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的宜春夏布畫傳習所,就設在狀元洲之上的狀元閣之內。
一進狀元閣,任靜就如平日一樣,拿起雞毛撣子,為他的每一幅作品拂去塵灰。
任靜抱起創作要用到的畫布,逐一鋪開在漢白玉的圍欄上。
每次創作前,都需要提前配制好夏布畫所需顏料,這可是他的獨門秘方。
在夏布上繪畫和在宣紙上作畫大不相同,需要有獨特的技法。
今天是周六,下午是學員授課時間,任靜在手把手教小徒弟畫枇杷。
任靜夏布畫作品《采蓮》
任靜夏布畫作品《榨坊油》
江西宜春,得名于“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氣如春,四時咸宜”之美譽,因物產豐饒,亦有“農業上郡”之稱,尤其盛產優質苧麻。
以苧麻為原材料制作的夏布,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適宜紡織各類衛生保健用品,被公認為“天然纖維之王”。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經開始從事苧麻種植,并集苧麻織為夏布。經過千年的技藝積淀,得以讓宜春夏布之名蜚聲海內外。
如今,在宜春說到夏布,不得不提到任靜和由他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宜春夏布畫。
遙想當年,任靜的祖父任鈞恒以幫人做腳夫和幫大戶人家作長工為生,后來偶然在夏布蚊帳上畫上各種美麗的花紋圖飾,繼而使這門手藝成為一個職業,農閑時以上門或攬活的形式,幫人家畫夏布蚊帳換取吃飯和錢物。
如今,任靜傳習祖上技藝,經過不斷研究探索,解決了夏布畫不易上色、不暈洇等諸多難題,摸索出一整套夏布畫繪制技藝。憑借在中國美術學院、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等院校,求學時積累的專業素養,任靜致力將鄉土民俗與傳統夏布畫相結合。
為了讓他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勃勃生機,任靜在宜春狀元洲公園的狀元閣開辦了公益性質的“宜春夏布畫非遺傳習所”,遴選學徒傳授夏布畫核心技藝,并先后在宜春技術學院、宜春洪江中學和沁園小學等課堂開班授課,先后培養夏布畫學生近三百人。
新聞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