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21年,中國紡織工業抗住了新冠疫情的沖擊、接住了原料價格波動的大盤、頂住了貨運價格高漲的壓力、熬過了部分地區限電限產的影響,行業表現出了強大的發展韌性與活力,實現了“十四五”的良好開局。
但是,回望2021我們走過的路,還是有諸多困惑和不解縈繞在腦海。
成績固然可喜,但2021年“前高后低”的態勢也讓我們對未來產生了焦慮。新冠疫情演變趨勢和我國面臨的國際合作環境均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對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經濟工作目標,紡織工業應該如何落地?2022年行業的韌性和高質量發展能力能否再次經受住考驗?
為了解答以上疑問,本刊公眾號特別策劃了【復盤2021 前瞻2022】系列報道,以求幫助行業更加從容穩健地邁入2022。
《中國紡織》:2021年的棉花大戲已經落下帷幕,在您眼里這一年影響棉花市場最重要的幾個因素是什么?
銀河期貨劉倩楠:
對比往年,2021年的棉花市場總體來看還是存在著很多這一年獨有的影響因素。在這些影響因素的作用下,2021年的棉花市場存在著極強的特殊性。
首先是“新疆棉”:2021年3月份H&M事件將美國禁用新疆棉的即成事實推到了風口浪尖。盡管中國民眾及企業對于歐美相關品牌進行了的抵制,也對相關品牌在中國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是美國將新疆棉列入了禁止進口的清單,這一政策對新疆棉的打擊還是很大的。
美國時間12月23日,拜登簽署了新的涉疆法案,由于三月份的事件,市場對于這個利空影響已經產生了免疫,從價格的走勢來看,這次簽署協議對市場影響并不是特別大。但是我們認為后期真正執行階段恐怕還將對市場產生較大的沖擊。
其次是疫情的影響:2021年東南亞疫情再次爆發導致東南亞的許多出口訂單回流到中國市場,特別是二、三季度,我國下游的紡織品服裝企業承接了大量印度、越南等國家的出口訂單。然而,隨著印度、東南亞疫情得到控制,四季度國內的出口訂單有所轉差。尤其是在2021年11月份全球爆發奧密克戎病毒后,全球對棉花的消費也產生了較大的擔憂,棉花價格出現短暫的大跌。盡管然2021年國內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疫情仍然對棉花的消費預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第三個因素是籽棉搶收:新疆籽棉搶收年年有,今年搶收特別嚴重。2021年新疆棉產量同比減少,預計減產幅度在10%左右。最近兩年新疆軋花廠大部分的盈利情況都比較好,導致一起企業,尤其是國企擴大經營規模,而且新設備的加工能力都非常強,新增一條生產線的生產能力可能是之前的兩倍,籽棉加工產能過剩現象嚴重。此外有些企業為了擴大經營規模提前鎖定棉花資源,剩下給私營企業的資源其實不太多。以上等原因導致今年籽棉價格開稱價格非常高,之后價格也是持續走高,導致軋花廠生產成本高企,綜合計算下來,新疆棉的成本在23000元/噸-25000元/噸。
最后是能耗雙控:2021年前8個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用電量同比增加25%,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13.3%。隨著國內“雙控”政策的加碼,我國紡織大省江蘇、新疆、廣東、福建以及浙江都面臨著較大的控制用電壓力,9月中下旬開始這些地區的工廠大部分都陸續實施了拉閘限電甚至停產等措施。嚴格的“雙控”政策實施嚴重影響了國內紡織服裝產業鏈的通暢性,對紡織服裝整個產業鏈影響非常大,傳導至棉花市場也在價格波動上有所體現。
《中國紡織》:2021年棉花價格一路走高,您認為是哪些因素在助推這樣的價格走勢?背后隱藏的行業深層矛盾是什么?
