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報記者 賈榕
編輯| 王亦一
3月15日晚間,國際油價繼續遭遇重挫。其中,WTI原油價格一度跌至94.9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價格最低跌破98美元/桶,雙雙跌破100美元/桶關鍵位,單日最大跌幅均超過了7%,創下今年3月1日以來的最低點。“終于跌了,不管怎么說,是個盼頭。”在朋友圈中,有紡織人感嘆。不過,國際油價的暫時下跌,能否影響到我國紡織行業原料的價格走勢仍是未知數。根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502億美元,同比增長8.9%(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6.3%),其中,紡織品出口247.4億美元,同比增長11.9%(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9.3%),延續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良好增長態勢。外貿出口雖實現“開門紅”,但今年以來,匯率波動、疫情反彈等外部因素交織,使紡織企業經營依然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風險挑戰明顯增多。據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0.3%,化工原料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7.3%。目前,不確定因素已經對面料行業的供給端帶來影響,其中,影響較大的就是滌綸長絲的價格走勢。截至3月9日,聚合成本約為7495元/噸,較春節前上漲15.68%,而滌綸長絲POY150D/48F價格為8350元/噸,較春節前上漲7.05%。隆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化纖事業部分析師齊金月對《中國紡織報》記者表示:“2月以來,受嚴寒天氣及地緣政治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強勢上漲,對聚酯原料端的成本形成支撐,帶動滌綸長絲價格出現持續上漲。”盡管眼下油價出現大跌,但今年以來的油價漲幅仍然可觀,紡織原料市場仍處于調整之中。齊金月分析指出,在地緣政治影響下,國際油價目前的走勢仍不明朗,但從原料端看,3月成本端短期內依舊高位振蕩,價格相對堅挺。波動的原料市場影響的顯然不止是滌綸長絲,近期的染料價格也開始上調。受外部因素影響,加之染料企業限產,造成染料貨源緊缺。3月6日,多家染料企業報價出現上調,其中,分散染料價格上調1000元/噸。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紹興熱電公司近期已經下達通知書:因為國內現貨煤源供應緊張,加之電廠庫存持續下降,3月蒸汽價格或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請印染企業合理安排生產,盡量避開高煤價峰期。“影響暫時可控。原料價格波動風險其實從去年第二季度就已經顯現,所以公司今年年初在做經營規劃時,就對原料整體走勢有一定規劃考量。”江蘇一家大型紡織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突然的原料價格大幅上漲,雖然公司難以預判,但擁有完備的采購平臺和原材料戰略合作伙伴及必備儲備,能相應消化掉風險。不過,面對原料價格上漲,中小企業的應對能力往往不如“頭部”企業。中國柯橋紡織指數顯示,2022年1~2月,中國輕紡城面料市場實現成交額233.28億元,同比下跌33.27%。3月1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這一情況仍未出現緩解,服裝面料銷售仍呈現連日成交環比小跌的態勢。其中,純棉面料、滌粘面料、滌氨面料、粘膠面料、粘毛面料、錦棉面料、麻粘面料成交價量不等量下跌,拉動服裝面料價格小幅下跌。一家柯橋面料企業的銷售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由于原料價格上漲疊加海外訂單取消,部分外貿公司的經營已舉步維艱。“由于去年廠房到期,我們認識的好幾家外貿公司都沒有續租了。”該負責人坦言,成本價格的波動,對外貿企業影響格外明顯。“現在,很多外貿公司為了應對原料價格的波動,交期在后半年的訂單都選擇不報價,以便觀察后續匯率波動、原料價格走勢與國際局勢發展。”“原料漲價對企業的影響很大。以前的原料行情總是旺季漲淡季降,但是今年很多原料價格始終居高不下。更棘手的是,3月13日,我們接到合作物流公司暫時停運的通知,公司正在加緊對相關事宜進行處理。”一家廣州中山地區的面料企業負責人無奈地對記者說。“原料價格的不穩定,最直觀的反應就是服裝品牌的訂單量在減少。雖然服裝品牌下單款式目前還是那么多,但是每個款式的下單量在下降。比如,一家客戶原本計劃下單3萬米,但今年就只采購了不到1.8萬米,相對比較保守。”江蘇匯鴻紡織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徐賢佑說,“如果消費者反應比較好,那么客戶就會對幾個款式單獨追加下單量。對于服裝品牌而言,這樣最安全、高效,但是對于我們面料企業而言,下單量少了,批次不變,我們花費的人工、時間等成本基本不變,這會無形中增加成本負擔。”匯鴻紡織的情況并非偶然。近兩年,一場由原料價格上漲引起的“蝴蝶效應”正在波及整個紡織產業鏈。跟漲目前是面料印染企業最直接的應對方式。3月9日以來,廣東汕頭、浙江紹興部分面料印染企業開始調整產品價格。“因各項成本持續上漲,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公司決定把針織類面料價格上調0.5元/米、梭織類面料上調0.1元/米。”“由于原料及能源價格大漲,導致加工成本攀升,本廠決定從3月10日起對下單的化纖類產品上調500元/噸。”“我們已就原料價格上漲的情況與主要客戶進行協商,對部分產品的銷售價格進行調整。”徐賢佑指出,提價在所難免,不過,公司同時也在逐漸改變產品結構。“比如開發1.0、2.0、2.5代產品,這些產品的面料成分大體一致,但細節有所不同,導致價格有所差別,讓下游企業有更靈活的選擇空間。”不過,仍有部分面料企業對于提價普遍非常謹慎,他們首先還是考慮勒緊褲腰帶、精打細算省成本。“我們對長期熱賣的面料提價很謹慎。整個行業當前的競爭壓力還是非常大的,市場依舊處于供大于求的態勢。一旦產品漲價,采購商就可能會選擇其他企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今年的原料“漲價潮”何時迎來拐點,現在預測仍為時尚早。業內人士表示,本輪漲價或將持續較長時間,對于面料企業來說,最根本的還是要持續實現產品升級、技術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當有了產品“硬實力”作為支撐,再加上在品牌、營銷、服務等方面的持續投入,不論環境怎樣變化,都能牢牢抓住下游品牌的心。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