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疫情防控”“高質量發展”“雙循環”“雙碳目標”等語境下,紡織行業、企業克服重重外力影響,實現了“十四五”階段的良好開局。
進入2022年,內外環境變化更加劇烈,國內疫情發生頻次增多,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行壓力巨大;外部地緣政治沖突升級,環境更趨復雜嚴峻。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以“穩”字當頭,如何“行穩”?短期我們要打好組合拳,長期我們要拿出殺手锏,而這些都需要“創新”,需要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戰術、創新的模式、創新的管理,而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創新的精神。
6月27日,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暨五屆一次理事會五屆一次常務理事會上公布了“2021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名單,授予王蘭喜等20位同志“2021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榮譽稱號。
百年變局,唯創新不破;時代考驗,顯使命擔當。本刊公眾號特別推出2021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系列報道——創新者說,走近這些肩負使命的創新者們,分享他們的創新秘笈,看看他們是怎樣做的。
蘇州震綸棉紡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產各類高品質再生纖維紗線的現代化企業,旗下三家全資子公司和一家合資公司,擁有員工2500 余人,總產能達170 萬錠,年銷售額超100 億元,位居全球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細分領域之首,成為最具行業影響力的現代化紡紗企業。
沈耀華自2011 年起擔任蘇州震綸棉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管生產、產品質量、銷售等企業各項經營管理。任職十年間,沈耀華帶領公司團隊,從市場份額、智能制造、品種開發、品牌建設等各方面戰略布局,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引領震綸邁上高質量發展的軌道。震綸生產的各類高品質紗線不僅品種豐富,綠色、環保、時尚、無污染,更遠銷美國、歐洲、南美、東南亞等市場。其中,震綸生產的賽緊紗線已經成為多家全球知名服裝品牌粘膠針織面料指定用紗。
“我所認為的創新,就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或者做別人沒在做的事。不是一定成功,但努力嘗試了很多次以后,可能能夠獲得成功,這就是創新。”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政協委員, 吳江創二代薪火工程班長……身為新一代紡織接班人的代表,如今已就任蘇州震綸棉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沈耀華對創新有著自己的理解。

與時俱進,創新優勢擺脫平庸

近年來,震綸棉紡已經成長為國內領先,省內最大、最先進的生物質纖維紗線材料研發、制造企業,充分發揮裝備智能化、數字化以及技術研發的優勢,在生物質纖維材料差異化制造及特種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研制水平居國內同行業前茅,公司2020 年市場占有率2.2%,江浙滬市場占有12.8%,領先于同行。
“我們的工作,可以說是主動的,又是被日益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所推著走的。如果我們安于現狀,我們的優勢就慢慢被削弱,最后淪為平庸,直至被淘汰。所以無論是什么時期什么階段,我們都在不停地去找尋新的競爭優勢。”沈耀華這樣說。

雙碳落地,綠色工廠轉型升級

在“碳中和、碳達峰”的雙碳愿景下,過去的一年里,震綸朝著綠色、生態、環保、可持續這個方向,不斷地豐富和推廣企業自身的新產品。在全年滿產的情況下,實現產銷100%,銷售額提升了20%以上。
對此,沈耀華抱有清晰的綠色生產理念:“我們在2021 年重點推動了零碳產品的落地和推廣。通過與原料廠家,認證機構的深入合作。使用原料供應上的零碳原料,配合震綸的太陽能清潔能源,生產出零碳的紗線,供給下游客戶,并更好地推廣給終端用戶,更好地踐行我們的環保理念。”
目前,震綸棉紡已超過50 萬紗錠的生產能力,年產各類紗線八萬余噸。公司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紡紗設備,連續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震綸的紗線產品已發展到粘膠、滌綸、莫代爾、天絲、再生纖維、環保纖維,混紡系列等七大類五百余個品種,是國內紡紗工藝最齊全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生產商。近年來獲“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企業”“江蘇省安全文化示范企業”、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守信用重合同企業”等資質。“震綸”商標先后被評為江蘇省著名商標,江蘇省名牌產品,榮獲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最具影響力產品品牌”稱號。2020 年,震綸入選江蘇省第一批綠色工廠。
2022 年,紡紗行業中仍然將持續出現產能新增,但與此同時,競爭也會愈加激烈,常規產品將面臨更加殘酷的成本比拼,差異化產品則需要更多依賴創新研發和市場推廣。基于這樣的前瞻和預判,沈耀華對震綸的要求也在提升,企業自身一定要在這兩方面不斷創新和升級,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身為年輕一代領軍人,沈耀華深知,2022 年還將面臨全球疫情反復、國際環境的日益復雜、以及貿易競爭加劇等各種困境。因此,“我們每一個企業,都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產品競爭力,才能在國內和國際競爭中生存下來,并獲得長久的發展。”
關于創新人物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