去,我們要的也不是復原,畢竟我們不是搞歷史的。但是不搞清楚歷史,我們就無法知道制式,紋樣為什么是這樣?為什么這樣用?又會導致用錯地方導致不倫不類。現在的國風空洞的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只是形似,沒有原因,沒有文化。
蕓友葉志丹:
追溯是為了汲取精華,得意傳承創新,形成適合我們新時代的時尚文化。
5.時尚的背后是文化,時尚文化的自信為何取自歷史?
莊主:
曾經我們的自信是來自歷史。但是現在隨著國家強盛,慢慢的我們到了需要強大自信的階段。
蕓友葉志丹:
我覺得現在很多所謂的國風根本搭不上邊,有的甚至在T恤上印幾個漢字就叫國風。
蕓友張丙濤:
我以為螺旋式上升時當不拘一格,沒有誰可以一家之言,遍地商人下夕陽煙的意義在于此。
蕓友婷仔:
玩漢服的人很多都是學生,是不是由于精良制作的漢服成本太高,而選擇了比較廉價的,從而直接造成美感低呢?
蕓友Ms KK:
這是其中一個,還有一個是漢服圈大部分人沒有追溯過漢服的歷史,而是受市場導向影響。
莊主:
復原的成本肯定會高,但是創意國潮是時尚的款式承載著悠久的文化,從我個人來看接受程度更高。
蕓友張丙濤:
到底何為國風呢?是漢唐盛景,還是樂府詩篇?尋根是為了找源頭,讓設計更有脈絡和自信,只是我對這塊一直存疑。
蕓友生姜:
我認識大部分會穿漢服的人是能欣賞漢服的美的,因為對它的文化是認同的,受到了熏陶,對相應的美學體系也更容易理解。當然現在市場上的漢服復原款和各種改良款都有,看大家自己的需要。
蕓友殷輝:
我覺得是對儒家和道家的體系認識,認知要從中國哲學開始。
莊主:
漢唐盛景之下,是等級制度決定的制式,也是封建社會之下,民眾和藝術家構建的社會體系和文化體系。
蕓友婷仔:
對,款式創新的話,我覺得對人的現代時尚以及我國歷史文化的理解要求更高。
|二|
服飾時尚文化對
世界觀影響的重要性
1.服飾時尚的文化是否會影響人的世界觀
莊主:
剛才我們討論到,追古其實是在挖掘古時的文化,那么從服裝的時尚流行的表象上,是不是又會影響到世界觀呢?雖然說衣食住行,智人通過解決工具的使用,實現了從生食到熟食的演化,緊接著便出現了遮體的需求,從而可見世界觀塑造的根本是來自需求,那么對時尚的需求和理解也就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世界觀的建立。這個是句大話,但是其實也說明每個時代的主流時尚趨勢實際是代表了時代的意識需求。
蕓友張丙濤:
會,比方以前法國人對女性的束縛,那種衣服是當時時尚,但也是病態的美。而那個時代,肺結核也能夠成為一種富貴病和貴族病,潮紅的臉,虛弱的身體也是一時流行病態美,其實影響了人的世界觀。這在我看來只有相關關系,沒有因果關系。
蕓友Ms KK:
時尚不是流行,時尚應該是個體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蕓友婷仔:
是世界觀影響服飾,還是服飾與世界觀相互影響呢?或者說這是不是更準確地歸為文化觀念和道德觀呢?
蕓友張丙濤:
也許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
莊主:
是的,一小部分人的世界觀影響了時尚,同時時尚又影響了另一群人。
蕓友葉志丹:
是的,我認為是世界觀的多元影響了服飾文化。
莊主:
每個行業都有意見領袖,包括個人和品牌,所以這些領袖的世界觀,也是每一年的趨勢引導。
蕓友生姜:
我認為世界觀對服飾的影響更大,也不能忽視相反的作用。
蕓友婷仔:
擁有話語權的人創造時尚,時尚反過來影響所有人的觀念,可以這么理解嗎?
莊主:
是的,角度不同影響不同,層級不同方向不同。一定程度上,這就是影響力。
蕓友張丙濤:
世界觀的變化是隱性的深刻影響,影響了顯性的服飾潮流,審美。
蕓友殷輝:
世界觀是指處在什么樣的位置、用什么樣的時間段的眼光去看待與分析事物,它是人對事物的判斷的反應。它是人們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觀點。
蕓友葉志丹:
任何一種服裝風格的大變化,背后基本和世界格局的變化有關,就比如女裝從洛可可風格轉化為短裙。
莊主:
對,所以世界觀承載的是你對這個世界的需求以及責任的認識。這也是之所以時尚為什么也稱之為宗教。
2.時尚文化對世界觀的建設的幫助
莊主:
你覺得宗教的目的就是控制,控制思想,控制行為。那么對于時尚,我們是不是被西方的時尚觀點控制了思想,控制了設計行為,以致于影響了出發點和結果?
