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報記者 王丹陽
編輯| 王亦一
近日,一批針織產業鏈上市企業陸續發布了2021年度及2022年1~2月業績預報。《中國紡織報》記者分別梳理了健盛集團、智紡國際、德運控股、盛泰集團等4家企業披露的業績預報情況。梳理中發現,盡管受國內外疫情反復的影響,以及原材料價格、運輸成本上升等市場挑戰,幾家企業對于未來市場仍有信心。多數企業表示,2022年企業基本處于產能穩定,蓄力穩增長賽道。尤其是在針織行業的一些細分領域里,仍有較大成長空間和市場發展潛力。比如,在棉襪及無縫織造領域,國內外市場對棉襪及無縫服飾資源的需求呈現出高增長態勢,健盛集團隨著企業產能的持續爬升,實現了產品利潤的增長;智紡國際在業績承壓的情況下,通過聚焦產品的提檔升級,使企業擺脫困境;專注花邊制造德運控股通過自主創新快速發展,以穩固市場競爭力。盛泰集團搶抓數字化契機聚焦智能化擴產,2021年度業績表現亮眼,實現利潤增長240.43%。
今年1~2月,針織龍頭企業業績增長勢頭穩健,彰顯發展韌性。近日,浙江健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2年1~2月主要經營數據,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3.55億元,同比增長38%;實現歸母凈利潤約4800萬元,同比增長136.69%。恢復到疫情以來的最好狀態。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健盛集團表示主要是2022年1~2月,公司主營業務中棉襪業務穩健增長,無縫服飾業務增長較快,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經營開局。其中,預計1~2月棉襪業務實現營收約2.3億元,同比增長25%,無縫服飾業務預計實現營收約1.2億元,同比增長70%。另外,報告期內,公司棉襪業務憑借美國襪子品牌BOMBAS等高端客戶較高的銷售毛利率,凈利潤延續了去年以來較高水平,在15%左右。無縫服飾恢復性增長較快,同時憑借俏爾婷婷多年無縫織造經驗,公司推行精益化生產,結合貴州省和越南工廠的成本優勢,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 資料顯示,健盛集團是一家全球化和產業鏈一體化的針織運動服飾制造企業,于2015年于上交所掛牌上市,公司上市之后穩步擴大產能,相關領域產品多元化,和下游品牌商建立直接合作關系。目前健盛集團主要從事全球棉襪以及無縫服飾的OEM、ODM制造業務,產能遍布國內外。在浙江杭州、紹興、江山、貴州黔東南等地,以及越南清化、興安和海防都建有生產基地。截至2019年底,公司約有近萬名員工,7000多臺先進的意大利織機,年產棉襪約3億雙,無縫內衣逾2000萬件。目前,健盛集團與彪馬、迪卡儂、優衣庫、安德瑪、蓋璞、耐克、阿迪達斯等多個品牌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據了解,目前健盛集團在越南工廠的無縫服飾織造產能利用率已達80%。近兩年,在國內外疫情反復的影響下,公司不僅未停滯反而擴產。今年,公司在貴州省及越南清化和越南興安的生產基地投產后,還將新增100臺織機,棉襪產能將在3.6億雙的基礎上新增6000萬雙,預計2022年全年產能利用率或將翻倍,主營收入實現顯著增長。健盛集團表示,2022年公司將從計劃、物控、數字化、精益化、流程化五方面加強企業管理,實現高品質、低成本、短交期目標。加快貴州基地、興安基地建設和發展,力爭在2023年成為新利潤的重要增長點。同時,還將加快越南興安無縫二期、貴州省健盛二期、貴州省鼎盛二期達產、越南清化二期重點項目建設。
近日,智紡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年度業績預告。報告期內,公司虧損至少3000萬港元。對比2020財年,智紡國際全年實現主營收入1.21億港元,實現凈利潤611.1萬港元。 對于業績由贏轉虧的原因,智紡國際表示主要是基于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所致。一是2021年3季度客戶未償還的貿易應收款項約4610萬港元,公司已提出法律訴訟;二是集團進行更多市場推廣活動,導致營銷費用增加約80萬港元;三是由于年內廠房及設備折舊增加導致的計提減值虧損約110萬港元。資料顯示,智紡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生產和銷售功能性針織面料的投資控股公司。其主營的功能性針織面料分為保暖面料和涼感面料兩大類,目前備受內衣市場青睞。智紡國際生產的功能性針織面料和服裝產品,主要直接銷往內衣及服裝品牌商、采購代理及服裝制造商,包括高端內衣品牌愛慕、博尼、安莉芳,以及快消品牌伊藤忠等。近年來,功能性針織面料的研發應用受到全世界前所未有的關注,功能性針織面料企業也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智紡國際表示,國內外疫情反復,產能、產效提升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上漲等多重挑戰下的市場環境造成公司2021年度業績大幅下降,而這或將影響到今年首個季度的營收目標。