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中國時尚年25|吳海燕:人才的培養是中國時尚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發布時間:2022-05-30  閱讀數:10392

中國時尚年25|吳海燕:人才的培養是中國時尚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從1997年第一屆中國國際時裝周創辦至今,中國國際時裝周和中國時尚一起走過了25個年頭。在此背景下,新浪時尚聯合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中國國際時裝周發起話題#中國時尚25年#,與大家共同見證中國時尚行業的發展。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服裝的供應鏈趨于成熟,到1994年,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服裝出口國。1997年,首屆中國服裝設計博覽會在北京舉行,作為中國國際時裝周的前身,3年后,由于國際品牌和海外設計師的參與,正式更名為“中國國際時裝周”。至此,“中國設計”開始向“中國制造”邁進,中國服裝設計從服裝加工中剝離出來,第一批優秀中國服裝設計師代表正式被推至臺前。

?

回顧中國時尚產業發展的歷程,中國服裝設計師們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今天我們邀請到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吳海燕來與大家分享25年前參加首屆中國國際時裝周的經歷。

?

圖片

吳海燕


吳海燕現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紡織服裝研究院院長,第5屆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第1屆、第2屆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獲得者,她還曾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運動員出場服裝整合設計師。在與新浪時尚的對話中,她回憶并感慨道,從1997年的中國國際時裝周開始,才真正有了中國時尚開始和國際接軌的感覺,開始懂得如何用服裝來表達藝術與品位,而不是一味地夸張。


在談到中國時尚產業未來的發展還需要在哪方面發力時,她提到人才的培養是重中之重,而人才的培養不應該僅停留在技術和知識層面,更應當注重思想和品質的培養。


圖片

吳海燕1997年“進化”系列


新浪時尚:您參加了1997年首屆的中國國際時裝周,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嗎?

?

吳海燕:1997年的時候我在凱地做總設計師,所以我就拿著我們南方的絲綢到北京。因為那個時候我已經幫凱地建立了將近100個在全國各地的專賣店,所以到北京我就非常自信,因為我背后是有一家企業。

?

新浪時尚:當時發布作品的主題是什么?設計靈感源自何處?

?

吳海燕:發布會的題目叫“進化”。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這樣所有的流程都非常規范。那個時候很多模特隊不規范,表演不規范,但是我們所有人也共同在往前進。在這個過程當中,進化是非常重要的、文明的進化、自然的進化,人類對世界認知的進化等等,所以我取了“進化”這個題目。

?

最關鍵的是化妝,因為從來沒人這樣做過。臉上是畫葉子,我想自然的進化,我用葉子在臉上不同部位化妝。頭上當時想做一個頭套,像雕塑一樣,上面是金色的。所以我在臉上畫的時候也是金色跟黑色一起畫,1997年還沒人這樣做過。

?

圖片

吳海燕“進化”系列


當時叫的吉米,提前兩周跟他說我有個發布會,結果他發燒了,演出當天跟我說吳老師我啥也沒做。我說怎么辦,晚上要發布會了,后來不知道誰想到把賓館里面的面粉拿來,說我們揉面粉吧。把面粉蓋在頭上像大餅一樣,再用手去做雕塑,尖的拔出來。我說一定要有金粉,然后又去買金粉在頭上一噴。哪知道這個效果非常好,李克瑜老師等很多專業人士在下面問:這個頭套怎么裝上去的?在中國當時是首次臉上化妝和頭飾造型是這么做的。

?

新浪時尚:作品發布后,收到的反饋是怎樣的?

?

吳海燕:當時發布會報紙上有登,我有一套衣服是完全不穿內衣,真絲透明做的,上面有刺繡。很多模特不愿意往臺前走,她說衣服里邊如果不穿內衣不行。我說這個“進化”是非常純潔的,你們一定要往臺前走。但所有人都不愿意走,那只能是從后往前走,到了遠處再轉身過來。當時我被稱為“透視裝第一人”、“化妝第一人”。


圖片

吳海燕1997年“進化”系列

?

新浪時尚:獲得“兄弟杯”首屆中國國際青年服裝設計師作品大賽金獎,您的感受如何?

?