蕓友殷輝:
宗教有存在的意義,并不見得是為了統治,曾經被用于統治。
莊主:
只要是有體系的文化就會起到控制的作用,那么時尚必然也可以,但是一種文化體系只會影響一部分人,幸而我們還是生存在多元的世界。所以,我想問一下大家,現在能否認同時尚文化其實會影響一部分人的世界觀形成呢?
蕓友殷輝:
這跟控制沒有關系,是一個發展的必然。
蕓友婷仔:
我認為會,不是顯性的,而是潛移默化的。我覺得時尚有很大程度上的非功利性,但也不排除被用作統治的工具。
蕓友張丙濤:
也許是看我們現在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它影響了時尚文化的發展。
3.頭部品牌的營銷是對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營銷與塑造
莊主:
這是文化的可怕也是追古的難點所在,需要的知識太駁雜和全面。
蕓友殷輝:
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更多在于從小所處的教育環境、社會環境,最后被時尚某些價值征服或者吸引。
蕓友Ms KK:
但是品牌的理念的確是找到一部分的價值認同感。
蕓友張丙濤:
貌似這點一直都在分拆,就是影響力方面其實一直在分流。
莊主:
是的,我覺得這是任何一個參與到文化體系構建中的從業者都需要建立的一種端正的世界觀和社會責任。
蕓友葉志丹:
時尚針對的也不是社會所有人群。
莊主:
影響力一直在降維,藝術也是,學術也是。
蕓友殷輝:
頂級品牌還是有一些引領作用的,不能所有的引領都是不好的或者為了控制。
莊主:
但是作為每個人必須接觸的文化,時尚文化的影響力比我們想象的要重要得多。你覺得頂級品牌是在制造需求還是在滿足需求呢?
蕓友生姜:
頭部品牌的影響范圍大,吸引具有相同世界觀的消費者,也可能對接收到這種價值觀的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或者說使人潛意識里原有的不清晰地價值觀盲目顯形。
蕓友葉志丹:
頂級品牌的影響力沒有錯,我們探討的是世界時尚的影響力和中國時尚的未來之路。
莊主:
是的,價值觀的組成其實很復雜,但是是各路影響力的堆積。
蕓友殷輝:
其實崇尚奢侈品的問題是亞洲國家的共性,并不是歐洲國家的共性,這是跟亞洲文化有關。在整個時代內卷的情況下,實際是影響力的掠奪,也就是流量的掠奪。而且亞洲文化就是重視社交、合群這些,在意別人的看法。
莊主:
是的,有國力發展的原因,但是影響選擇的都會有引導。
蕓友婷仔:
我同意,我覺得制造需求其實可以理解為挖掘需求,因為需求一直在那里。
莊主:
有目的就會有引導,而引導的手段是制造需求。
4.一家小的設計師定制店和時尚文化有關系嗎
莊主:
以后有越來越多的這種小的設計師品牌或者設計師店,買手店,他們該如何參與時尚文化的共建呢?或者他們如何參與我們時尚文化自信的建立呢?
蕓友婷仔:
文化的定義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以此推導是有關系的。
蕓友殷輝:
多看歷史,多學哲學,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人文修養,設計能力,對客戶都能產生影響。
蕓友生姜:
小的設計師定制店可能是主流時尚風格,也可能是小眾文化風格。小眾時尚也是時尚文化,有些甚至比主流文化調性更濃郁。
莊主:
經濟是物質需求,文化是精神需求。歷史是故事,我真的希望從業很久的時尚領域專家能夠多理解歷史中的文化,再分享給新人,這個是傳承,也是自信的基礎。
蕓友張丙濤:
若是我做定制店,若有主線可能走“窄精深”的路。若是扛不住,大約是算法制,望風而動,隨時調整,抓熱點。
莊主:
要用對的方法去建立自信,自信了之后的影響力也會擴大。現在國際的頭部品牌都有自己的文化體系,基于文化體系不斷地講故事,營造需求,創造價值。
蕓友殷輝:
你有沒有覺得有些難度?建立文化自信不僅僅是方法的問題,還需要教育和環境的配合。
莊主:
難才有機會,不是靠一個人去完成的,但是要去做,也是基于自信和自信的返璞。
蕓友葉志丹:
現在有不少公司和買手,包括時裝周愿意推出設計師和設計師品牌,這就是好的現象。
蕓友Ms KK:
品牌是不是就是講好故事,深耕理念呢?
莊主:
對,所以行業需要開放,這種自信是整個行業的努力。
蕓友殷輝:
國內的服裝定價體系,是出廠價*10是嗎?
