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能源局聯合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對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做出系統部署。《方案》明確,推進工業領域協同增效。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推廣綠色設計,探索產品設計、生產工藝、產品分銷以及回收處置利用全產業鏈綠色化,加快工業領域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綜合利用全流程綠色發展。推進工業節能和能效水平提升。
與發達國家基本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后轉入強化碳排放控制階段不同,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同時面臨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和碳達峰碳中和兩大戰略任務,生態環境多目標治理要求進一步凸顯,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已成為我國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方案》對減污降碳提出明確的工作目標,即:到2025年,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結構優化調整和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減污降碳協同度有效提升。到2030年,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提升,助力實現碳達峰目標;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碳達峰與空氣質量改善協同推進取得顯著成效;水、土壤、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領域協同治理水平顯著提高。《方案》堅持突出協同增效、強化源頭防控、優化技術路徑、注重機制創新、鼓勵先行先試的工作原則,提出到2025年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提升等工作目標。方案聚焦6個主要方面提出重要任務舉措。一是加強源頭防控,包括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強生態環境準入管理,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等內容。二是突出重點領域,圍繞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生態建設等領域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三是優化環境治理,推進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四是開展模式創新,在區域、城市、產業園區、企業層面組織實施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五是強化支撐保障,重點加強技術研發應用,完善法規標準,加強協同管理,強化經濟政策,提升基礎能力。六是加強組織實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宣傳教育、國際合作、考核督察等要求。
在推進工業領域協同增效方面,《方案》提出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推廣綠色設計,探索產品設計、生產工藝、產品分銷以及回收處置利用全產業鏈綠色化,加快工業領域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綜合利用全流程綠色發展。推進工業節能和能效水平提升。依法實施“雙超雙有高耗能”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開展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推動一批重點企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鼓勵重點行業企業探索采用多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技術工藝,開展協同創新。推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在工業領域應用。在開展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方面,《方案》鼓勵各類產業園區根據自身主導產業和污染物、碳排放水平,積極探索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優化園區空間布局,大力推廣使用新能源,促進園區能源系統優化和梯級利用、水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循環利用、廢物綜合利用,升級改造污水處理設施和垃圾焚燒設施,提升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方案》強調,強化減污降碳經濟政策。加大對綠色低碳投資項目和協同技術應用的財政政策支持,財政部門要做好減污降碳相關經費保障。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用好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加大對減污降碳的支持力度。“雙碳”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公眾的參與。《方案》還提出,要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和碳排放。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加快推進構建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完善綠色產品推廣機制。開展綠色社區等建設,深入開展全社會反對浪費行動。推廣綠色包裝,推動包裝印刷減量化,減少印刷面積和顏色種類。引導公眾優先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等綠色低碳出行方式。發揮公共機構特別是黨政機關節能減排引領示范作用。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紡織作為重要的工業領域,減污降碳對行業綠色發展意義重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日前表示,要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行業綠色轉型的總抓手。日前,中國工程院“紡織產業雙碳發展戰略及技術路線圖” 咨詢項目已經啟動,項目將通過對我國紡織產業碳排放現狀以及產業鏈關鍵環節減排技術、紡織原材料碳排放系數和廢舊原料循環利用碳排放效益等的研究,形成紡織行業低碳發展技術路線圖,并提出我國紡織產業低碳轉型發展政策措施和建議。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