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產業是湖南省的傳統產業,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全省市場監管部門纖檢機構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協同工信、發改、商務等相關部門,著重在激活發展動能、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質量提升三個方面發力,積極推進湖南省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
激活產業發展動能,蓄力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質量管理,督促、指導紡織服裝產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產品質量主體責任,加強原材料質量管控,從源頭上保障產品質量。建立原料溯源臺賬制度,籌建檢驗檢測實驗室,提高自檢和質控能力,嚴格落實產品出廠檢驗制度。二是拓展銷售模式,積極利用新媒體拓寬銷售渠道,打破傳統銷售的時空限制、信息壁壘、成本制約。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設計成果的轉化和運用,開發個性化定制和創新示范服務,提高產品和服務附加值。舉辦各類會展、時裝周、設計大賽等活動,拓展品牌交流展示渠道,提高“湘品”美譽度。四是創新內生動力,突出提升四個“能力”。即提升智能制造能力、綠色制造能力、再生循環發展能力和自主研發能力,加快差別化、功能化、綠色化新型纖維材料研發,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加快成果轉化。
大力優化營商環境,賦能高質量發展。一是突出政策賦能。加大對紡織服裝產業質量提升的專項資金投入和減稅降費力度,加強銀企合作,降低融資門檻;完善產業鏈條,圍繞從紡紗、織造、染整到產品的全鏈條開展針對性招商引資;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建設,優化區域規劃、產業布局,培育龍頭企業,扶植中小微企業,做大做強產業集群。二是突出種植賦能。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形成規模化種植;做好棉花目標價格補貼工作,保障棉農和棉企利益;以價格補貼形式提升麻農收益,調動麻農種植積極性。三是突出協會賦能。推動成立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和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支持產業協會制定行業規則、行業標準、團體標準、行業規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進行業自律,改變行業無序競爭狀態。四是突出監管賦能。加大監督抽查力度,深入開展質量執法,嚴厲打擊違規違法生產行為;創新監管方式,打造質量體檢、風險監測、智慧監管等產品質量創新監管模式。五是突出品牌賦能。積極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企業”等質量評價活動,完善省長、市長質量獎評選機制和評價標準,推進“瀟湘名品”認定工作,培育發展產業集群和知名品牌示范區,打造培育紡織服裝行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具有競爭力的優勢品牌企業。
促進產品質量提升,服務高質量發展。一是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大力推進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的制修訂,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提升標準化水平。政府部門引領、獎勵標準提升,鼓勵纖檢機構、科研院校、行業協會、生產企業因地制宜研發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增強行業話語權,助推企業持續高質量發展。二是加大質量監測力度。完善質量監測體系,制定纖維及纖維制品監測規范,建立健全紡織服裝生產經營企業質量檔案和企業質量誠信體系,形成質量監測長效機制。強化監測結果運用,將質量監測結果作為市場監管部門約談、問責、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依據。三是提升監管服務能力。加強市縣兩級紡織服裝產品監管人員業務學習和培訓,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提升纖檢機構對民生關注的重點產品及新型纖維、新型面料、功能性面料的檢測能力。四是開展質量技術幫扶。市場監管部門及其纖維檢測機構應積極開展“技術幫扶”“巡回問診”“免費檢驗”“陽光纖檢”等活動,幫助企業提升技術、提升標準,促進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建設檢驗報告電子查詢平臺,方便企業快速查詢質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