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論今看潮繡
粵繡是我國四大名繡之一,與蘇州蘇繡、湖南湘繡、四川蜀繡齊名,而又獨具特色。粵繡歷史悠久,主要分為廣繡與潮繡兩大派系。
其中潮繡歷史悠久,形成于唐代,鼎盛于明清。其扎根民間,融匯當地木雕、木偶、瓷板畫、泥塑、剪紙等民間工藝風格,形成豐滿墊高浮凸的繡面,展示立體浮雕效果,特別講究象形、質感、紋理、層次,“立體墊高”是潮繡有別于其它名繡的顯著特征。其圖案秀麗,色彩濃烈,造型立體,金碧光焰。
在潮汕的工藝美術門類中,民間從事刺繡專業人員超過10萬人(還不包括抽紗工人),而且新品種層出不窮的,首算潮繡。
據史書記載明代是中國織繡藝術史上頗為自豪的時代。自宋以來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織繡傳統在明代得以發揚光大,并確立其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20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潮州刺繡發展的鼎盛時期。尤其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潮繡一直是國家領導人贈送各國元首和國際友人的重點禮品。胡錦濤主席出訪加拿大時,曾贈送加拿大總理一幅K金亂針繡《下山虎》。外交部也曾贈送給英國首相一幅雙面立體墊繡《丹鳳朝陽》。
說到潮繡國禮印象,讓小編這個門外漢印象最為深刻的那就是中國非遺文化海外第一股圣地亞金鼐文化發展控股集團的繡品,可謂堪稱上品中的極品!
下面先讓我們來領略潮繡那富有色彩濃艷金碧瑰麗特色的國禮印象吧!!!
《丹鳳朝陽》。
外交部贈送給英國首相一幅雙面立體墊繡
《下山虎》
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加拿大時送加拿大總理國禮
《金牡丹》
2013年收藏于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
吳儀副總理贈送俄羅斯普京總統國禮
《荔枝》
2015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訪問贈送澳大利亞大使館
《嶺南春實》
2015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訪問贈送新西蘭大使館
獲獎作品
《鼎盛九洲》
榮獲國際文博會特別金獎
2009年收藏于中國工藝美術館
《五福臨門》
獲第41屆國際旅游品“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獎金、專利號:ZL200730057714
說起潮繡,它色彩濃艷金碧瑰麗的特色,與其起始即為祠堂、民居裝飾和喜慶祀神之用有關。潮汕地區在明正德年間境內祠堂廟宇處處可見,民間迎神賽會逐月有之:“正月燈,二月戲,清明墓祭。神臺帳幔,描龍繡鳳,侍女穿戴,咸施彩繒”。城南安濟圣王宮,每逢神誕日,鄉民還愿祭神,神袍年年更新,“各以重金聘繡莊名師,一袍百數十金,其隆重虔誠,世不多見。”故此,明朝刺繡就很發達,府縣衙門內設有專職繡花匠,為官史制衣飾和繡補心。
城鎮上也有專門的繡莊作坊,還有遍布城鄉的副業刺繡,“農耕女不事耕耘,以針線互夸,凡女子十一二歲,其母即為豫治嫁衣,故織衽刺繡之功,雖富家不廢也。因此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織綞刺繡。
到了清代,刺繡在潮州民間更為盛行。潮州繡工技巧也非常之精巧,而且男子精于繡功。那時刺繡藝術就這樣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實用裝飾品上。
如今縱使過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對于潮繡,它依舊是那么精美,依舊能夠驚艷我們的生活。任時光荏苒,記憶中的線仿佛一牽一引中,引出了很長很長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