銀河期貨劉倩楠:
首先一個因素是“連續去庫存”。國內棉花從2015年開始連續去庫存,國儲庫存從2015年的1100多萬噸下降至2021年輪出結束后的不到50萬噸,庫存下降非常明顯。當然最近兩年國儲可能也進口了一些棉花作為儲備,具體的量仍沒有確定的數據,但是即使假設有200萬噸的量也難改目前國儲庫存低的事實。這是今年棉花價格大幅上漲的基礎。
其次是“貨幣放水”。從2020年全球爆發疫情以來,美國貨幣放水量特別大,引起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漲。而棉花也是水漲船高,價格持續上漲。此外美國大放水也導致居民的采購能力增強,2022年棉花的需求的確是較好。
最后一個因素是產能擴張、產業集中度提高:前幾年國內的軋花廠盈利情況較好,許多軋花廠都開始產能擴張,最近兩年新疆軋花廠產能大增,導致新疆籽棉出現了僧多粥少的狀況,搶收情況一年比一年嚴重。另外隨著最近幾年央企國企在新疆的布局,從種植端到軋花廠再到貿易端,這些企業依靠資金優勢在新疆開疆擴土,行業產能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在棉花產業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強。
《中國紡織》:對以往年,2021年棉花市場總體呈現哪些比較明顯的趨勢?
銀河期貨劉倩楠:
棉農話語權增強:隨著蛋卷棉的推廣以及棉農的專業化規模化的增強,棉農的話語權在2021年明顯增加。
期貨波動大:各種量化基金進入期貨市場以后,增加了期貨市場的波動性,棉花的波動較之前相對略大一些。
強現實弱預期:2021年四季度由于市場對未來消費的擔憂,棉花市場呈現強現實弱預期的局面,也就是說現貨價格最強,其次是近月合約,遠月合約較弱,呈現出明顯的back結構。
《中國紡織》:進入到2022年,棉花市場呈現出國內棉價傳導不暢,內外棉價差也處于歷史最高水平等情況,市場壓力重重,后市波云詭譎,您如何分析當下棉花市場的局勢?
銀河期貨劉倩楠:
首先看皮棉成本。2021年第四季度由于籽棉收購成本高企導致軋花廠皮棉售價也持續在高位。雖然第四季度棉花下游紡紗廠的需求情況已經轉差,紗布庫存增加,企業紡紗利潤轉為負甚至有些企業虧損明顯,甚至在11月份由于奧密克戎病毒來襲期貨價格大跌,但是現貨價格仍然堅挺,軋花廠抗價心態明顯,成本端的支撐對棉花價格影響作用很大。
其次看供需和庫存:雖然從長周期的角度來講,對棉花價格影響最重要的因素肯定還是供需和庫存因素。但其實,最近幾年我們感覺宏觀市場對棉花的影響更大,比如中美貿易戰,比如新冠疫情,比如宏觀放水,但是最終我們都能夠將這些因素回歸到內在的供需因素上。
而當前棉花市場經過幾年連續的去庫存,特別是國儲庫存從2015年1100多萬噸下降至目前我們知道的不到50萬噸的庫存,庫存下降幅度非常大,在這個因素基礎上,即使當前是新花上市期疊加消費轉弱,甚至有疫情的利空因素影響,但是棉花價格下跌的幅度依舊相對有限。
外盤價格走勢:棉花的內外盤關聯性非常高,美棉和鄭棉的相關性長期保持在95%以上,特別是最近棉花的持續走強很大原因是由于外盤的持續走強。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花價格大幅上漲,帶動著我國進口棉紗的報價持續上漲,再加上美棉也因為潛在的銷售簽約預期導致價格走勢偏強。以上因素不僅僅是在真實的供需上對棉花價格有影響,在氛圍上也對國內的棉花價格走勢有較大影響。
《中國紡織》:在內外環境不確定性越來越強的當下,您如何預估2022年棉花價格的走勢?
銀河期貨劉倩楠:
對于2022年的棉花價格走勢,我們認為將呈現先強后弱的趨勢。
短期內在強勢外盤和成本端的支撐下棉花價格可能將維持針對偏強的局面。然而未來隨著美國宏觀貨幣政策的收緊預期,疊加未來消費端的弱勢,以及新年度農民種植意向增加,棉花價格中期走勢有向下的壓力,但是考慮國儲連續去庫存后,當前國儲棉庫存已經降至了歷史低位(國儲進口棉量未知),預計未來向下的空間相對有限。
鏈接
劉倩楠,畢業于東華大學,目前就職于銀河期貨有限公司,擔任棉系分析師,熟悉相關產業的套保、基差和期現交易。參與了公司重大客戶的開發及維護工作,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培訓和套保、套利、基差交易等案例。曾在中國證券報、期貨日報等媒體上發表多篇文章和觀點。獲得了鄭州商品交易所2019、2020、2021年度棉花高級分析師稱號以及鄭商所資深高級分析師稱號。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