吳海燕:中國服裝設計博覽會完全是由著我們在進行想象,從1997年的那一屆開始,讓我對時尚有個非常大的理解,原來我都是在繼承中國傳統的東西,但那一屆一下子感覺到了有一種跟國際接軌的時尚信息,以及知道怎么去做,在成衣上如何來表達那種品位,而不是一味地去夸張,非常簡單的一件衣服也可以有很高的品位跟藝術。

?

93年我獲得“兄弟杯”首屆中國國際青年服裝設計師作品大賽金獎,我覺得那個時候這個設計被別人承認了。多年以后李欣老師告訴我說,當時的金獎其實不是你,但是英國的利茲大學跟日本來的評委堅決說你那個《鼎盛時代》是國際化的。我當時還不是很清楚,他說,只有講民族的東西到世界上才是真正的能力,有你的風格,有特色。

?

到了97年已經做了四年的發布會,對國際的時尚已經跟得非常緊了,所以那個發布會是設計師的一場真正的發布會,也讓我感覺到已經開始融入了國際時尚的脈搏。

?

圖片

吳海燕“鼎盛時代”系列

?

新浪時尚:中國國際時裝周的誕生,將第一批中國優秀服裝設計師代表推到臺前,那個時候會有壓力嗎?

?

吳海燕:可能那個時候年輕吧,對我來說一點壓力都沒有。1997年那天晚上的晚會讓我很感動,這個過程中感覺到所有人對我的一種信任,一個設計師跟企業合作的那種深度、廣度。

?

新浪時尚:您如何看待當時的中國時尚產業?您認為25年來中國時尚產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

吳海燕:我覺得當時的中國時尚還沒有完成完全形成,境遇、場地的構建當時是非常難的。因為企業都還在品牌構建的初期,沒有真正達到時尚。1997年中國服裝設計博覽會上,設計師在前面沖,推動形成時尚的氣氛。有了這個氣息以后,時尚才能真正擴散到全國。再加上時裝周不斷地進化,在這個過程當中時尚逐漸形成它的場域,形成它的體系,才會有一代又一代設計師出來。

?

新浪時尚:面對國際時裝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不斷加碼,您認為中國品牌和中國設計師應如何應對?

?

吳海燕:04年,我在巴黎的中國文化中心做了個發布會叫《東方印象》,是我們這代人的一個夢。后來我一直在思辯這件事,我也在很多場合說為什么要到那里去,時尚話語權為什么在巴黎不在中國。把中國的時尚產業能做得棒棒的時候,這個時候中國才真正成為世界的話語中心。

?

這個話語權可能要打造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才真正會落到中國,這就是中國的政治經濟的穩定性,中國與世俱進的發達性,設計師的成長性和認知性,包括中國加工業如何從傳統加工業到智能加工業等等。我覺得未來如果這一關能過的話,那中國真的可以成為世界的時尚中心。


?

新浪時尚:新中式、國潮的爆火,有人認為是商業營銷對傳統文化的消費,也有人認為是年輕人對國貨和中國品牌的認同,您怎么看?

?

吳海燕:我們一直在踐行傳統文化,因為我們這代人就是這樣子。人就是不斷地反思,反思當中來獲得你是誰。你站在西方的時候來看中國,你是誰,在中國本土的時候看西方,你又是誰,這樣反復思辨,反復來進行比較的時候,你就會得出很多的結論。

?

新浪時尚:疫情之下催生的虛擬時尚、元宇宙概念目前在時尚行業勢頭很猛,您覺得爭奪數字話語權會成為時尚發展的主要方向嗎?

?

吳海燕:藝術文化支撐我們生活的美學,而智能是讓我們的品質更好。所以藝術與科技這兩塊,在未來它不會割裂,它永遠是互相支撐地往前走,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

新浪時尚:中國時尚扎根國際舞臺,作為設計者,您覺得中國時尚產業未來還應該在哪方面發力?

?

吳海燕:第一個人才非常重要,人才的培養,一代人思想的構建很重要,千萬不能偏。中國人對自己的歷史發展要有非常清晰的一個認知,要把自己放到全世界的位置上。你是誰,你的強大,你的文化,那種堅定人家才看得起你。所以人才培養不光是技術跟知識構建的培養,我覺得是一個思想更品質的培養。

?

第二個技術智能這塊是不能丟的,價值共享以及防御的未來新產力的一種構建,年輕設計師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和專業知識。


以上文章來源于新浪時尚?,作者新浪時尚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