蕓友張丙濤:
我認為定價需要看品牌定位,零售業態決定了倍率和覆蓋人群。國內服裝品牌的標牌零售價平均在出廠價的4-6倍。
莊主:
我認為定價主要看成本結構和目標用戶,細分品類倍數不同。
|三|
自信來自基礎,
品牌出自格局,結果得自責任
1.服飾時尚文化是更容易傳播的文化載體
蕓友張丙濤:
我認為是經濟基礎決定的吧?品牌的確出自格局,結果來自責任。
蕓友張丙濤:
不過延展下,我以為品牌是首先是品牌創始人性格,先抄襲,后續有了第一點的基礎,才考慮做個性代表的品牌。比方你看到爾克,匹克,金萊克,九州奔克,美克,別克,他們都是做到一定程度才會思考到要做成361°。
蕓友殷輝:
是的,我每次詢問,從來沒有人告訴我邏輯推演,只告訴我這就是行情。
莊主:
這是忽視體系野蠻發展的弊病,但是以后的從業者會逐步改善了。
2.現在服裝行業比較大的機會在文化體系的逐步建立與成長
莊主:
目前服裝行業比較大的機會是不是參與了時尚文化體系的建設呢?其實我們每個人,不要拍腦袋,有計劃的一步步去做這個行業,都是在逐步形成我們中國自己的時尚文化體系。
蕓友殷輝:
我認為需要靠設計師們建設,我對自己的定位只是架設橋梁。
3.在同一個歷史文化大背景下,小眾多元的時尚文化是趨勢
蕓友殷輝:
我是做奢侈品平行進口轉代理的,正在落地對接國外的時尚經紀人協會中國分會,我想要通過這個通道去影響國外設計師,并推出中國設計師。
莊主:
在當下的國內或國際的時尚文化背景下,小眾多元化的文化和產品需求是不是趨勢呢?換個說法,就是頭部品牌的影響力其實在被掠奪,被小私域逐步蠶食。
蕓友殷輝:
多元化是趨勢,中國需要品牌的是百家爭鳴。
蕓友張丙濤:
多元化一定是趨勢,而且我計劃做一個依靠3D軟件設計,數模打版,算法模型來做預測的店。
蕓友Ms KK:
相比起大眾,目前小眾品牌的崛起,他們的文化似乎更能捆綁相同三觀的群體。
莊主:
是的,世界觀有好壞,價值觀有對錯,百家爭鳴才有高效發展的機會,也是基于需求的多元化。
蕓友張丙濤:
這是我一直很疑惑的點,問過很多設計師,我也沒有見到什么特別的見解。
蕓友生姜:
追求個性化,發現和展現自我是當今的主題,我比較認同這種趨勢。
蕓友葉志丹:
假設我們中國有了不少小眾品牌,那么在世界時尚就有話語權了。
蕓友殷輝:
需要到國際上產生影響力。
莊主:
大量品牌思維的積累才有機會形成中國自己的時尚文化體系。
蕓友殷輝:
中國文化目前要被國際認可是有難度的,還是要推出中國文化里面的精髓,讓外國人認識理解并認同。其實很多國外哲學家都研究中國道家文化,西方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不是零。
蕓友張丙濤:
我跟很多設計總監,資深設計師聊,都更在意的是產品本身,背后的載體反而一直是抓熱點“恰飯”,你說深度思考的倒是那幾個獨立設計師講緣起,但那個不能變現。
莊主:
是的,所以要有很多人愿意去深挖,很多人愿意去總結復盤,很多人愿意去推動,我們才有機會整備行業的基礎體系。行業是需要市場的,也需要理想,也可能是兩部分人,共同推動。
蕓友殷輝:
我分析這是國內營商環境不好導致的,不是沒有這樣的設計師,而是土壤還不夠好。中國市場利潤空間不夠。
蕓友Ms KK:
對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做商業設計不需要我們多有創造力,只要抓準熱點。
蕓友葉志丹:
所以我們需要的不單單是多元的小眾品牌,我們還需要具有引領作用的頂級品牌。時尚也不單單限于服裝,還有其他,比如被愛馬仕收購的品牌上下就是我們的驕傲。
莊主:
行業的營商環境現狀其實也因為大部分行業外的人群無法準確理解行業的需求。
蕓友殷輝:
這些文化的東西需要精力、需要物力、需要能力,但是現在無法產出,而中國產品的利潤又這么低。
蕓友葉志丹:
除了實物產品,我們也需要在世界時尚圈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中國人。
4.服飾時尚文化的自信建立在社會責任上
莊主:
社會責任不是要求大家的共識統一,而是需要市場,需要生存,但是也要有行業責任和社會責任。但是社會責任往往出力不討好,所以就屬于情懷了。品牌影響力只是靠量大形成的,其實我個人認為有的是對自己產品的價值定位有問題,需求面出問題,導致后續問題。
蕓友殷輝:
首當其沖就是企業家要有社會責任感,要有企業家精神。急需重建的就是教育體系,何其重要。
蕓友張丙濤:
也許有時快就是慢,所以我一直在想,貌似灰度空間很足的東西,我看有人用深度學習做出了知圖,有3D設計軟件直接可以做傻瓜式設計,連版師里面也有直接勾股定律來解決制版問題的數學教授,選址可以用熱力圖,顧客畫像我可以抓取,為何我不試試極致刻意“恰飯”呢?
