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帶(Cravat)作為西服搭配中最能體現細節和品味的配飾,不但可以滿足正式場合中的社交禮儀需求,也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個人氣質。
在視覺表現力方面,領帶又時常可以成為整套裝扮中的點睛之筆,也往往決定著西服整體效果的協調性。
“領帶”的發展歷程
關于領帶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說法是,17世紀的克羅地亞人把“領帶”這一概念帶入了法國。

在戰場上,領口的標識可以幫助士兵們快速分清敵我,統一的制式盔甲花費極高,“領帶”這種簡單方便的標識很容易就推廣開來。
收緊的領口也可以起到防風效果。還有一種說法是,脖頸處的遮擋可以讓士兵在面對刺來的長矛時減輕心理上的畏懼。
此外領巾布可以用在戰場上擦拭武器盔甲,如今領帶常見的條紋型圖案,也是源于領巾擦刀時留下來的血痕。

法國路易十四繼位后的繼續推廣,讓“領帶”這個國王所鐘情的配飾很自然地在貴族間流傳起來,在脖子上圍一塊白布成為了法國貴族們的時尚。領帶的法語名為“cravate”,這個詞也是從”croate”(克羅地亞人)衍生出來的。現在的德語、法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等語言中,“克羅地亞”一詞仍有著“領帶”的含意。
經過時間的打磨,領帶慢慢演化成為男性在正式場合的重要服裝配飾。克羅地亞政府也在 2008 年將每年的 10 月 18 日定為“領帶日”,并在當天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
18、19世紀,歐洲各國服飾中的領部裝飾

1850年左右,西服作為運動服被采用,發展至1870年,領帶成為了一種與西裝搭配的不可缺少的裝飾物。
根據一些服飾專家的分析,領帶正好像胸衣、裙子一樣展現了人們的性別特征,象征著兩種富有理性的責任感,也體現了一個嚴肅守法的精神世界,而這恰恰是當時男性們所追求的。這個時期的領帶形狀為帶狀,通常斜裁,內夾襯布,長寬時有變化,顏色以黑色為主。

領帶的常見系法
01
四手結
Four in hand knot
四手結是最容易操作的打結方式。細長的領帶結,適合寬度較窄的領帶和大部分的襯衫領子。
02
雙環結
The Double Knot
雙環結適用于細領帶,營造出的淡淡時尚感,非常適用于年輕的上班族。該領結的特色在于第一圈會稍露出于第二圈之外。

03
溫莎結
The Windsor Knot
因溫莎公爵而得名的領帶結,是最正統的領帶系法,也是難度系數較高的一種打法。打出的結成正三角形,飽滿有力,適合搭配寬領襯衫和臉比較圓的人,用于出席正式場合。這種打結方法不適用于面料過厚的領帶。
04
Old Bertie結
這種打結方法保留了不對稱性,相對溫莎結來說沒有那么正式,可以形成飽滿而個性的結。


領帶的主要分類
按照使用場所分類
領帶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四個系列
01
行政系列
適用于辦公場合,圖案以圓點、斜紋、格子為主,質料講究,以優雅大方見長。
02
晚裝系列

03
休閑系列


04
新潮系列
來源|Tigerhood 《領帶的歷史小課堂》、iCourt法秀、搜狗百科、法律人那些事、蟬事、YOHO潮流志、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