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產業規模和整體實力,還是從龍頭企業發展水平看,化纖產業在蕭山制造業中一直是一張“王牌”。
數據是最好的說明:2020年全區化纖紡織總產值達850億元,區內實際化纖產能超過500萬噸,占全國化纖總產量的近10%。一個縣(市、區)的化纖搶占了全國近十分之一的產量,足以可見蕭山化纖產業的實力之強。
制圖/俞欽洋
如今,蕭山的化纖產業又有了新的進階之路。在日前蕭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化纖產業再次站到了聚光燈下——明確新材料是蕭山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其中先進紡織化纖材料行業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明晰了3條產業鏈:纖維新材料產業鏈、高端功能性材料產業鏈和國際結算(石化材料)產業鏈。
在轉型升級的浪潮中,在世界級舞臺競技的當下,蕭山新材料產業鏈這張“王牌”如何破圈,如何重塑?蕭山化纖產業又該如何進階?
破圈——從錢塘江南岸到登上世界舞臺,“鏈主”企業引領全產業鏈發展
一條產業鏈的發展與壯大,“鏈主”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蕭山正形成鏈主企業引領、生態企業集聚的融通協作發展格局,攜手打造新材料世界級產業集群。
曾經的魚山島,只是舟山群島中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島,像千島湖水庫中的小島一樣聳立在海洋之上,只在島嶼邊緣地帶才有稍微平坦的陸地。2014年,在國務院提出“國家規劃確定的石化基地煉化一體化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的背景下,為解決PX原料緊缺問題,由榮盛控股的浙石化投資建設的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應運而生,一座綠色石化城在魚山島上崛起。
經過短短五年時間,項目就完成了從立項、開山、填海、設計、建設到一期投產的過程,成為我國大型投資項目審批、建設最快的項目。就在今年年初,二期也已全面投產。
浙石化項目不僅是目前世界上投資最大的單體煉化一體化項目,也是國內迄今為止民營企業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說起這一項目,榮盛集團董事長李水榮興致勃發:“單一基地,一次性統籌規劃4000萬噸/年產規模的煉化一體化項目是比較罕見的。我們4000萬噸/年產規模,不僅僅包括煉油,還包括芳烴、烯烴,是全方位的。光做煉油,很多副產品就浪費掉了,利用率不到90%。我們實行芳烴烯烴一體化后,利用率能達到98%。”
一時間,身為民營企業的榮盛集團,涉足煉化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業內人士指出,就聚酯鏈而言,從資金、技術、準入等各方面壁壘來看,核心競爭力仍是在上游,而上游的關鍵是規模化、一體化;上游成本下降最終不會只讓利給某個單一環節,再平衡后是我國紡織產業整體核心競爭力的長效提升,和全球貿易體系中定價權的掌控。
從滌綸布起家的榮盛,走出了一條產業鏈不斷向上之路。1993年涉足滌綸加彈業務,1998年涉足滌綸紡絲業務,2002年建成聚酯項目,2005年第一條民營PTA線投產,公司進入PTA領域,隨后依托三大基地不斷擴產;2015年中金石化芳烴項目投產,成為首個打通“對二甲苯-PTA-聚酯-紡絲-加彈”全產業鏈的民營企業;同年,集團控股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浙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獲批,進入全面建設階段;2017年9月,浙石化與浙能集團合作參股浙江石油成立,著手布局成品油等主要產品銷售網絡……
織布—加彈—切片紡—聚酯直紡—PTA—芳烴(PX)—煉油,這七次轉型讓榮盛在中國紡織版圖上留下了一個個令人難忘的亮麗轉身,更讓榮盛成了中國紡織業的浙江樣板。延伸產業鏈、投放新產能,企業體量持續攀升,營收也在疫情之下實現令人瞠目的“鏈式躍升”。
同樣作為行業“領頭羊”的恒逸集團,發展道路極為相似——上游產業鏈擴張+下游并購+智能改造升級。
借助恒逸文萊PMB項目,恒逸往上游突破發展到煉化板塊,它的投產意味著恒逸打通了整個石化化纖產業鏈的“最后一公里”,其中蘊含的產業能量堪比再造一個“新恒逸”,提高了在經濟波動時抵御周期波動風險的能力。
在產業鏈向上延伸的同時,做強產業鏈上,恒逸走出“并購”之路。近年來,恒逸集團利用在資本等多方面的綜合優勢,相繼對原紅劍、原龍騰化纖、原明輝化纖等進行收購和重啟,加速在聚酯板塊的規模擴張和整體布局。通過系列收購,目前恒逸集團的聚酯年產能和DTY的產能都大大增強。
從榮盛和恒逸兩大化纖產業“大鱷”可以看到,其在積累原始資本,進行大規模擴張后,占據了相關產業制高點,深度影響行業走勢。“它們積極向產業鏈上延伸,在夯實自身實力的同時,使產業鏈更趨完備,為蕭山化纖產業爭取到了更多機遇與空間。”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組數據最有說服力:“十三五”末,全區化纖制造產值達442.04億元,化纖及紡織服裝總產值則高達850.26億元,是全區產值規模最大的制造業集群。
躍升——從差異化發展到創新式打造,優化升級打通全產業鏈
產業鏈的躍升,不僅僅需要“鏈主”的引領與示范,更需要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發力,以“世界級”為共同目標,不斷創新優化,創建全產業鏈生態。
在益農鎮信益線與益馬公路交界處,一座高約12米的紅色鑄銅雕塑引人注目。雕塑造型別致,主體以紅色為基底,形狀若一條靈動飄逸的絲線,代表著纖維紡絲,大理石六角底座上寫著“益農毛紡走向世界”八個大字。
雕塑旁豎立著一座高大的彩色電子屏,滿滿的“時髦感”讓益農新材料科技園成功“出圈”。園內“臥虎藏龍”,涵蓋了逸宸化纖、慧意毛紡、匯德科技等15家規上企業、近60家小微企業。目前,園區產業單元規上企業主要以化纖紡織為主導產業,重點集聚在紡織裝備、化學纖維、坯布、面料等產業鏈環節。
“由于處在化纖、印染兩大環節中間,因此需要抓住承上啟下的產業鏈發展機遇,在兩大環節中間布局,進一步強化自身實力和優勢。”益農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產業規劃,地處杭紹兩地四大國家級、省級重點產業平臺的“功能鏈接區”,具有較好產業發展區位的益農新材料科技園,規劃面積1650畝,將提升在區域產業鏈、價值鏈中的位勢,打造具有國內影響力的紡織新材料產業園。