2022年,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功能性針織面料及服裝市場仍將充滿挑戰,智紡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將主動迎合新時代下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抓住抑菌、生態,環保功能性針織面料的機遇,加大自主研發投入,用科技力量不斷為消費者創造更優質的抑菌防護面料。通過聚焦產品的提檔升級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恢復業績增長勢頭。
近日,花邊制造商德運控股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集團預計2021年度凈利潤將與上年的4380萬元相比減少40%。對于凈利潤增長不明顯的原因,德運控股表示,主要是受疫情及環保限電政策影響,導致廣東地區客戶業務活動中斷工效降低,且原材料價格和其他生產成本上漲,以及公司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后研發支出增加共同影響所致,導致2021年度的主營收入或下降20%~30%。2022年,公司將加強管理、做好成本管控,加強研發費用預算管理。資料顯示,德運控股有限公司總部位于“中國花邊名鎮”福建省福州市長樂鎮,是一家從事花邊研究、開發和生產以及染色定型配套服務的紡織企業,產品以中高檔女性內衣用彈力花邊、彈力面料為主,業務主要聚焦于國內地方市場。目前,德運控股年織造能力達500噸坯布、染整加工能力達15000噸染整面料。截至2021 年上半年,公司來自福建地區的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的63.4%,來自廣東地區的收入占比24.9%。據了解,德運控股所屬的花邊行業近年來在自主創新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市場需求正不斷擴大,行業景氣度較高,作為花邊巨頭的德運控股業績逐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德運控股分別實現營收1.46億元、1.72億元和2.03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679.4萬元、3155萬元和4185.1萬元。2021年1月,公司在中國香港重新上市。2021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9508.7萬元和2120萬元。憑借在設計、功能、質量等多方面的優勢,德運控股生產的花邊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泰國、越南、巴西、柬埔寨及拉脫維亞等國家。德運控股表示,其受到市場青睞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對品質的嚴格把控,從而提升了市場核心競爭力。
春節假期結束以來,浙江盛泰服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針織成衣產能持續滿負荷運轉,公司預計2021年將實現凈利潤3.0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25%;睿能科技預計2021年歸屬凈利潤贏利0.857億元,同比增長240.43%。近年來,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與推進為紡織行業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作為服務于國內外中高端品牌的跨國紡織企業,盛泰集團抓住數字化的契機,聚焦智能化擴產,積極尋求革新和突破。近日,浙江盛泰服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又與深圳市藍鷹立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啟動了“領航之旅”全球 SAP 項目,標志著盛泰集團為實現千億戰略目標,正式開啟數字化轉型。科技提升產能,數字化實現降本增收。傳統針織企業向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利用數字化工具快速使企業內部管理流程固化、規范化,從而繼續優化,最終達到降本、增收、增產的目的。盛泰集團表示,未來5年,公司將堅持以優質的面料生產、卓越的成衣制作為驅動,加強大客戶粘性,通過完善國際化布局、提高自動化水平和提升產品供應水平,實現由產品競爭到產業鏈競爭的轉變。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