5.文化、時尚、品牌、文化、時尚的循環的核心是文化的積累與創新
蕓友生姜:
現在倡導商業公司和公益企業之間的共益企業。系統結構沒有改變,看能力做貢獻。
莊主:
我個人認為這個是行業性的循環。
蕓友婷仔:
個人淺見一種是大渠道鋪量,搶占心智;一種是品牌高度+忠誠度完成的。
莊主:
需求產生文化,文化產生時尚這是表象,表象形成品牌,品牌構成新的、對自己有利的新文化和體系,基于這個再出現新的時尚。國內的品牌建設仍然更重視品牌熟知程度,并愿意為此放棄前期的品牌價值,導致后期成長有限。
蕓友葉志丹:
我們去抄襲西方的作品,到底是因為我們做不出更好的?還是不愿意花精力試錯?
莊主:
這個是傳播形式,載體和工具的改變,更恐怖的是能夠傳播的文化內容其實更加駁雜但卻更加淺顯。大部分品牌應該是想做自己,但發現無從下手,源自深度不夠。西方的時尚為什么覺得容易理解?原因是更容易學會以及讀懂。我覺得因為西方把審美標準輸出給了全世界。而我們現在就要學習歷史學家,專一研究某一個領域、階段的歷史、文化和藝術。
蕓友殷輝:
人類文明不斷發展,降低了世界對個人生存能力的要求,必然會出現一些人不需要做太多事也能生存。我覺得大部分是后者,又造成了大環境,然后又把前者的小部分給淹沒了。美國就是因為經濟發達,創造出了所謂的牛仔和T恤,又豎立了一個所謂休閑的標準,現在輪到中國輸出標準了。所以如果中國經濟能夠一直發展下去,中國引領是遲早的事情。
莊主:
所以我們要使勁學習,向外輸出需求,形成影響力核心。國力代表著未來,中國還有很大的空間。現在國際上對中國的很多關注源自好奇,并不是對審美的真正認可。
蕓友葉志丹:
我們中國不是沒有經典,也曾有過高光時刻。但隨著歷史的變遷和西方思潮的影響,以及我們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使得我們沒有耐力去做自己的經典。現在我們都在反思,都在著急,都想中國的文化地位能匹配經濟地位。
蕓友殷輝:
對,不能是簡單地把中國以前復原的東西拿出去,那是古董,不是時尚更不是創新。
蕓友葉志丹:
所以剛開始的紐約時裝周也經歷了不少才立住了地位。期待中國時裝周,中國時尚周在未來也能成為世界的獨特風景。
莊主總結
一、如何開啟中國服飾時尚文化的自信
多看歷史,讀懂歷史,理解社會和時代文化背景下的藝術特點與核心尤其重要。眼下更是出現了很多無法被大眾審美理解的新時尚風向。我們很難靜下心認真的從文化層面去深究,大多數是照貓畫虎的顯性學習(類似版型,紋樣等)。沒有一個有價值的核心文化或價值觀支撐的國風,都是偽國風,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看很多國潮國風會覺得有些奇怪。曾經我們的自信是來自歷史。但是現在隨著國家強盛,慢慢的我們到了需要強大自信的階段。
二、服飾時尚文化對世界觀影響的重要性
頭部品牌的影響范圍大,吸引具有相同世界觀的消費者,也可能對接收到這種價值觀的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或者說使人潛意識里原有的不清晰地價值觀盲目顯形。
三、自信來自基礎,品牌出自格局,結果得自責任
我們每個人一步步去做這個行業都是在逐步形成我們中國自己的時尚文化體系。需求產生文化,文化產生時尚這是表象,表象形成品牌,品牌構成新的、對自己有利的新文化和體系,基于這個再出現新的時尚。國內的品牌建設仍然更重視品牌熟知程度,并愿意為此放棄前期的品牌價值,導致后期成長有限。所以我們要使勁學習,向外輸出需求,形成影響力核心。國力代表著未來,中國還有很大的空間。現在國際上對中國的很多關注源自好奇,并不是對審美的真正認可。
文字整理:張懷楷
文字編輯:陳暢
美術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