參差不齊的上下游企業能否共生共榮,也在影響產業鏈的競爭力走向。核心技術突破能力不足、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不足,是企業普遍反映的問題。龍頭企業拉鏈、優勢企業牽引、政企聯動整合互補資源……身處在“旋渦”中心的蕭山化纖紡織企業也早已意識到了“危機”,不能再啃原先的“老本”,沒有創新,就沒有出路,一些圍繞創新鏈和價值鏈布局產業鏈的新趨勢,正同步產生。
“瞄準產品差異化競爭策略,在新材料的研發上,我們更注重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如可以持續釋放負氧離子的窗簾,絨毛永不倒伏的毛毯,更環保更安全的免染、阻燃材料系列等,這樣也增強了企業抗風險能力。”一家化纖企業負責人表示,化纖紡織是蕭紹地區優勢傳統產業,蕭山聚焦新材料打造產業鏈,讓他們有了更多底氣和信心。
作為蕭山涉足功能性纖維較早的企業之一,浙江東華纖維制造有限公司一直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化纖產業發展的黃金時間,對人才知識的儲備、上下游產業的緊密度要求較高,導致了蕭山化纖產業雖然規模體量很大,但差別化、功能化纖維總量不大。受環境和資源承載能力的約束,依靠規模擴張發展的模式不可持續,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技術含量是唯一方向。”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創新不僅在產品上,更在智能化投入中。走進逸暻化纖的紡絲車間,一臺臺排列整齊的智能設備正在緊張作業,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生產。近年來,逸暻化纖斥巨資啟動智能改造,用工成本大大下降,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利用大數據平臺進行分析,可以精準找出生產上的問題,及時發現解決。”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讓“老樹”開出“新花”,智能制造是蕭山化纖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手段之一。近年來,蕭山通過“搭平臺、育人才、聚服務、促保障”,進一步豐富企業智能化改造的技術能力、專業人才、服務資源和資金要素供給。以頭部企業示范、中間企業帶動為路徑,推動全區傳統化纖紡織企業數字化轉型邁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
重塑——從依靠傳統到重構價值鏈,新材料產業邁向更高更強
一季度產值6億元,同比增長60%,全年預計產值28億元,在經濟大環境整體不夠理想的情況下,位于蕭山南河上鎮的科百特貼出的“榜單”顯得格外耀眼。
走進杭州新材料產業園,很多慕名而來的人顯然都奔著園區明星企業科百特創造的那一層“膜”而去,在新冠疫情下,科百特的過濾膜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有了爆發式增長,被譽為“膜界華為”,特別在生物制藥和半導體兩大領域里,科百特正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
短短幾年時間,科百特在河上的大學生數量從3人增加到2020年底的2000余人,2021年,它的畝均稅收位居全區第一,達到110萬元/畝,成為蕭山制造業閃亮的“黑馬”。
這樣的“鯰魚效應”還在持續不斷中。
在新材料產業鏈中,除了“強鏈”蕭山傳統的纖維產業鏈,在高端功能性材料產業鏈上,同樣動作頻頻。蕭山正緊抓國產替代時代機遇,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應用需求,重點聚焦電子化學品、新能源材料、高端膜材料等領域,發揮對下游關鍵產業的延鏈、強鏈、補鏈作用,完善我區集成電路、新能源、生命健康等產業配套。
一個產業鏈不斷延伸與強化,除了產業鏈上各企業努力之外,政府的態度與支持也至關重要。“中國化纖產業好比‘中國乒乓球’,隨便一個縣級產的產品都能拿出去比劃比劃。但現狀往往是,有些地方不喜歡打乒乓球,而去踢足球。”看似一句玩笑話,道出了我國某些區域在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怪象”。值得慶幸的是,蕭山政府懂得做強優勢產業、打好“乒乓球”的重要性。
從《蕭山區打造新制造中心行動方案(2020-2025年)》,到《蕭山區“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再到新鮮出爐的《關于蕭山區深入實施精準打造產業鏈計劃的意見》,蕭山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路徑愈加明晰,可見其在蕭山的重要性和未來的增長性。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蕭山具備良好的纖維新材料產業發展基礎,頭部化纖企業已形成煉化一體化發展,為區內纖維新材料的發展提供原料保證,雖然仍存在常規纖維比重偏高、創新發展能力偏弱、企業數字化轉型偏緩、國際知名品牌偏少等問題,但蕭山正在努力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纖維新材料產業正當其時。
未來幾年,蕭山也將瞄準培育打造纖維新材料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總體戰略目標,牢牢抓住全球新一輪纖維新材料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放大現有化纖產業基礎優勢,充分借鑒行業內企業轉型經驗,借助區位、政策、產業、平臺及人才等優勢和機遇,加快構建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推進數字化和綠色化改造,加快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加快形成總部基地輻射效應,著力形成全省現代紡織標志性產業鏈核心承載區、全國纖維新材料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區、全球纖維新材料總部企業知名集聚區。
文章來源:全球紡織網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