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制造業的基石。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也在積極尋求突破,政府已明確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但全面實施智能制造不僅涉及工廠內部流程的改造,也意味著工廠外部生態的變革。毫無疑問,改變已經發生,中國工業企業如何部署智能制造迎接變革?
引進自動化設備是企業實現智能制造的前提,對于工業制造企業來說,用機器換人,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提高了生產精度和效率,有顯而易見的優點。
例如:毛巾自動化加工單元
以前傳統生產線:人多,勞動強度大,工序冗長,效率低,環境糟糕,企業想改變,又有心無力。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家紡行業自動化技術已是成熟階段。一卷面料進去,從上料、布料裁剪、縫制、加標,再到最后的疊料處理,每一步都自動完成。
毛巾傳統縫紉機作業:日產能1200片(視車工的熟練程度)
毛巾自動化加工單元:日產能40000片(普工即可輕松作業)
使用“毛巾自動化加工單元”能提升毛巾加工的品質和效率,可以大幅度的節約勞動力成本,降低對操作工熟練程度的要求,確保毛巾批量加工的品質一致性。
之前:傳統生產線從裁剪車間到縫制車間需要幾十個工人;如今,引進了10套TPET品牌的“毛巾四邊縫自動化加工單元”,只要幾個普工即可完成之前幾十個熟練工的生產量,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該公司全年生產清潔用品毛巾1億多條,大部分出口歐美地區。得到客戶的廣泛好評,產品供不應求。
如果企業制造始終一成不變,那么很快就會被時代所淘汰。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對制造企業帶來的沖擊是非常劇烈的,要想在夾縫中生存下來,傳統企業必然要走向智能制造,數字化運營。
智能科技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未來企業部署智能制造重點:數字化工廠、設備及用戶價值深度挖掘、工業物聯網、重構商業模式等。
數字化工廠以端到端數據流為基礎,企業打通數據三流的連通,即生產流程數據、產品數據流以及供應鏈數據流。將各個自動化加工單元通過物聯網、5G網絡等實現設備網絡連接,在任何地方都可通過工業物聯網平臺獲取生產現場信息,實現家紡行業生產線中設備聯網管理和遠程運維服務,實時監控家紡生產各環節的效率、產量、工時等,實時進行生產管理。通過構建家紡智能生產線網絡,可以實現家紡制造業的大數據采集、分析和智能服務,從而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達到將傳統家紡工廠升級改造成為智能工廠的目的。
圍繞設備進行價值挖掘可以說是制造企業的天性。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透明的產品定價,制造企業不得不尋找新的價值來源。在研發設計,在銷售階段,在售后階段,挖掘更深層次數據,并進行分析、預測性開發等,以便為企業創造更多服務機會。
智能制造要求制造系統具備感知、分析、決策和執行的能力,如面向感知的物聯技術,面向分析的工業大數據分析和面向決策及服務的應用平臺。以數據洞察指導行動,從而提高效率,或者與服務交融創造新價值,才是物聯網的核心。把自動化加工單元和其他智能化設備連網,通過將智能硬件終端采集到的數據上傳到工業物聯網平臺,構建由工業物聯網平臺、自動化加工單元、工業APP組成的遠程管理監控網絡架構。
智能制造不僅能夠幫助制造型企業實現降本增效,也賦予企業重新思考價值定位和重構商業模式的契機。現在很多家紡企業,都在說要進行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但企業數字化轉型絕對不是簡單的機器換人,而是要推動企業關鍵設備和環節上云上平臺,實現企業生產與運營管理的智能決策和深度優化。通過商業模式創新來重塑工業企業在數字化條件下的物資鏈、服務鏈、價值鏈。
柔性化生產、數字化管理是家紡制造企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而自動化加工單元正是家紡智能制造落地最有效的抓手。通過5G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型信息技術,讓“人員-機器-網絡”“云服務-信息傳送-移動終端”融合在一起,形成“工業互聯網+”家紡智能產線,打造智慧工廠,達到家紡制造過程中信息流、工作流、物流的有機融合,這是未來家紡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和賽車道。
聚焦家紡產業的智慧聯動,提供最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
文章來源:e紡云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