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消息援引自:

資訊主要看點
——
浙江溫州素有中國“鞋都”的稱號。但近年來,由于代工業務利潤逐漸稀薄、品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凸顯,溫州不少代工制鞋企業遭遇了“轉型之痛”,部分鞋企選擇以“小步快走”的方式進行數字化轉型,通過直播、短視頻直面消費者,縮短了過去由運河與大洋連接的產銷之路,實現了產業鏈的閉環發展。
01
智能化改造,激發更多可能
德賽集團創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自主研發、智能制造、銷售服務體系于一體的現代化大型企業。擁有三家專業化、標準化、配套先進自動化設備的生產基地,擁有八條生產流水線,年產皮鞋600萬雙,2020年納稅超3000萬元。
2020年,受國際大環境以及疫情影響,溫州幾家國際鞋履大牌遭遇破產等危機,連鎖反應下溫州不少外貿代工鞋企都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德賽集團董事長余榮岳就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個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趨近于飽和,大家都缺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人少點,讓效率快一點,讓品質提升一點,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圖注:德賽鞋業生產車間內部)
為此,余榮岳拜訪了世界上很多的先進工廠,帶領公司團隊去學習深造。最后下定決心做智能化改造。也正是通過多年來在智能化的建設與發展編織的“保護傘”,讓德賽集團在面對此次疫情,能夠及時高效反應,啟動生產、正常運維、逆勢增長,度過這一艱難時期。
此外,面對市場五花八門的需求,德賽集團研發出個性化定制鞋,通過專業腳型掃描設備,創建一個私人的腳型數據庫,并依據用戶的個人數據來推薦更為適合的鞋款,解決了鞋業所存在的內容單一、腳型無法契合等問題,為疫情后開拓內銷市場覓得“一線生機”。
02
數字化轉型,拓寬銷售渠道
面對鞋履代工業務看似量大,實則利潤空間小的問題,德賽鞋業總經理張文杰表示,要讓產業鏈閉環運轉,做好自己的渠道和品牌,銷路和產品都握在自己手里,才能走得更長更穩。于是在2020年,張文杰接觸了抖音電商后意識到,作為一個二十多年歷史的生產型工廠,德賽鞋業的“基因”是生產型工廠,內容優勢是了解男鞋工藝和品質,他轉而通過“德賽Desai官方旗艦店”抖音賬號介紹男鞋的原料、工藝與搭配等內容。短短4個月收獲了百萬粉絲,這也讓張文杰看到了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鞋履品類的代工生產原本有著很強的淡旺季分別,每年5-7月的淡季,溫州的制鞋企業都會迎來一個艱難開工的蕭條時期。但張文杰發現,通過塑造品牌矩陣、調整新品類發布節奏等方式,可以有效平滑淡旺季。“許多做代工廠的前輩都很驚訝,說淡季都可以做成旺季,你們年輕人可能三年就做到我們之前三十年積累的成績,不敢相信這個爆發力。”
(圖注:主播在直播中介紹商品)
談到對未來,張文杰已經有了更多確定性:“通過抖音電商,我們有了一個自己穩定的品牌和渠道,從原料的選擇到宣傳的風格都能自己決定,這是我們繼續做工廠的信心壓艙石。一方面利潤高了,過去一單接幾百萬雙鞋但利潤被壓到很低,賬期又很長,產業鏈的升級只能優先生產線。現在新增的人員配置就兼顧到了電商上的設計研發、即時生產、內容創作、渠道和售前售后,銷售額穩定了也能提高待遇,留住那些手藝精湛有經驗的一線工人。”
據張文杰介紹,在研發端,利潤率的提升給了德賽更多試錯空間,從過去按訂單設計改為按即時反饋的消費者數據設計,產品更適合中國消費者的審美和市場;在生產線上,德賽開始引入“小單快反”的生產方式,從幾十萬雙鞋的訂單起做,到如今2000雙鞋就可以開一條線,生產方式更加靈活,避免了存貨積壓的風險。
(圖注:德賽鞋業生產車間內部)
從德賽的數字化轉型來看,雖然相比代工各個環節的成本都提高了,但最終凈利潤也是大幅提升的,并且消費者也享受到了更好的品質和設計。數字化轉型可以說是讓德賽看到了未來增長的希望,也為溫州鞋業的發展提供了范本。
文章來源:環球鞋網