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2月21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圍繞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推動養老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規劃》認為,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結構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主要體現在農村養老服務水平不高、居家社區養老和優質普惠服務供給不足、專業人才特別是護理人員短缺、科技創新和產品支撐有待加強、事業產業協同發展尚需提升等方面,建設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的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任務更加艱巨繁重。《規劃》提出要改革創新,擴大供給。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服務業多業態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制造業創新示范高地。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動老齡事業與產業、基本公共服務與多樣化服務協調發展,努力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對于發展目標,《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齡事業和產業有效協同、高質量發展,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加快健全,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規劃》特別強調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發展壯大老年用品產業。加強老年用品研發制造,大力開發滿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老年生活用品。重點開發清潔衛生、飲食起居、生活護理等方面產品,提升成人尿褲、護理墊、潰瘍康復用品等產品的適老性能。促進優質產品應用推廣。制修訂一批關鍵急需的老年用品和服務技術標準,促進質量提升,規范市場秩序,引導消費者正確選擇和使用。建立老年用品產品目錄,適時進行評估并動態調整。對自主研發、技術領先、市場認可的產品,優先納入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鼓勵發展產業集群。鼓勵國內外多方共建特色養老產業合作園區,加強市場、規則、標準方面的軟聯通,打造制造業創新示范高地。優先培育一批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產業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推動我國相關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規劃》還提出促進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級。強化老年用品的科技支撐。加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信息技術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領域的深度應用。加強老年科技的成果轉化。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老年用品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成果轉化、服務創新及應用推廣,促進產業創新。支持在老年用品領域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關鍵共性技術產業化。加強老年用品領域知識產權保護,依法保護相關專利、商標和商譽等合法權益。發展健康促進類康復輔助器具。加快人工智能、腦科學、虛擬現實、可穿戴等新技術在健康促進類康復輔助器具中的集成應用。支持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鼓勵推出適合老年人的體育服裝、鍛煉器材等產品以及健身指導、競賽參與等服務。《規劃》部署了9方面具體工作任務,包括織牢社會保障和兜底性養老服務網,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覆蓋面,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撐體系,大力發展銀發經濟,踐行積極老齡觀,營造老年友好型社會環境,增強發展要素支撐體系,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針對發展銀發經濟的提法,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說,《規劃》專章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在養老五年發展規劃中是首次。發展中國特色銀發經濟,要堅守政府?;?、兜底線職能,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均等可及的服務和產品;同時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社會資本等不同資本,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等不同組織的作用,推動壯大國內市場。通過建立系統性、整體性的產業發展政策推動銀發經濟健康穩步可持續發展。據了解,2021年國家統計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預計到2030年老年人將占總人口的1/4。這樣的人口基數讓人看到了銀發經濟的巨大潛力。作為“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的紡織業,也必將在銀發經濟發展中大有可為。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