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國市場14年,綾致集團旗下男裝品牌思萊德宣布將關閉中國線下全部門店。
5月9日,綾致時裝發布思萊德終止零售業務告知函:2022年4月,綾致股東會做出重要決定,將于今年7月31日前關閉思萊德在中國的所有零售店鋪。
根據界面報道,詢問部分相關消息的發布者,均得到回復稱,前述文件是向供應商發布的內部通知,而品牌方暫未回應。
思萊德指出:線下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的客流量大幅減少給其銷售復蘇帶來了挑戰,同時存在的高額店鋪成本亦讓經營變得不可持續。
疫情的持續高發、線下消費市場的疲軟和難以下調的租金成本,使得思萊德應對消費市場轉型的目標變得遙不可及。
此外,綾致時裝指出,綾致集團對旗下三個運營良好的品牌ONLY、Vero Moda和JACK & JONES仍有充足信心,繼續投入升級和促進持續健康發展,同時關注新品牌的培育。
綾致時裝的母公司BESTSELLER綾致時尚集團于1975年始建于丹麥,是歐洲大型時裝集團之一,旗下擁有JACK & JONES、Vero Moda、ONLY、Vila、JunnaRose等近20個品牌。
自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的綾致時裝共引入了四個品牌,其中,ONLY、Vero Moda和Jack&Jones均在中國設有近2000家的門店數量。
較晚于2008年進入中國的SELECTED是綾致時裝引進的第四個品牌,目前在國內有1300家店鋪。天貓官方旗艦店粉絲數量為406萬。
進中國14年,擁有1300家店鋪
據悉,源于丹麥的思萊德創立于1997年,2008年時,作為屬于綾致中國的第四個品牌(前三即是ONLY、VEROMODE、JACK&JONES)正式進駐中國。雖然不如其他三個品牌深入人心,但過去是14年里,思萊德在國內擁有1300家店鋪。
橙柿互動記者通過大眾點評搜索,結果顯示思萊德(SELECTED)商戶有近30家,其中大多數都在市中心或社區的商場和購物中心里。下午,記者按照大眾點評的信息,特地去了趟武林商圈的一家商場找專柜,但轉了幾圈都沒發現,問了其他一家男裝品牌店員的導購小姐姐,對方回答:兩三年前,就已經早就撤柜了。
“以前最紅的時候,也算是商場招商必得的門面。和ONLY、VEROMODE、JACK&JONES一起,這幾個品牌一般都是擺在商場、購物中心一樓、二樓這些重要的地段。”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但商業沒有一成不變,迭代的消費熱點,也促使了一些品牌的淘汰和落寞。”
網傳的告知函是謠言?
杭州有商場已經收到消息了
不過對于網傳的告知函,5月11日中午有媒體致電SELECTED品牌母公司綾致時裝(天津)有限公司,對方拒絕回應,隨后電話客服稱此消息為謠言。
下午,橙柿互動記者也經過多方打聽得知,確實有思萊德閉店的消息,杭州有多家商場已經收到了對方的閉店告知。
位于城東的一家大型購物中心向記者坦言,在商場零售店鋪里,思萊德平日的生意確實“不怎么樣”。“我們收到了品牌發的公告,7月31日退出中國市場。我們和品牌的最新一期合同是去年10月簽的,3年租約。”
另一家位于城南的商場也確定了這一消息,“專柜2014年就有了,現在品牌發了通知要關閉線下所有專柜。但其他三個品牌的專柜不受影響,繼續正常營業。”
在城北的一家商場里,也有思萊德專柜,“商場2018年開業的時候,就有這個牌子了,是和其他兩個姐妹品牌一起捆綁入駐。”
大眾點評上最新的一條評論是4月中旬,提到了品牌的防曬服。
線下門店關閉,是否影響線上銷售以及原有消費積分?記者也就此問了思萊德的線上客服,對方表示“積分和線上官網都不影響”。
線上經濟的快速發展?
年輕人趨于理性消費
除了Zara、H&M和優衣庫,幾乎所有外資背景的快時尚品牌在中國都“水土不服”。
從前兩年從中國市場相繼消失的ASOS、Topshop、New Look、Forever 21就可見一斑。它們從設計到定價都錯失了對中國消費者快速變更的喜好的洞察。
與十年前快時尚的黃金時代相比,中國消費者的口味和標準變得越發多樣化和挑剔。本土快時尚品牌的迅速崛起,淘品牌的層出不窮和更接地氣的營銷方式,都印證了中國快時尚市場目前復雜多變的營商環境。設計、質量、營銷是否能快速反映市場變化都決定了一個時尚品牌的存活與否。
更為重要的是,線上經濟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習慣。這兩年成就了直播帶貨一些網店品牌也展現了同傳統快時尚巨頭搶占同一個市場的潛力。
相較于傳統快時尚巨頭,從線上發家的品牌能從數據的角度更快洞悉消費者的變化,而且還沒有龐大線下網絡的庫存壓力。
更何況,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中國的年輕消費者與全球其它地區的消費者一樣,也開始更為理性,對于環保、可持續發展等企業社會責任議題給予更多關注。因此,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空間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來源:聯商界、界面新聞、橙柿互動·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